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元  李婧  张健 《建筑学报》2022,(S2):195-200
社区公共空间的韧性建设能有效阻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渠道,为救援与服务提供外部应急空间保障,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交流活动场所,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以保持社区良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有效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区居民造成的伤害,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层防线。本文以国内外韧性概念相关研究为基础,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期、爆发期、控制期、恢复期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从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社会关系等社区公共空间4个构成要素角度进行韧性解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韧性提升策略,提高社区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适应能力,有助于增强社区整体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灾害常态化背景下,韧性概念逐步引入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提高社区公共空间韧性有利于增强社区的整体韧性水平,有效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对社区和城市的冲击程度。本文以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为基础,从概念、维度、评估方式3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拓展社区公共空间韧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3.
李翅 《风景园林》2020,27(8):114-11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重要问题,引发了对如何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思考。回顾公共健康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密切关系,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空间规划策略:1)以城市与区域的国土整体空间评价为基础,构建区域冗余空间与韧性应对;2)建立以城市公园绿地、通风廊道、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体系;3)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卫生的应急准备和规划;4)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构建基于社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级提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体系,并提出重视社区层面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居民共同塑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是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和防范化解突发风险的关键内容。首先,在综合梳理和总结社区韧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空间韧性和社区生活圈支撑韧性6个领域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框架。其次,以湖北省武汉市4个典型的新旧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GIS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句法等方法量化评估社区韧性水平。最后,根据评估结果,从社区生活圈、社区两个空间层次,新建社区、老旧社区两个社区类型分别提出差异化的提升策略。以期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框架,探索不同类型社区的韧性特征并提出差异化的韧性提升策略,对于提升社区防灾能力、治理能力和支撑韧性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文章以韧性角度切入,聚焦应急设施体系,探寻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发展机制和特征,并建立韧性评价模型,筛选关键指标,为各个地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胡根根  张卫 《当代建筑》2023,(5):128-131
预防突发公共事件是当前城市韧性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战略防御与预防救治的韧性思想与智慧意蕴深远,本文通过对传统兵家思想与中医防御思维的再认识,将“谋攻”与“治未病”的韧性防御思维总结为“不战、未战、应战、战后”与“无病、未病、既病、病愈”两个关联阶段,并基于当前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提出“平时”预防、“战时”应急、“战后”恢复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模式,反思城市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采取韧性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韧性城市空间的安全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戴锏  朱美霖  吕飞 《规划师》2020,(6):98-101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各城市相继启动了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闭城市各级住区成为管控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力措施,在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一些开放式社区由于没有围墙,社区居住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连通,在需要封闭管理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和困难,这也激发了专业人士更多的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就开放社区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实现有效管控,从形态布局、设施分配和多级管控三个方面提出反思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开放社区更具韧性地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社区韧性评估是提升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前提,而且将社区自身与外部的关联关系纳入韧性评估有助于更加系统地认知社区韧性。本文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区韧性研究的国际经验,从社区自身和社区外部阐述社区韧性内涵,提出经济、社会、设施、空间和治理五个社区韧性维度以及社区、生活圈、城市三级空间尺度,选取相应量化指标,形成外部关联视角下的城市社区韧性评估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开展城市社区韧性评估和外部关联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社区韧性水平与社区外部存在显著关联关系,据此归纳得到均衡发展型、外部依赖型、自身主导型、综合较弱型四类社区韧性外部关联类型。最后,本文从韧性维度、社区类型两个方面提出了社区韧性提升策略。希望本文从社区韧性评估方法、外部关联特征方面为韧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乡村地区在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且体系不完善,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评估乡村抵御相关风险的韧性能力并提出相应策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以湖南省湘阴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抵抗—恢复—适应”韧性模型,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韧性指标权重,对湘阴县153个村庄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湘阴县乡村整体韧性程度偏低,各村庄间的韧性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高风险的村庄主要有“抵抗力”脆弱型、“恢复力”脆弱型、“适应力”脆弱型、“抵抗—恢复”脆弱型4种类型。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提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为韧性乡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老旧社区空间环境、管理系统和应急能力的脆弱性日益凸显。"韧性"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理念,为加强老旧社区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防御、应急响应、恢复适应能力指引了行动方向。本文通过对韧性及韧性社区的概念和内涵的梳理,结合老旧社区公共卫生现状问题,以韧性理论指导老旧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建设,并从社区空间环境、日常卫生管理与服务、应急修复体系和居民素质4个方面提出韧性提升的措施,以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管理单元,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其中,以公租房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社区因具有基础设施落后、人群组成复杂、管理人员稀缺等特点,在公共事件突发时潜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如何营造具有多重功能的韧性社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高密度城市与韧性社区的关系入手,分析高密度城市背景下韧性社区的特点,并以百子湾...  相似文献   

