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退火态Cr12Mo1V1模具钢分别进行一次淬火+回火、双淬火+回火、一次淬火+深冷+回火、双淬火+深冷+回火等工艺处理,其中一次淬火工艺为1 030℃×0.5 h油淬,双淬火工艺为1 050℃×0.5 h油淬+1 030℃×0.5 h油淬,深冷处理工艺为-60℃×1 h+-120℃×1 h,对比研究了双淬火+深冷处理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淬火+回火工艺相比,双淬火+回火工艺可以改善共晶碳化物分布均匀性,使碳化物形态趋于球状;增加深冷处理对改善共晶碳化物形态和均匀度的效果不明显,但可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双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硬度与一次淬火+回火处理后相近,但冲击吸收能量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22%和12%;增加深冷处理对试验钢硬度、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3.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 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 050℃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时达到最大值,为1 445 MPa;在200℃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 050℃×0.5 h淬火+200~300℃×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 752~2 050 MP...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对新型镁合金压铸机用X20CoCrWMoV10-9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以确定其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8 h退火预处理+1 100℃×1 h淬火+700℃×2 h回火;该钢经较佳工艺处理后,其显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金属间化合物μ相和合金碳化物M_(23)C_6、M_6C组成;在1 100℃×1 h淬火后其硬度达到最大值51.5 HRC;在500~650℃回火时析出了较多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和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型940X不锈钢的淬、回火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940X钢淬火、回火后高硬度的机理。结果表明:940X钢最佳的淬火温度为1030℃,硬度达到57.3HRC,淬火组织为马氏体+弥散析出物;在150-500℃温度范围内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硬度先缓慢降低后再缓慢升高,在150,500℃回火的硬度最高,在57HRC左右;在500-750℃回火后,硬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降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940X钢回火组织的不同导致其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1低合金高速钢W4热处理工艺试验1.1试验过程试样规格:80×15×1/4D,数量24件。试验检测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淬火晶粒度、淬回火组织、淬回火后硬度。试验工艺方案为:(1)第一次预热:900℃×4分45秒,第二次预热:950℃×4分45秒;(2)淬火加热温度:1150℃、1160℃、1170℃、1180℃、1190℃、1200℃;(3)加热系数:18s/mm,加热时间为4分45秒;(4)淬火介质:2-3-5盐;(5)回火工艺:540℃×90分×3次,550℃×90分×3次。  相似文献   

7.
对Crl2MoV钢在淬火后采用深冷处理和中低温回火相结合处理工艺,通过显微组织及硬度、冲击功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Crl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30nlin油淬+200℃回火1h+深冷处理+400℃回火2h工艺处理,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轴承》2015,(5)
在不同淬火温度、冷处理方式和回火温度下对W2Mo9Cr4VCo8高速钢的硬度及组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 150~1 220℃淬火,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淬火硬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冷处理工艺和520,535,550℃温度下回火3次,试样的硬度及回火组织差别不大;不同淬、回火温度下,回火3次后试样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均为零。基于试验分析优化了W2Mo9Cr4VCo8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回火试样的硬度、电阻率的测定和碳化物聚集、长大过程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铝对高速钢回火转变过程的影响。获得的初步试验结果是:由于固溶强化,铝的加入使高碳W_6Mo_5Cr_4V_2钢的淬火硬度有所提高。因为铝不增加在加热时奥氏体中的固溶碳含量,因此它对回火时的二次硬化的峰值硬度及其所出现的回火温度没有明显地影响。然而铝对高碳W_6Mo_5Cr_4V_2钢在回火时碳化物的聚集和长大有抑制作用,因而提高淬火钢的抗回火能力,改善了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条件下,当淬火温度低于1 040℃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逐渐升高;超过1 040℃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又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减少,马氏体不断粗化,而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在1 040℃淬火后,当回火温度低于500℃时,钢的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00℃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先升高,并在520℃时达到最高值,此后钢的硬度又逐渐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中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加并聚集长大,同时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11.
将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分别加热至880,910,930,960℃,保温2h后油淬,之后分别在210,240,260℃下回火2h;根据冲击韧性确定最佳一次回火热处理工艺后再进行240℃×2h的第二次回火处理;研究了二次回火后试验钢的性能和马氏体亚结构。结果表明:二次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为1 820 MPa,硬度为54 HRC,冲击功为35J,实现了高强韧性和高耐磨性的良好匹配;二次回火后马氏体中的孪晶出现了回复和消失,马氏体亚结构主要为高密度位错和少量孪晶,大量的位错阻碍了裂纹扩展,提高了试验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42CrMo钢汽车转向泵齿轮经不同温度回火调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离子氮化,对氮化后的表面硬度及渗层深度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42CrMo钢经(840±10)℃×15min盐炉加热淬火,580℃×2h回火,480~500℃×50h离子氮化后零件表面硬度可达670~726HV1,渗层深度DN0.55—0.6mm。  相似文献   

