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超  王其东  李珊 《城市规划》2018,(4):107-112,124
践行新型城镇化,健康、安全是首要保障,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十分关键。"可达性"是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最短路径模型"和"最大覆盖范围模型",定量分析"可达性",优化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并用"交通等时线"模型对交通效率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基于"可达性"分析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取得较高的使用效率,确保公共设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反思。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理和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避难场所定位、容纳量测算、功能分区、应急通道设计、设施配置、标识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研究及法律法规,综述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与减灾》2003,(6):4-5
2001年10月1日,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的试点建设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朝阳段完成。北京因此成为全国率先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在社区设置应急避难标志牌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城乡防灾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将侧重城市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向乡村地区延伸,该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探索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以及城乡差别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6.
就聊城市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聊城市的地质构造、人口分布、用地资源等实际情况,提出聊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布局中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聊城市防震减灾的能力。本文可为其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本文以安徽省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在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综合避难场所的可容纳人数和人口密度公里网格数据等影响因素对避难场所适宜性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估,为今后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和实践正在由过去的单一功能模式向多元复合的避难空间转变,城市应急避难体系的完善将成为新时代安全城市发展的有效保障。本文立足于建筑学科,兼顾多种学科,综合已有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从社会人文学、经济学、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心理学对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研究概括总结,完善现有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研究框架。当前数字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数字模型与量化分析等技术的运用值得关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公平性需要被重视,结合避难行为看待避难空间,进一步发挥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4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朝阳区委、朝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首都圈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现场观摩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主持,中国地震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建民,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徐德诗,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唐龙,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国,北京市地震局局长修济刚、副局长杜甫来、徐平、胡平,首都圈各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北京市各区县主管减灾工作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19处应急避难场所将于年底建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6月17日由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同志召集了“北京城八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会议”。会议由北京市市政管委主任陈文占同志主持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城八区、市政管委、市规划委、市地震局、市园林局、市地震办、市减灾协会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中心城相关规则为例,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从基本概念用地选择、资源梳理、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利用GIS技术论证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安全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依托大学校园可以完善其体系构建.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公园、广场类避难场所,亟需构建一套基于大学校园特征的设计策略,以提升此类场所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文献整理、专家评价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校园避难场地多目标决策选址模型、设施分类及环境要素改造等设计策略,以华工-华农校园中心应急...  相似文献   

13.
张佳欣  贾晓浒 《城市住宅》2022,29(3):181-183
我国灾害频发,避难场所是灾害发生时群众有效疏散与避难的重要保障.小学校园在城市中分布较广且均匀,与人口稠密的社区关系密切.从空间布局出发,对乌海市小学应急避难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研究涉及周边环境、建筑平面、建筑与运动场地布局关系3个方面,分析不同空间布局的小学应急避难能力,针对研究要点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设计或改建"...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绵阳地震灾区应急避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应急避难及紧急疏散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公共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在地震灾区经验教训和部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应急避难场昕的建设要求,并就厦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庆城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聚集在城市里的财富和人口越来越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作为减灾的重要设施,设立应急避难场所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方向。重庆市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中的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GB21734-2008),但其比较缺乏更具体的给排水专业的设计指标和规定。通过工程实践,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探讨了应急避难场所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设计思路、技术参数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随着城市社会经济财富不断集聚,城市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带来的沉痛教训,使城市公共安全再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项崭新而延续性很强的工作,它体现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一项利民、便民的务实工程。贵阳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城市,面临的地震形式严峻,对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近日,南宁市政府宣布,该市目前已在南湖广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应急避难场所。据悉,南宁市去年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在南湖广场建成广西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该场所面积达36万平方米,可容纳20万人,是国内目前能容纳人数最多、功能齐全的避难场所,集休闲广场、城市美化、紧急避难三大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避难人口预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建筑震害避难率与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面积比的地震灾害避难人口比例预测模型,并给出了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和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表。规划人员利用用地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再通过查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便可计算研究区域的避难率。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合理可信,能为城市规划、市政规划等非地震专业人员所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以解放碑地区E标准分区为例,分析列入社区级防灾疏散避难场所的场地总面积,进而分析社区级防灾疏散避难场所缺乏的区域。对照已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社区级防灾疏散避难场所基本覆盖整个标准分区。根据人口总量反算,避难场所面积不足,需多利用常规以外的场所,与城区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增加避难场所用地,外迁解放碑地区一定数量人口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