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昶岑 《建筑与文化》2021,(12):180-181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在整个疫情防控链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良好的风险应对能力对于城市风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汇总分析韧性社区的基本要素,构建建设与治理框架,结合社区在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韧性提升策略,希望为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历程曲折,疫情初发期城市社区缺乏快速高效的组织能力来应对疫情风险,其教训值得反思。本文首先引入民航飞行险境处理中的快速参考手册(QRH)及其蕴含的“危机自救”和“范式指引”两大核心理念,探讨面对传染病风险治理新挑战时引入新理念的必要性,并从比较飞行危机处理与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类似性、梳理QRH理念对社区防控方式的借鉴性两方面说明QRH理念对传染病社区防控的理论适用性。其次,本文结合世界上社区防灾能力与风险治理体系较为完备的日本实践经验,分析QRH理念在日本形成社区基层良好应灾能力、构建完善社区风险治理体系以及社区克服自然灾害和新冠疫情等困境中所起到的重要实际作用。最后,本文针对如何形成我国应对传染病疫情自下而上的社区风险治理能力提出具体措施建议,即通过编制社区居民应灾指引手册并围绕其建立传染病社区风险治理体系,促进社区治理与医疗卫生协调融合,全面提升传染病风险下的我国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突发事件是对全球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验,也是我国认识自身发展不足并谋划未来 的一次大反思。本文剖析了新冠疫情为城市 带来的深刻影响,分析了疫情暴露出的健康 条件落后、信息共享滞后、资源分配不均、公 共空间不足、应急预案欠缺、社区力量薄弱 等问题,总结了后疫情时代城市需要考虑的 健康生态、韧性安全、资源公平、智慧共享、 社区营造等基本要素。最后提出将健康安全 要素融入城市体检、提升旧城综合防灾的调 控能力、提供便捷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营 造健康宜人的绿色公共场所、加强土地利用 的韧性和弹性、加强社区自治与管理能力等 后疫情时代城市更新的规划应对策略,以期 为我国进入城镇化下半场的城市发展提供 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24个社区为案例,基于韧性视角,通过构建社区韧性评估框架,探讨影响城市社区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关键变量及变量间的可能性因果条件组合路径。研究发现,边缘性社区、陌生人社区和低效能社区的社区韧性较低。疫情最容易在缺乏空间韧性且弱势群体聚居区即缺乏资本韧性的贫困社区爆发,但如果缺乏空间韧性、社会韧性和治理韧性,中产乃至富人阶层聚居社区也有可能成为疫情爆发地;而低效能社区的出现则表明即使社区充满空间韧性,又非弱势群体聚居区,如果缺乏充足的社会韧性和治理韧性,集体行动效能低下,也会成为高风险社区。空间韧性而非资本韧性构成风险易感社区的关键影响维度,社会韧性和治理韧性的双重不足是这些社区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5.
肖婧  李松平  梁姗 《规划师》2020,(6):61-64
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反思了当前公共卫生防疫在设施布局、区域联防、预警机制和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痛点,指出营造健康的韧性城市迫在眉睫;随后引入韧性理论,分析了韧性城市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而构建了健康韧性城市规划的EERR("双评估"和"双响应")模型,并提出了韧性城市构建策略:首先,通过建设有机的健康城市结构、谨慎布局卫生风险类设施,营造韧性的空间格局;其次,以平灾结合、刚弹相济的理念分区分级分类规划公共卫生设施,并对应急设施进行战略性预留;再次,对疫情期间的交通系统和应急物流实施分区分块的弹性管理方案;最后,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治理水平,并通过数据共享,跨区域联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是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和防范化解突发风险的关键内容。首先,在综合梳理和总结社区韧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空间韧性和社区生活圈支撑韧性6个领域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框架。其次,以湖北省武汉市4个典型的新旧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GIS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句法等方法量化评估社区韧性水平。最后,根据评估结果,从社区生活圈、社区两个空间层次,新建社区、老旧社区两个社区类型分别提出差异化的提升策略。以期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框架,探索不同类型社区的韧性特征并提出差异化的韧性提升策略,对于提升社区防灾能力、治理能力和支撑韧性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与管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及时做出防控反应。在此过程中,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居家隔离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本文从城市韧性的解读入手,将侧重以物为主的城市韧性,延展到以人为本的社区韧性,对韧性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提出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相结合,应强化步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柔性,同时,提出以居民需求为优先权、提高社区绿色开敞空间和综合性场馆的配置、整合社区公共空间优势、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韧性内生机制;从城市韧性到智慧社区管理的角度,提出有效约束居民行为是提升社区韧性的根本、大数据应用是提升社区韧性的重要路径、社区文化是提升社区韧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影响下,社区防疫作为抗击疫情的最后一道屏障发挥重要作用,守住底线才能获取最终胜利。目前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也暴露出社区防疫的短板,反映出社区防疫韧性较差,刚性不足,面对重大公共危机时处理能力有限。基于智慧城市的理论视角,以韧性城市理念为依托,以提高社区防疫的韧性为目的,从社区智慧防疫构建、管理手段提升及规划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社区韧性防疫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洋  吴茸茸  谭新  赵博 《规划师》2020,(6):94-97
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城市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时,良好的应对能力对减少病毒传播、降低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文章通过解读平疫结合的韧性社区内涵,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构建了韧性社区评估框架,结合基层社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剖析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提出规划应对策略。期望为未来城市社区的韧性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韧性"是继"生态""低碳""海绵""智慧"等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理念,旨在营造有韧性的社会系统,提高社会自身承灾能力、适应能力和迅速恢复能力。当今,韧性建设已成为全球有效抵御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实现应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的重要路径。改制后的消防队伍作为综合性消防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相似文献   

11.