13.
Cr12MoV钢广泛用于制造要求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各种冷作模具,热处理工艺采用一次硬化淬火,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具有高硬度和较好的强韧性。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在退火状态存在有大量M_7C_3合金碳化物,淬火加热过程也只能部分溶解。因此,加热到淬火温度后必须有相  相似文献   

14.
对SDDVA钢进行钨极氩弧堆焊和淬回火处理,研究了焊前和焊后淬回火工艺对堆焊层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工艺下堆焊层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但是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中析出了更多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且组织更细小,马氏体组织更稳定;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经600℃×48 h回火后的硬度降低幅度仅为10.2%,小于焊前淬回火工艺的30.4%;在700℃铝液熔损试验中,焊前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的熔损质量损失大于焊后淬回火工艺,界面层的厚度较大,堆焊层与铝液的反应更加剧烈;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具有更优异的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大刃具淬裂的机率较多,但如果采用的工艺得当或预防措施有力,是可以避免的。本文就以我厂生产的大丝锥为例,介绍如下。一、9SICr钢制M64×6和M80×6丝锥淬裂及预防我厂原来热处理大丝锥时,操作者参考本厂M4~M30丝锥的热处理工艺卡,按表1的工艺分级淬火,结果工件全部淬裂。经试验研究改进工艺和采取预防措施后,就保证了淬火质量和预防了淬火裂纹。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裂纹发生情况原工艺路线为:整体淬火→检查硬度和显微组织→回火(180~200℃×2h)→检查硬度→局部回柄(盐浴炉820~830℃加热方尾后水冷)→检查方尾硬度和裂纹→磨削表面检查裂纹深度。检查结果:淬火硬度为HRC65;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为稳晶马氏体,无脱碳现象;全部产品都有表面  相似文献   

16.
对1Cr17Ni2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淬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其V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与淬火和回火温度的关系;基于V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确定了较佳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该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回火温度对其断裂方式的影响大于淬火温度的,随回火温度升高,断裂方式从沿晶和解理的脆性开裂向韧窝型韧性开裂转变;当淬火温度为980℃或1 020℃,回火温度大于650℃时,该钢可满足螺柱冲击韧性和强度的要求,如需二次回火,则推荐二次回火温度应高于620℃。  相似文献   

17.
《轴承》1975,(6)
历年来,在应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制造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淬回火工艺中,除通常在淬火后采用150~160℃温度进行回火处理(称低温回火)外,同时对某些在更高温度下工作的轴承,为保证其组织、性能和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往往根据不同的工作温度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的处理。常见的此类产品的回火温度有:T——200℃;T_1——225℃;T_2——250℃;T_3——300℃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徕卡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预备热处理工艺、淬火和回火工艺对3Cr2W8V钢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在1020℃至1180℃变化时,3Cr2W8V钢的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当温度上升至1060℃以上时,晶界上开始出现明显的残余奥氏体;当回火温度在500℃至700℃变化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在600℃时开始出现回火托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冲击韧性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从宏观断口形貌来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断口表面由凹凸不平逐渐过渡为平整,再转变为凹凸不平;与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新工艺获得了更优异的性能,同时热处理时间缩短了至少2h。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高碳铜(1.0%C的碳工钢,1.0%C、1.5%Cr轴承钢)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淬火温度、回火温度、疲劳裂纹扩展机制、二次碳化物的尺寸、试样的淬硬深度等因素均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2.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长度a_c,仅受回火温度的影响。其它因素对a_c值无可见的影响。3、高温淬火并低温回火后,疲劳裂纹沿原奥氏体晶界扩展。  相似文献   

20.
杨海利 《装备制造技术》2022,(12):207-210+214
为了验证接链环国产材料的随机疲劳载荷性能,采用合金元素材料GQG01按照标准制成接链环实验样块,按照回火温度、冷却时间分为4组,每组均有3件试样,共12件,在880℃淬火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工艺后,进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以及样件的疲劳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淬火冷却时间对试样表面的金相组织、硬度和疲劳影响不大,对试样芯部组织的影响明显,采用强冷1 min,缓冷1 min的样品出现了沿晶界析出的铁素体,同时试样在表面与中间位置出现了明显的低硬度带,说明在淬火冷却过程中,芯部未能完全冷透,冷却结束后向外反热,造成了低硬度中间带,试样整体冷却时间较短,冷速较慢,未能充分冷却,反应在硬度上是冷却时间短的试样内部硬度不均匀,疲劳性能也相对较低。回火温度对试样组织、硬度及疲劳的影响是,430℃回火试样内部高硬度区以回火屈氏体为主。450℃回火试样,内部组织以回火索氏体为主,整体硬度略低于430℃回火试样,疲劳性能也略低于430℃回火试样。综合得出,接链环国产材料试件在淬火强冷2 min、缓冷3 min、430℃回火的工艺参数较其他条件下的试件疲劳次数比较稳定,平均疲劳次数高于其他,与进口材料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