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 -(OSCHCHSO),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 -(OSCHCHSO)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 -(OSCHCHSO)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 -(OSCHCHSO)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初始pH值,H投加量,n(H)∶n(Fe2+)和反应时间对氧化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以浓缩液中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初始pH值、n(H)∶n(Fe2+)和H投加量3个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初始pH为3~7、H投加量20~40mL/L和n(H)∶n(Fe2+)为2~8的条件下,分析COD的变化。通过DesignExpert8.0软件设计实验,得到了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Fenton氧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初始pH值4.94、H投加量1.0032mol/L,n(H)∶n(Fe2+)=5.38,在此最优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大,为76.12%。经实验验证,响应面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性好,能够很好地反映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稿铅锌矿床成矿期方解石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流体包裹体群体液相成分和氢氧同位素测定及分析,进而明确该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50~200℃,盐度一般大于11%,密度约1g/cm,成矿压力约(195.3~215.8)×10Pa,成矿深度在737~814m,是以钠和钙的氯化物为主的高浓度溶液,属低温、高盐度、高密度的地下热卤水性质的含矿热水溶液。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O和CO,并含少量的CH4和H2;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为主,其次为Mg2+和K;阴离子主要为Cl、SO2- ,其次为F、NO。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有变质水的混入,后期可能有雨水的渗入。成矿期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普遍含CH,表明成矿与有机质相关,控矿构造及容矿层中的有机质充当还原剂,使硫酸盐成为还原硫,从而使成矿流体中的铅、锌等组分从络合物中分离、沉淀,堆积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4.
含油盆地同一类型原油的精细划分与油源对比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样品的GC-MS分析资料显示,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湖相烃源岩的17α(H)-C30重排藿烷(C* 30)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相耦合,原油的C* 30相对丰度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与规律性,并且C* 30相对丰度的变化与重排甾烷。C29Ts、Ts等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因而,以C* 30相对丰度为主要依据,进行C* 30/C29降藿烷值-C* 30/C30藿烷值、C29Ts/C29降藿烷值C* 30/C30藿烷值等图解分析,可将中生界湖相油型油细分为异常高的C* 30相对丰度、较高—高的C* 30相对丰度和低C* 30相对丰度等3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岩的甾烷、萜烷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参数、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等的对比,进一步结合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成藏组合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7优质烃源岩(油页岩)是盆地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长7、长9黑色泥岩是次要烃源岩,长6、长8暗色泥岩对油源的贡献有限。中生界油源供给呈“一源主导、多源参与”的特征。这一认识对于盆地中生界资源评价与进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Ce-TiO/ACF、N-TiO/ACF和Ce-N-TiO/ACF复合光催化剂,以甲醛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单一负载Ce、N催化剂和同时负载Ce、N催化剂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载的光催化剂颗粒均匀,为锐钛矿型,掺杂后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吸收光谱产生了红移;掺杂后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降解能力强于未掺杂样品;Ce掺杂TiO 的最佳掺杂比例n(Ce/TiO)为0.8%,相对于未掺杂样品催化净化低浓度甲醛效率提高了17.06%,对高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15.28%;N掺杂TiO2的最佳掺杂比例n(N/TiO)为1.5%,相对于TiO/ACF,对低浓度甲醛催化效率提高了1.90%,对高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9.86%;Ce、N共掺杂TiO 的最佳掺杂比例n(Ce):n(N):n(TiO)为0.8:6:100,相对于TiO/ACF,对低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5.04%。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鹰潭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鹰潭市地下水样品采集和测试结果,利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绘制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图,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显著。与1986年相比,2013年研究区HCO-Ca、HCO-Na+Ca和HCO-Ca+Mg型地下水完全消失;1986年HCO+Cl-Na+Ca型地下水仅仅分布于鹰潭市区附近,而在2013年该类型地下水分布广泛;2013年,研究区新出现SO+Cl-Na+Ca、HCO+SO+Cl-Na+Ca、HCO+Cl-Na+Mg和HCO +Cl-Ca+Mg型地下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近年来酸雨频发、工业污染物排放以及酸雨-基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设{X,X,n≥ 1}为同分布的强混合正随机变量序列,利用混合序列加权和的中心极限定理及矩不等式,获得了权重为d =k-1exp{lnαk}(0≤ α<1/2)的强混合序列加权和及部分和之和乘积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8.
