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开始关注儿童需求,包 括自然性和游戏性,但缺少从儿童教育性视角的研究。借助大 栅栏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胡同街巷线性空间特点,从承 载文化教育功能视角,研究大栅栏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适儿化改 造对儿童友好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具有借鉴意义。首先以大栅栏 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挖掘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华优秀文 化基因,通过人本观察、儿童心生理认知实验和语义分割等方 法,研究儿童认知特征及文化认知偏好,建立大栅栏适儿化文 化教育基因库;其次梳理大栅栏公共空间类型和模式,构建大 栅栏适儿化文教场景体系;最后通过归纳景观场景范式提出优 化策略,并结合党建引领、多元共融的社区营造工作体系下开 展的“党建四合院”“大栅栏儿童责任规划师”和“大栅栏文 化童学路”3个特色项目实践,探索具有文保区特色的儿童友 好城市建设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郭嘉  贾东 《山西建筑》2012,38(9):13-14
通过对西镇江胡同现状的调研与分析,进而寻求胡同的生命力来源,并探讨了当前城市中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从而为创造符合地域风格和文化脉络的公共空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蒋鑫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6):18-22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自发性对于社区生活原真性留存、景观管理和维护、社区力量凝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后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从组织形式、绿化模式和思路创新3个方面探讨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胡同绿色微更新的实现途径,总结绿色空间微更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于寒秀  谷欣雯  王美玲  朱静  杨晶 《城市住宅》2021,28(10):140-142
国外从居民健康视角进行的健康街道规划设计未能回应当代普遍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健康城市的研究背景下,对于公共健康与街道空间之间关系的探索逐渐深入.为此,以公共健康为切入点,围绕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街道提出4种健康街道的概念模型,即交往型健康街道、通行型健康街道、休憩型健康街道、休闲型健康街道.在探究街道空间设计内涵的实践中,以三亚市商品街街道为例,对建筑前空间、非机动车道、缓冲休息区、机动车道、停车空间(停车场)设置提出5种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5.
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系统优化和社区邻里活力恢复,上位规划中已提出相关要求。以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典型案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以街巷建成环境为核心的“公共空间网络”和以居民社会活动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网络”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栅栏空间结构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成为日常生活载体的公共空间位置和功能特征与产生社会隔离的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形态影响日常生活轨迹;空间公共性和多元性的培育是街区层面社区活力营造的关键;空间分异触发街区社会隔离。以期为下一阶段的街区更新规划提出以公共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和社区邻里日常生活活力恢复为导向的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北京商业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活动与白天的差异,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世贸天阶和西单广场。调研的内容包括北京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调研,总结北京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现状。通过此调研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夜间公共空间的研究、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希 《建筑与环境》2007,1(6):20-22
本文根据对沈阳、北京等地的几个极具代表性步行街调研之后,通过所学的城市意向中的五要素分析研究,论述了由步行街道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之处。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适合的空间环境也促使人们在此发挥潜能。人们不仅是单纯的观察者,其本身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步行街更突出了人的行为性。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强烈的外部扰动,正在加剧突显社会内部的"不平衡"与"不正义",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实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目标,还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与多元利益等社会诉求。从空间正义维度出发,借助多尺度、多途径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老城街巷的热适应性景观设计策略。首先,在城市尺度上通过定量分析识别出北京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空间,结果表明脆弱性最高的片区是老城的大栅栏和椿树地区;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寻找大栅栏地区开放空间的类型组成及景观设计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北京老城胡同空间的景观设计正义需求及其对策,为面向"空间正义"与"气候适宜性"的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和途径参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商业街道公共空间活力的基本规律,以重庆磁器口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道为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构建磁器口商业街道"点"单元空间组合和"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在Ucinet6.0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商业街道社会网络模型,计算分析了该模型的特征途径长度、集聚系数等拓扑结构相关指标,揭示了商业街道公共空间社会网络的小世界性特征。针对城镇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的定量研究构建了一种量化和可视化研究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2009年前门大街改造后投入使用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以改造后前门大街的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采取文献收集、实地测量、行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和总结前门大街街道空间设计的不足,并提出了改善建议。重点调查了前门大街街道空间尺度、街道空间变化、街道小品设计和街道场所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何源  田燕  贾潞娟 《华中建筑》2022,(11):103-107
