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指明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对中小学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行指导中小学规划与建设的相关标准主要服务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其中,中小学用地标准是中小学规划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现代化所需硬件条件的重要保障,尤其需要有针对性的优化以响应政策变化和现实需求。文章基于教育现代化所需硬件条件的目标要求,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现行中小学用地标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提出其在指导中小学空间布局、用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管控三个方面的不足,并以武汉市为例,从构建分区分类的宏观管控体系、分级分类精细化地建立用地指标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集约利用指引三个方面提出超大城市中小学用地标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中小学规划与建设标准的迭代更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新宇 《规划师》2011,27(8):26-30
消防站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灭火救援任务日趋繁重的形势下,南京市开展了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针对南京市消防站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技术路线和编制重点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对消防站建设的引导由总体宏观层面走向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控制层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22年是我国“双碳”战略持续深化推进的一年,绿色建筑将迎来大力发展的新机遇。航站楼建筑作为一种对城市和公众影响大、功能和流程复杂、设备和系统众多、技术和材料比较新颖、投资和规模较大的交通建筑类型,其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能耗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建筑。因此,绿色机场的建设在机遇和需求方面都迫在眉睫,同时绿色建筑的创作应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在当代建筑实践中保持地方性语言的表达。本文通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的设计实践,总结绿色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探索绿色建筑的“减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网络已经成为超大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新途径。本文基于生态廊道理论研究,针对超大城市生态问题,以广州为例开展城市通风廊道、水系生态廊道、潜在生态廊道、分隔城市组团廊道的构建,提出了广州构建"三纵五横多廊"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方案。本研究不仅为广州生态廊道布局和建设提供了思路,而且为其他城市开展生态廊道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的灾难风险管理规划涵盖自然、科技和社会风险,涉及物理、经济、人口,政治等多个层面,极为复杂.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波哥大首都区于2005年为制定"区域灾难防治与应急救援规划"而应用的"灾难风险管理规划框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套富于实用性的概念及操作方法;同时本文还着重讨论了波哥大在这一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的灾难风险管理规划涵盖自然,科技和社会风险,涉及物理、经济、人口、政治等多个层面,极为复杂。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波哥大首都区于2005年为制定“区域灾难防治与应急救援规划”而应用的“灾难风险管理规划框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套富于实用性的概念及操作方法;同时本文还着重讨论了波哥大在这一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向外迅速扩展,大城市绿色隔离地区不断遭到蚕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亟须对绿色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效控制。运用生态空间效能分析、建设用地蔓延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产业适宜性分析和村庄布点因子分析等方法,以石家庄绿色隔离地区为例,分析其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地价差异、收入差距、管理权限等方面揭示其空间演变动因,提出分级分类分区的空间管控、优先保育自然生态、"调一限二兴三"的产业发展,以及集中集聚调整村庄布点的规划策略,以期有益于中国大城市绿色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现阶段迫切需要迈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轨道。目前,面临着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而导致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中小城市人口增长乏力现象。此文从对大城市的调研出发,探讨了大城市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所处的城市状态。  相似文献   

9.
周琴  张海兰 《华中建筑》2005,23(B07):43-46
结合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产业园总体规划设计,分析产业园区空间结构形态,从中探寻现代机场周边地区规划的方向和布局,同时,注重现代化产业园的空间特色与持续生长,旨在建设具有现代化航空产业性质的新型园区。  相似文献   

10.
超大城市滨河空间沿岸分段、垂河分界的特征决定了其基本的空间和管理逻辑。为促进滨河沿岸地区功能发展、提升空间品质,亟需制定科学的规划策略、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并加强实施统筹。借鉴国外滨水区的规划编制经验,以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编制的创新实践为例,探索超大城市沿河地区规划编制方法,主要涵盖3个方面:首先,顶层设计需关注机构合力和社会共识;其次,定制规划策略,加强功能、活力、风貌和生态系统等统筹;最后,搭建平台、分解目标、条块共商实施计划,并跟踪规划落地。  相似文献   

11.
龙腾  万勇 《建筑经济》2022,43(1):76-83
以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典型案例,分析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分配方式和空间布局特征,阐述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公共服务类、城市运行类及产业类重点人群的租赁需求.综合供需两端,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持续稳定增加总量、优化空间布局、优化配建政策、调整供应结构、保持租金水平和租期稳定等对策,为国内其他大城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政策参...  相似文献   

12.
1机场外迁背景及其遗留问题分析 随着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机场已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一些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等.民航机场已多达3-4个。我国机场建设则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上个世纪的三个发展阶段.是抗战时期,机场建设以军事用途为主;二是建国初期,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各地建设了一批军用、民用及专用机场。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市郊轨道交通的功能特征及其敷设方式、车站设置、运营组织和行车速度等技术特征.基于宁句综合交通整体出行时耗的分析,论证了宁句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宁旬轨道交通的发展要能引导汤山-黄梅-句容一体化空间结构的形成.针对宁句轨道跨行政区域的特点以及既有相关规划基础,为了提高规划方案的应变性与可行性,在明确了线路规划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提出关于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模式与实施过程.在分析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指导意义、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吸收土地规划与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形成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并以兰州市景观生态规划为例,阐述了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分析与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项目紧张的建设工期下,为解决高效建造、高效协同的施工管理难题,通过在组织与信息管理、工序穿插、BIM应用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全专业、全过程的管理思路和理念,成功在业态繁多、深化设计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立体的多专业有序穿插施工,较同类项目缩短整体建造工期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全面推进和部署"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背景下,北京、上海两座超大城市率先进入面向2035年的总体规划实施阶段。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上海市以围绕"建立监测、评估和动态维护机制,实现总规实施全过程、常态化和制度化管理"为目标,深入开展总规实施年度监测技术研究,形成一套"可动态跟踪、可持续维护、可国际对标"的工作框架,构建了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数据库(SDD),运用精准监测和复合诊断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97项总规实施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评价,全面反映年度城市运行综合体征,深入客观地剖析总规实施中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总规实施进行及时的反馈预警和动态维护,保障总规的全面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体育发展重点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侧重于独立占地的大中型体育场馆规划布局的既有体育专项规划的编制已经不能适应体育设施多系统建设管理的特点和设施综合设置的趋势。这种特点和趋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超大城市中尤为明显。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建设打架,规划实施性差等问题。探索超大城市体育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内容、指标体系、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方法,提高超大城市体育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4)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是城市综合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本文作者通过对超大城市(重庆)公共交通的运输工具、交通网络、交通法规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了解,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公共交通在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就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管理各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大城市发展迅速,与周边小城镇成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大城市的中心带动构成小城镇自身发展的依托,而小城镇自身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制造业、轻工业在整个区域经济体系中都占有极大比重。小城镇自身发展也具有土地利用混杂程度高,流动人口比重大,城中村发展快等特点。优势与劣势并存,威胁与机会并重,构成小城镇前进的复杂环境。当前对小城镇规划的理论缺乏,造成小城镇发展无据,缺乏与区域内中心增长极的联系,本文以广州市石基镇为探索对象,对其规划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同类小城镇的建设有所借鉴。一、现状概况(一)区位石基镇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上升,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科学合理评估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对实现“清凉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脆弱性与适应性理论,利用脆弱性分析工具,构建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体系;以成都市为例,结合多源大数据,定量评价街道尺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分析高温热浪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评估结果,在宏观层面提出开展“热舒适”空间规划,构建“热预警”响应体系的应对策略;在微观层面,将高脆弱性街道划分为绿植提升区、适老改善区、设施提升区三类政策分区,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以提高其高温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