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翅 《风景园林》2020,27(8):114-11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重要问题,引发了对如何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思考。回顾公共健康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密切关系,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空间规划策略:1)以城市与区域的国土整体空间评价为基础,构建区域冗余空间与韧性应对;2)建立以城市公园绿地、通风廊道、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体系;3)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卫生的应急准备和规划;4)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构建基于社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级提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体系,并提出重视社区层面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居民共同塑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涛  王英  孟庆  闫晶晶 《规划师》2020,(5):89-93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国内肆虐,疫情救治防控措施中,武汉市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两座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投用引发全球瞩目,也倒逼国土空间规划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预控。文章立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破坏性及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提出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超前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梳理其规划选址的原则及规划预留预控的机制,提出对城市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城市的应急防控管理和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文章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建筑所暴露出的空间容量不足和各医疗层级间调配与运用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从医疗建筑的应急联动机制、应变功能转换和医疗空间支持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规划应对新冠疫情的思考新冠肺炎疫情是继非典、埃博拉、禽流感之后蔓延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的突发性国际公共卫生事件,给各国各城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带来严重威胁。抗击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应对当前各类公共健康风险因素突发、高发、联发带来的挑战,成为国内城市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结束后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1提出"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  相似文献   

6.
汤群 《新建筑》2021,(1):31-35
火神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应急专科医院,其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策的理念,既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快速建造,又保障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结合火神山医院设计策略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传染病专科医院、一般综合医院平...  相似文献   

7.
正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您带领中元医疗建筑团队在七天内完成了小汤山医院的建筑设计。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您又主动请缨,成为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组的组长。亲历了两次疫情,您认为小汤山和火神山的模式是否是未来城市应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最优模式,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未来,如果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是否有更优的应对医疗服务需求激增的模式?北京小汤山、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都是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设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瞬时涌现的大批患者将造成对现有医疗设施救治床位的严重压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城市特点的分析,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视角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吸取疫情经验,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9.
罗兰 《住宅科技》2022,(12):44-48
预防和管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文章对开放式住区在应对突发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城市住区基本防控单元的空间特征,从空间模式上探讨构建分等级开放的住区防控体系,旨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建立长效、灵活的机制,层级传递、协同运作,使城市社会服务功能与疫情防控职能在“平疫”期间快速实现切换,在维护城市的活力和流通性的同时,提高城市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应对后疫情时代城市住区防控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夏杰  刘婧  吴德建 《规划师》2020,(6):56-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是一次检验与反思,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急需提高城市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文章以苏州市这一典型的人口输入型城市为例,探索人口输入型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策略,提出建立以公共卫生空间体系、应急性空间体系、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和智慧城市体系为支撑的疫情空间应对体系,旨在促进城市各系统间的有效协作,以及为外来人口多、人流量大的城市的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肖婧  李松平  梁姗 《规划师》2020,(6):61-64
