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文章介绍了Ti75双管板换热器管束的结构特点及制造难点,提出了换热管自定位找管束中心方案,采用了二次胀管方法,解决了双管板加工、焊接等难题。这对小型、高精度双管板换热器管束制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钩圈浮头式换热器、浮头管板兼作法兰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管束和管板非兼作法兰U形管式换热器管束的试压工装设计思路,并提出了详细的试压方案。  相似文献   

4.
董其伍  刘敏珊  李燕 《节能》2006,25(2):19-21
根据各种管束支撑结构的特点,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波纹管管型,分析不同的组合结构对波纹管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指出对波纹管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和实现整体强化传热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简要叙述了空冷器管束换热管与管板胀焊并用连接的制造工艺,并提出了控制其连接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可视化换热器性能实验台测试了微细管束表面在无换热、大温差、凝露条件下不同风速工况的流动损失与空气侧换热系数。同时探究了超低温工况下,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微细管束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影响。相对湿度增大,湿空气释放潜热增加,结霜量增大,换热器前后压损增加。高速气流具有剪切作用,风速增大会导致结霜迟滞。  相似文献   

7.
《能源与节能》2021,(4):105-105
U形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换热管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由于壳体与换热管分开,换热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由于介质的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U形管换热器只有一块管板,没有浮头,结构比较简单。管束可以自由地抽出和装入,方便清洗,具有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但由于换热管做成半径不等的U形弯,最外层换热管损坏后可以更换外,其他管子损坏只能堵管。  相似文献   

8.
阐述换热器产品管系、外壳及总装在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给出各种换热器产品在封头加工、筒体加工、管板加工、管系组立、穿管等工艺难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某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制造难点及关键制造技术。重点介绍了内外壳体套装、封头组件、管束等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措施及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余热锅炉中的对流管束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了一些工艺措施,大量减少了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效率法在工业炉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换热器热力学性能的概念——传递有效度,得到了一般计算式。讨论了传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比和流型对换热器传递有效度的影响,并把换热器传递有效度和效率以及换热器无因次熵产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余热回收用热管及热管式换热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热管及热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热管式换热器在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以及热管式换热器运行过程中防止积灰和低温腐蚀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shows a method of designing a heat exchanger recovering heat from the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ur contained in flue gases. A heat exchanger condenses water vapour and SO2 (sulphur di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inert gases (CO2, CO, N2, O2) contained in flue gases.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 sample design of a heat exchanger were presented. The heat exchange is capable of recovering from a dozen or so to several dozen percent of heat from flue gases escaping into the atmosphere. A second advantage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the possibility to reduce the emissions of SO2 considerably. Depending on the parameters, it can be even a sevenfold reduction in the emissions. The main mathematical tool used for designing the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is the Colburn-Hougen method. The authors omitted that part of the method which requires iterative calculations. The Mollier diagram was used instea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双管程热交换器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利用经典对流换热理论,采用定性判断和定量比较的方法,分析双管程热交换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对双管程热交换器而言,换热能力上,竞争优势明显;流动阻力上,无明显优势。在低品位能源余热利用方面,对深化双管程热交换器的研究,优化设备结构、降低成本有一定意义,值得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传热强化的基本原理和有效措施。指出,综合传热系数是换热器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评价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参数。要强化换热器的传热,必须同时强化空气侧和烟气侧的传热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得到较高的综合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强化传热技术,分析了各自的原理、优缺点及推荐的使用场合。采用节能技术的换热器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金属材料的消耗,对化工行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蓄冷平板相变换热器中蓄冷平板单体凝固过程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型,并用一种简便方法求解了凝固过程非稳态移动界面传热问题,获得了有关传热速率,界面移动,载冷剂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蓄冷平板相变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套筒式石灰窑石灰冷却风系统存在的冷却风分布不均匀、容易偏析和走短路问题,提出了几种改进方式.分析了换热器结垢和堵塞的原因,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几何形状和流动原理,对其传热及压力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最大优点降低阻力,增加传热系数。未来的研究重点是流动换热机理以及影响流动换热机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种复杂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套管式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数学模型包括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计算传热学模型。其中,计算传热学模型中的湍流扩散系数是利用温度方差t2和温度方差耗散率εt来求解,而不是利用通常采用的Pr数假设值或实验测定值来求解。为验证新建立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