12.
城乡群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疫情的防范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以乡村为独立单元的疫情防御系统也应该尽快完整构建,从而使城乡一体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安全共同体得到强化。基于python获取了石家庄市的576个居住区内897个确诊病例并借助kepler.gl开源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创建其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石家庄市在健康乡村规划、城乡防控行动、城乡互惠发展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基于风险评估的城乡社区生活圈规划;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乡韧性防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城乡规划政务管理优化。以期为城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我国防灾预警及灾后救援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灾害自身的突发性特质在短时间内仍会对城市造成巨大冲击,城市规划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全可持续的城市安全共同体,应涵盖常态化的社会治理和非常态化的社会应急治理两大部分,形成韧性有机体系1。其中,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健康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时,可有效地"理疗式"缓和城市突发矛盾。从2003年"非典"事件引发国内公共应急治理体制的改革2,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1)
<正>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规定了各级政府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全国各省交通运输厅对交通应急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已将应急指挥管理相关工程列入各省交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满足全省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需  相似文献   

15.
胡畔  张筠  程嘉璐 《规划师》2023,(3):44-50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多样化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人本化水平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城乡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空间。文章指出当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静态规划建设标准和管理方式与社区动态需求不匹配,普适化供给模式与不同区域社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匹配,以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空间韧性不足等问题。同时,以南京市为例,针对其社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分别从全周期、全域空间治理以及多情景风险治理3个视角分析了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提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治理应从强化时间弹性动态调控供给重点、强化空间弹性精准匹配供给模式、强化情景弹性灵活转变治理方式3个维度入手,实现由“刚性”管控向“弹性”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1):3-4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应对不力,将对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引发消费者对粮、油、蔬菜、方便食品、消毒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抢购,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危机。为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下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及应急物资的有效供给,必须动员各方力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跨部门、跨企业、跨平台合作,协助政府全面把握应急物资生产、调拨、供应情况并进行科学决策。在现阶段我国数字化零售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基于突发公共事件下各参与主体行为特点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恢复阶段运行机理,构建一套以数字化零售为核心,涵盖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数字化商业系统、应急生鲜农产品零售系统、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的虚实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把零售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施,对实体商业网点与电商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相互补充,打造以社区零售店铺为支点的基础应急保障体系;就是要推动生产企业与零售企业的产销融合,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就是要加强生鲜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加速产地生鲜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就是要构建多层级、多渠道配送合作体系,以最短时间和较低成本提供快捷服务。  相似文献   

17.
面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居民能否正常获取生活物资是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关键之一,也是城市韧性重要的微观体现。当前我国针对社区等微观层面的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建设仍存在不足,应急状态下生活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成了当前应急生活物资保障的重点难点。日本、美国广泛推动社区商业设施的平灾结合建设,强化社区层面的应急生活物资保障能力。本文从平灾结合和韧性城市理论出发,梳理当前我国社区层面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社区商业平灾转换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结合日本、美国在社区商业应急应用建设的实例,提出推进法规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强韧硬件设施、构建应急预案等方法,强化社区商业点的平灾转换效率和应急管理能力,以期为未来社区层面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与管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及时做出防控反应。在此过程中,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居家隔离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本文从城市韧性的解读入手,将侧重以物为主的城市韧性,延展到以人为本的社区韧性,对韧性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提出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相结合,应强化步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柔性,同时,提出以居民需求为优先权、提高社区绿色开敞空间和综合性场馆的配置、整合社区公共空间优势、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韧性内生机制;从城市韧性到智慧社区管理的角度,提出有效约束居民行为是提升社区韧性的根本、大数据应用是提升社区韧性的重要路径、社区文化是提升社区韧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紧密相连。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考验,而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作为事件发生后参与处理的主体,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迎难而上,不断提升组织建设水平。基层党组织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患于未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敢于担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双管齐下,注重精神和物质双保障。在实践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建设水平,赢得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全面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切、最直接的利益所在,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应急联动系统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政府公共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在应急指挥体系、快速反应、应急救援经验、特勤队伍建设、专业性和综合性、教育培训和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出发,把公安消防部队建设成政府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有利于促进“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