我国城市更新地区的地下公共空间由于缺乏规划、建设时序不同、维护不善等原因,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韧性缺失问题。通过选取武汉街道口地下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提炼地下公共空间的韧性特征,总结街道口地下公共空间现状韧性缺失问题。针对街道口的增量、存量地下公共空间以及社会资本,在理论层面指出开放性植入、优化改造、防灾治理等韧性建设要点,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韧性提升策略,以期为城市更新地区的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欧阳文  周轲婧 《华中建筑》2011,29(8):151-158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京西古驿道"从该区穿过,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内部分     
《中外建筑》2013,(11):110-111
北京大栅栏展现新街景建筑师“创新”老胡同30m^2的大杂院被改造为附带公共休息区的5间微型房,狭窄的胡同加装了“可折叠”停车锁,金色反光板凉棚替代大树遮阳挡雨……80多个胡同改造设计作品9月26日正式亮相北京大栅栏,汇集众多国内外设计师的创意精华。  相似文献   

14.
北京微胡同     
《城市环境设计》2015,91(4):88-97
<正>微胡同是张轲领导的标准营造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进行的一次建造实验,目的是探索在传统胡同局限的空间中创造可供多人居住的超小型社会住宅的可能性。微胡同位于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内,离天安门广场仅步行距离。标准营造设计的这座约30m2的微胡同试图为胡同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7,24(6):42-48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和景观更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与居民互动的基础上,借鉴公共空间复兴的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探讨北京旧城公共空间景观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重点提出了以下策略,分别为:微空间的挖掘与设计、多功能集约站点设计、私属空间的借用与开放、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连通。本课题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研究手段,包括居民访谈、互动调研、文献研究、方案展示、艺术装置等,借此探索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城区的生活型街道因其分布密度较高,与城市生活结合紧密,紧邻居住小区,是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为了探究生活型街道空间的适老性,文章通过PSPL法对上海四平路社区中的3条空间环境差异性较大的临近街道进行“公共空间”与“老年人公共生活”调研分析,深入剖析街道公共空间中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分布特点与行为活动特征,总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特征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静霄 《四川建筑》2012,32(3):8-10
以川西场镇街道空间特征作用分析出发,研究街道内公共活动对场镇街道空间的影响,以及街道空间对公共活动的反馈作用。在新场镇建设背景下,通过给出街道的空间形态、空间界面和空间节点构建的策略性建议,激发街道内公共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存量发展的时代,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探索其内在规律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带动城市活力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但目前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研究缺乏量化的数据支撑,对其品质和活力之间的关系和其影响因子缺乏定量的研究。该文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利用大数据获取和计算各类影响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影响因子,通过皮尔逊相关值分析方法,比较其对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影响的相关性,将各影响因子分类,最后分别比较其对不同类型的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影响关系,以指导不同类型街道公共空间活力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即以人为尺度、标准去理解万物。"1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步行商业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该文以"楚河·汉街"为例,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切身以人的尺度去体验汉街的空间,并从街道、广场、建筑以及景观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从中提取、总结出相应的"人性化"设计手段和技巧,以期对商业步行街人性化的空间营造给予启迪。  相似文献   

20.
大栅栏街位于明清北京古城内,是体现北京城区街巷胡同传统风貌的重要街区之一.斜街肌理是大栅栏街区特色之一.在对大栅栏街区街巷胡同及其传统建筑遗存率的节点调研与主街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1)今天大栅栏街区较高的传统风貌率是以大量拆除传统建筑与大量建造仿古建筑为代价的;(2)大栅栏街区历史传统风貌的核心保护区,宜确定为“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东琉璃厂历史文化保护区”;(3)大栅栏街区的斜街肌理与30%的传统建筑遗存率是衡量大栅栏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保护状况的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