新疆柯坪断隆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中硅质岩发育,主要分布于玉尔吐斯组中。该组地层厚度范围在5~20m,岩性组合为灰黑色含磷碳质页岩、硅质岩及碳酸盐岩。通过对肖尔布拉克剖面与苏盖特布拉克剖面中硅质岩的研究,硅质岩的主量元素Fe、Mn、Al在Al/(Al+Fe+Mn)三元图上投影落在热水沉积域内,Fe/TiO指标介于10.43~50.00,Al/Fe值在0.495~0.571;硅质岩的微量元素在[(Cu+Ni+Co)×10]-Fe-Mn三角图解上位于热泉沉积范围内,U/Th值大于1,指示有富U的热水流体的加入。通过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分析认为,玉尔吐斯组硅质岩在成岩过程中叠加了少量热水沉积建造,沉积环境为离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大洋盆地。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糖、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葡萄糖-三聚氰胺-甲醛(GMF)树脂,研究了葡萄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M)对GMF树脂固化性能与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F树脂固化后羟甲基等活性官能团含量减少,形成了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随着M∶M 的增加,GMF树脂的热稳定性总体变差;GMF树脂的固化过程为放热反应,随着M∶M 的增加,活化能E随之增大,固化反应更难发生,需要更高的温度使其充分固化;GMF(M∶M =0.1)与GMF(M∶M=0.5)树脂的固化反应n级动力学模型分别为dα/dt=1.36×10-80890/RT(1-α)0.9278、dα/dt=1.55×1010-96480/RT(1-α)0.9367。该结果可为GMF及其他糖类物质改性MF树脂的热性能与人造板热压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O)]·(ClO·HO[HL=乙二胺缩__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为a=1.1235(2)nm,b=1.3091(3)nm,c=2.1972(4)nm,α=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nm,Z=2,Dc=1.366g/cm,GOOF=0.994,R1=0.071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III)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_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了BiWO、CuO光催化剂,并将二者与石墨烯复合制备了CuO/BiWO/GR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进行了结构表征。以丙酸为牺牲剂,考察了n(BiWO)∶n(CuO)值、石墨烯(GR)掺杂量、丙酸用量对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中n(BiWO)∶n(CuO)=1∶1.3、石头墨烯的掺杂量为7%、丙酸用量为4mL时产氢性能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废水中有机酸光催化制取氢气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缅甸琥珀进行测试,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结果表明:缅甸琥珀中含有C、C1012、C10O等多种有机物,FeCu、AlFe、CuAl等金属化合物;主要元素的相对含量C约为70%,O约为22%,N及S均小于2%;微量元素有(10-6)Al223、Fe350、Cu127、Ca39、Mg35等。  相似文献   

13.
依据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不同类型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分析结果,可以将其划分为煤成油和湖相油两大类。以HZ9-2-1井为代表的煤成油表现出强烈的姥鲛烷优势,C19~C26三环萜烷系列相对丰度呈现阶梯状依次降低,C24四环萜烷相对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藿烷系列C29降藿烷和C31升藿烷较为丰富,新藿烷(Ts和C29 Ts)含量很低,甾烷组成中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占绝对优势,这与典型煤成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湖相油中姥鲛烷优势较弱,C19~C26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1为主峰的正态分布,C24四环萜烷丰度与C26三环萜烷丰度相当,新藿烷和重排藿烷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极低,2-甲基藿烷与C304-甲基甾烷十分丰富且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可以作为鉴别研究区原油成因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松桃县嗅脑铅锌矿床与湖南花垣超大型铅锌矿床毗邻,是黔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铅锌矿床之一。在研究该矿床稀土元素与碳、氧、硫、铅同位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嗅脑铅锌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具有总稀土(ΣREE范围为2.03×10-6~3.01×10-6)含量低、轻稀土富集、较高的LREE/HREE值、Eu和Ce均呈不同程度负异常等特点,与碳酸盐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较为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有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围岩。成矿期方解石的δ13PDB值(-1.23‰ ~0.42‰)和δ18SMOW 值(15.35‰ ~19.51‰)均略低于碳酸盐围岩的δ13PDB值(-0.79‰ ~2.39‰)和δ18SMOW 值(18.81‰ ~21.50‰),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了成矿期方解石的沉淀,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碳酸盐围岩。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26.3‰ ~34.9‰,以富含重硫为主,表明硫来源于碳酸盐地层中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硫化物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且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7.952~18.262、15.641~15.811、38.015~38.663,表明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并且具有高铅锌含量的下伏地层为成矿提供了大量金属物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维链状4,4′-联吡啶铜配合物{[Cu2(OOCCH34(4,4-bpy)]·(CH3CN)}n(4,4-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1167(5)nm,b=1.40023(2)nm,c=1.53103(4)nm,β=108.205(2)°,V=4.70769(17)nm3,F(000)=2288,Z=8,Dc=1.582g/cm3,μ=1.850mm-1,R1 =0.0336,ωR2 =0.093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Cu2+形成了变形的几何四方锥CuNO4构型,Cu2+通过4个乙酸根桥连形成双核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4,4′-联吡啶N原子桥联成一维链状,经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构造出了三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16.