曾悦  张佳 《室内设计》2020,(3):23-28
社区被视为体现城市韧性的典型 代表,也是近年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议题。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对城乡韧性的集中考 验,社区更成为直面病毒的主战场。作为社 区的基本组成单元,各个城市的居住小区在 本次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自组织能力为未来 社区韧性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成都市作为 全国千万以上人口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 之一,其小区的防疫响应是全国小区的缩影。 本文试图通过对成都小区防疫响应的总结, 对提升社区韧性建设提出规划层面的思考, 包括从空间导向走向人本导向、利用移动社 交平台推动公众参与、增强规划弹性应对发 展变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规划全过程以 及运用智慧技术助力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挑战着城乡社区的应对能力(特别是设施相对欠缺的乡村社区),急需重新审视乡村社区治理与空间管控。文章以福建省龙海市N村为例,运用参与式调研和危机生命周期模型的分析方法,梳理疫情影响下的N村空间管控实践,提出了应对突发疫情的空间管控策略--构建"分区分级分类"的乡村社区空间防疫体系,形成"多部门联动"的乡村社区应急组织体系,优化乡村社区人居环境,营造社区健康空间,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社区空间管控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 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从宏观的城市到微观的社 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加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 公共健康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共设施空间通用性和稳健性;提升韧性社区的应急治理能力等。魏成以疫情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出发,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积极纳入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之中, 以期改善和提质设施供给与防灾减灾的智能化应用,并推动多方协作、多元互动的创新治理决策平台的形成。袁媛对在疫情中如何有效 提高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提出规划构建合理的基层医疗分区,梳理医疗设施配置模式在医疗分区内选择基础条件优良的街镇一级 医疗设施作为传染病初级分诊点,以及培育居民分诊就医习惯,提升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韧性等建议。单卓然基于线下零售服 务空间组织的“规模收缩、多心扁平、均衡分散化”过程,正在超常规加速,而且可能难以逆转的趋势,反观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中现 行的线下零售空间组织政策,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定点造极”转型“动态组网”,有限公共资源优先向市边缘区、区边缘街道投放; 研究优化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配建标准;增强评估零售商业用地调规效应;搭建城市“一张网”零售服务动态监测平台。向科围绕公共空 间与私人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展开辩证的讨论,通过对疫情期间,物理性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的变化的研究,指出在快速 变迁和不断拓展的现实中,需要反复思考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立场,从而构建新的公共空间结构、内容和形式。黄建中从社区角度的疫前、 疫中、疫后三个阶段,分析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之间相对脱节的问题,重点指出需要增加对基层单元的社区治理;后疫情时期,社区生 活圈应该是衔接空间与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单元。张天尧认为社区是卫生防疫等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区域性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危机应 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健康社区治理的制度构建,从制度保障、协作网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健康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德智  吴洁  杨钧 《建筑经济》2016,(11):71-73
将弹性思想引入保障房社区的建设管理,以积极应对不确定性扰动,实现保障房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弹性、弹性社区、保障房社区等概念,界定弹性保障房社区的概念,建构弹性保障房社区的技术弹性、组织弹性、社会弹性、经济弹性等情景模型,提出建设弹性保障房社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丽君  朱京海 《规划师》2020,(5):49-51,6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提出了巨大考验,也对当前的国土空间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覆盖度、协同度、敏捷度、精准度和智能度为原则,从加强基层防控、赋能公共服务、完善应急系统、强化风险评估和优化数据平台5个方面提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韧性策略,以期为同类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佳燕 《规划师》2020,(6):86-89
2020年新春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冲击,社区成为防疫工作的前沿阵地。文章从社区规划、防控行动和治理体系三方面总结了中国当前社区防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基于社区调研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对社区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包括推进社区命运共同体建设、完善基于社区生活圈的防疫体系规划、聚焦以健康社区为核心理念的社区赋能、依托智慧社区强化风险预警和精准服务以及共建社区健康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并成为对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城市应急治理模式向"基于社区"转型的必要性开始凸显。对国外社区应急治理模式展开系统梳理,关注组织机制和信息化管理两个维度。同时结合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应急模式转型的具体表现,对我国公共卫生导向下的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模式提出纵向传导、横向参与和多阶段内容完善3方面的转型优化建议,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直观印证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疫情集中在大城市暴发,显示了城市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战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本质上应是城市治理水平而非建设水平的反映,安全保障能力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推动安全防灾规划从设施布局向综合治理转变、从建设落地向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转变、从指标约束向资源配置优化转变,对于提升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其作为城市发展蓝图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