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反思了当前公共卫生防疫在设施布局、区域联防、预警机制和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痛点,指出营造健康的韧性城市迫在眉睫;随后引入韧性理论,分析了韧性城市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而构建了健康韧性城市规划的EERR("双评估"和"双响应")模型,并提出了韧性城市构建策略:首先,通过建设有机的健康城市结构、谨慎布局卫生风险类设施,营造韧性的空间格局;其次,以平灾结合、刚弹相济的理念分区分级分类规划公共卫生设施,并对应急设施进行战略性预留;再次,对疫情期间的交通系统和应急物流实施分区分块的弹性管理方案;最后,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治理水平,并通过数据共享,跨区域联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及现状城市韧性的不足,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并总结规划编制中的难点与重点,探索疫情防控标准、防控体系、用地与设施、大数据应用系统、生命线工程、灾后恢复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以期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提高城市韧性提供基础,为疫情防控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春节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在 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在组织管控、医疗救护、社区防疫的全民防护 过程中,社区在疫情防控、健康生活维系、社 区集体心理疏导以及社区文化和精神凝聚方 面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因此,基于社会生活组 织网络体系的城市居住社会及其空间单元, 对于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性重大 公共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韧性价值与 属性特征。从规划的全局观反思,基于多元主 体和治理理念,规划除了预留出应对突发事 件的城市安全预留用地,同时,基于城市社会 属性特征,更要注重建构以人为本、与城市社 会组织结构匹配的“生态链—防控链—组织 链—流通链”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基层安全防 控的“安全空间单元”,进而基于安全防护体系 下原有配套设施系统如何更好适应疫情防护 需求,形成既有设施与疫情防控需求的弹性 设施嵌套体系,又能在全民医疗和健康体系的 框架之下充分考虑城市居住社区基层防护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基于疫情防控的视角,从城市社会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基于疫 情防控的社区安全系统的建构及其防控规划体系与常态化规划建设的设施嵌套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群集聚发生传染,而人群流动导致 传播,基于人群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大城市 疫情扩散风险预测是做好常态化防疫和制定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前提。以 武汉为例,基于移动位置服务数据(LBS)、空 间聚集热点(POI)、历史疫情特征等对传染病 动力学模型(SEIR)进行适应性改进,结合空 间分析技术(GIS)进行街道尺度的疫情扩散风 险预测,划分不同空间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高 风险街道主要在中心城区边界处成片分布,在 乡镇地区也少量存在。高风险街道内防疫相关空 间要素的统计结果表明:高风险街道职住平衡 度较低,且大部分街道现状人均绿地低于武汉 市的平均值;远城区及部分乡镇地区高风险街 道15 min生活圈的服务设施点配置较少,不利于 紧急时期防疫及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社区医 疗卫生设施在高风险区覆盖率低,而部分街道综合医院密集,可能加剧周边居民的感染风险。基 于研究结论,初步提出促进高风险街道的职住平衡和公共绿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的 平疫结合、提高远城区社区医疗设施的覆盖率、分散化综合医院的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应急供水系统存在布局缺乏系统化、建设时序缺乏统筹、单一水源、正常供水与应急供水缺乏有效衔接及非工程性措施缺乏等问题,亟需开展应急供水系统方案探索与设计研究,为应急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结合龙泉驿区应急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应急供水特征识别、应急供水系统方案、水库应急供水工程设计要点和应急供水系统综合利用方案。提出应急供水系统应包括多水源互补、应急输水管道、多供水设施互补、应急水源补水、应急水源水质保障以及非工程性措施等,应急供水设计要点包括设计工况明确、供水方式论证、取水形式确定、输水管道单双管论证、补水设计、输水与补水管道共用论证、防水锤设计、穿越障碍物节点设计等,以期对国内区域应急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直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动反思城市规划的初心、内核与未来,是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文章通过简析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学科的百年分合历程,结合我国"健康城市"规划发展,指出我国城市规划本体的缺陷所在及嬗变方向,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人"与空间、学科融合和技术平台3个方面构建"城市可防疫空间体系",以期提升"城市防疫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 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从宏观的城市到微观的社 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加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 公共健康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共设施空间通用性和稳健性;提升韧性社区的应急治理能力等。魏成以疫情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出发,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积极纳入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之中, 以期改善和提质设施供给与防灾减灾的智能化应用,并推动多方协作、多元互动的创新治理决策平台的形成。袁媛对在疫情中如何有效 提高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提出规划构建合理的基层医疗分区,梳理医疗设施配置模式在医疗分区内选择基础条件优良的街镇一级 医疗设施作为传染病初级分诊点,以及培育居民分诊就医习惯,提升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韧性等建议。单卓然基于线下零售服 务空间组织的“规模收缩、多心扁平、均衡分散化”过程,正在超常规加速,而且可能难以逆转的趋势,反观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中现 行的线下零售空间组织政策,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定点造极”转型“动态组网”,有限公共资源优先向市边缘区、区边缘街道投放; 研究优化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配建标准;增强评估零售商业用地调规效应;搭建城市“一张网”零售服务动态监测平台。向科围绕公共空 间与私人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展开辩证的讨论,通过对疫情期间,物理性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的变化的研究,指出在快速 变迁和不断拓展的现实中,需要反复思考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立场,从而构建新的公共空间结构、内容和形式。黄建中从社区角度的疫前、 疫中、疫后三个阶段,分析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之间相对脱节的问题,重点指出需要增加对基层单元的社区治理;后疫情时期,社区生 活圈应该是衔接空间与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单元。张天尧认为社区是卫生防疫等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区域性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危机应 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健康社区治理的制度构建,从制度保障、协作网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健康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新冠”时期常态化防控需要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支撑,完备的基层医疗设施配套是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以广州 为例,运用POI 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发现我国目前基层医疗设施在服务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与整体医疗系统 对接等三方面均存在问题,致使其未能满足常态化防控的需求。据此,提出转变基层医疗设施定位、建立城市医疗分区、优 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基层医疗设施应急响应改造措施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方可  张蕾 《规划师》2020,(5):67-71
文章通过解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短板,剖析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综合体系性问题和应急要素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总体要求,对规划方法、应急保障类规划编制及社区空间治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