正冲矿床复式花岗岩体顶部云英岩富集Li、Rb、Cs、W、Sn等元素,是一处富F、稀有多金属云英岩型矿床。不同演化阶段花岗岩和云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对比花岗岩,云英岩中KO、NaO、MnO、TiO和Fe 呈突然分离变化;Rb、Th呈突然升高而Ba、Sr呈突然降低变化;K/Rb、Zr/Hf、La/Sm和(La/Yb)N 值呈突然降低变化。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云英岩是岩浆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并且F与不混溶作用共同制约云英岩的成因及成矿作用:当F含量<3%时,以石英-钾长石-铁锂云母-黄玉云英岩为主,Li、Rb、Cs、Nb、Ta在此阶段开始富集成矿;F含量>3%时,以黄玉-铁锂云母-石英云英岩为主,Li、Rb、Cs进一步富集,而Nb、Ta元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产于广西大化县的金伯利岩类岩石钾镁煌斑岩及金伯利斑岩,经岩石化学、重砂、岩矿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42.60% ~42.9%)、Al23(10% ~11.07%),K2O>Na2O、K/Al=0.8746~1.0379、K/Na=4.9707~5.2156;主要矿物含铬,有含铬金云母(Cr231.05% ~1.72%)、含铬橄榄石(Cr230.1% ~0.64%)、含铬透长石(Cr230.06% ~0.2%)、含铬透辉石(Cr230~0.1%)、铬尖晶石、碳硅石等;岩石中微量元素Cr(404.9~478.6)×10-6、Ni(168.6~222.9)×10-6、Co(28.27~39.75)×10-6、Nb(36.55~50.19)×10-6,含量较高。岩石具同种矿物多世代结构、煌斑结构、卵斑结构,基质具隐晶质-显微球粒状结构、显微柱粒状-显微放射状结构、显微席状交织结构。岩中包体(捕掳晶、捕掳体)含量高,包体种类既有同源包体亦有异源包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次线性期望空间下随机变量序列的完全收敛性,在条件为C(|Xl(|X1/α))<∞ 的情形下,把同分布ND随机变量序列的完全收敛性从概率空间推广到了次线性期望空间。  相似文献   

19.
合成和表征了磷氯钡石[Ba5(PO43Cl]固体,通过溶解实验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与初始pH值密切相关。溶解过程包括了质子化作用,Ba2+、PO43- 和Cl离子的释放、络合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在25℃和初始pH=2.00、5.60、9.00的条件下,磷氯钡石[Ba5(PO43Cl]的溶度积(Ksp)分别为10-42.85、10-43.44和10-43.34,相应的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分别为-6235.82、-6239.16和-6238.58kJ/mol。一些常见的氯磷灰石矿物在水中的稳定性顺序为Pb5(PO4Cl>Cd5(PO43Cl>Ca5(PO43Cl>Ba5(PO43Cl>Sr5(PO42Cl>Zn5(PO43Cl。  相似文献   

20.
小北沟萤石矿床矿体赋存于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沉积岩中,主要受近SN向、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HO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60~200℃,盐度(w(NaCleqv))集中分布在0.2% ~1.4%,流体密度0.77~0.93g/cm;包裹体成分以HO为主,含少量C等有机组分,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NaCl-HO流体体系。野外地质特征及显微测温结果均表明,流体弱沸腾导致早阶段石英沉淀,水/岩反应是萤石的主要沉淀机制。小北沟萤石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和地层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