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行调节方式关系到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能耗及由此带来的环保效应,对于节能环保事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方式的发展现状,从供暖热负荷预测、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改进、质量-流量调节及计量供热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各调节方式的特点,结合信息化监控、精细化管理及合理的收费标准等措施,最终实现按需供热.  相似文献   

2.
热计量变流量供热系统室外管网动态水力失调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计量供热系统中用户自主调节流量会引起系统管网水力工况的变化,从而导致水力失调.因此,研究用户自主调节变流量供热系统中室外管网的水力工况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对于热计量变流量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调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变流量供热系统中循环水泵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和末端压差控制的热网管路特性;根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可控压差和流量范围,结合工程实例研究热计量系统中用户自主调节所致的变流量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工况变化,提出以下控制策略:加大末端用户压差设定值或改变最不利压差控制点位置、或同时监控最不利用户和次不利用户压差并在最不利用户和次不利用户处设置分布式加压泵.  相似文献   

3.
供热管网的用户端应用分布式水泵代替阀门来调节水力工况有助于节约水泵能耗。在比较单热源枝状管网采用传统阀门调节和分布式水泵调节供热方案的水力工况和节能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水泵供热布置方案。通过理论及案例分析了多热源环状管网应用这一新方案下的变工况水力调节性能、水温稳定性能及节能性能。结果表明,新的分布式水泵布置方案有利于降低供热系统的功耗、减缓用户水温波动,并具有供热质与量的调节相对独立、调节控制策略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供热变频循环泵的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水泵采用无级变速进行流量调节,可以实现供热系统质、量的并行调节.本文以蔚县康居小区东区热水供暖系统为实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对采用变频技术的质调节与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进行能耗分析,得出两种调节的运行电耗量之比为67.6%,说明采用变频技术具有显著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管网输配系统的节能研究对于降低供热系统的能耗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调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在介绍不同供暖系统型式的基础上,围绕节约输配能耗,分别对传统集中供热系统、分布式供热系统和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输配能耗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以天津市某热力管网改造工程为实例,计算并分析了四种工况下,以热水为媒介,各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供热工况下,相比传统集中供热系统而言,采用分布式供热系统,用变速泵代替调节阀可节能29.5%;基于环路拓展集中供热系统通过调节混水比最高节能67%;一次网变流量运行可节能80.1%。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供热中存在着水力不平衡和运行能耗高等方面的问题,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研究是降低供热系统能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对现有几种集中供热形式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供热系统与水力分压器,提出了一种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在已有散热器用户回水管路上再串联一级散热器用户和一级地暖用户,对该供热系统环路的供热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供热系统三级串联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供热系统稳定性好,调节方便,输配能耗低,在供热过程中可降低供热能耗;为实现舒适和节能要求,该供热系统宜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下的串联环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目前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存在的各个环节;通过在济南浆水泉热源厂集中供热系统中采用集散型结构的自动监控系统和基于GPRS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换热站采用变频水泵和工频水泵并联运行方式以及分阶段供水温度控制方案,实现了系统的节能降耗,为供热企业的节能改造和新热源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系统ARM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实现对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系统的控制,提高其实用性,设计了专用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器.从系统的整体能量调节出发,根据能量的供需关系,设计了基于PID的复合控制算法,实现对变频器、比例方向阀、比例节流阀的控制.此控制器具有液晶显示屏,可以通过键盘设置系统控制参数,并实现运行状态的即时显示;还具有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能够实现即时监控.进行了节流控制系统、变转速控制系统、节流及变转速复合控制系统以及本系统的方波实验.基于能量调节的变转速实验获得了高响应速度和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变水位条件下,保证水泵在最高效率点上等效运行的转速调节规律及水泵的耗电量,给出了变频调速的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水泵运行工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行节能的三种有效措施: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更换水泵叶轮、调节水泵叶轮转速。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特性和负荷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能量数学模型并针对一公共建筑群的分时供热运行策略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动态能量特性与系统的规模密切相关,在不同的阶跃性负荷变动条件下,存在一个不同的时间常数,经过此时间常数的非稳态变化过程,系统从初稳态过渡到终稳态。根据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在动态负荷下的响应特性与负荷需求特性,设定正确的运行调节方法和时间点可以在充分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按需供热,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源热泵采暖及与集中供热采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源热泵是以地下水为介质来提取能量,实现制热和制冷的一个或一组系统。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详细描述了地下水源热泵的特点,并从技术经济性方面对地下水源热泵和集中供暖两种采暖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共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能耗高、自动调节和实时监控难度大的问题,将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控制技术及CAN总线技术结合到一起,设计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神经网络控制的公共建筑集中供热系统.系统具有降低遗传算法复杂性、快速收敛的优势,且自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实现供热流量自动调节和网络实时监控.为了验证该系统的节能效果,与传统节能控制系统的供热消耗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最低平均节能10.1%,最高节能16.3%,节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说明了系统在冬季、夏季和过渡季节的运行方式、控制模式及技术特点。系统结构简单,安装上与现有空气源热泵协调一致,易实现高层建筑热水系统和建筑一体化。系统充分利用了低品位的太阳能,实现太阳能热效应和空气源热泵的优势互补,既可有效提高空气源热泵冬夏季运行的可靠性,又可提高夏季阴雨天气、过渡季节及冬季太阳能热水器运行的稳定性,对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供暖系统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平衡失调、循环水泵控制方式不合理、缺乏实时监测和调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分时分区供暖、循环水泵变频控制、实时监控温度补偿等手段,实现校园供暖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临清运河热电循环水供热电动泵原运行状况的分析,提出对该电动泵进行高压变频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改造后达到的节能效果,为同行业的高压附属设备进行高压变频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计量供热系统动态控制理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计量供热的两个目标--节能和供热的高质量,需要改变传统供热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与调控方法,本文在分析计量供热系统的特性的基础上,对热力工况的模拟计算,管网的调节性和稳定性,管网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和传统燃煤供热系统。明确太阳能化学热泵系统的环保特性及其推广的可行性.方法理论计算相同条件下。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和燃煤供热系统供热时的经济支出。并用LCA方法评价分析两种系统.结果给出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和燃煤供热系统原理图和在相同条件下供热时两种系统经济支出的对比图.结论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的费用比燃煤供热系统高;由LCA分析可知,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运行时对大气环境的破坏程度远较燃煤供热系统低。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供热系统;在现有基础上减少太阳能化学热泵系统投资。将有利于它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供热管网设计不合理或者循环泵选型不合理,在供暖运行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以北苑家园为对象进行了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方案设计。通过前期对该项目的调查,参照项目供暖季的运行记录,对一次网和二次网管路进行了水力计算,提出了节能改造方案,估算了改造费用和节能收益。一次网循环泵由3用3备改为2用1备,改造费用为220 434.8元,初步估算1个供暖季可节约电费约221 184元,1个供暖季即可收回投资资金,从第2个供暖季开始收益;对二次网高低区10个环路中7个环路的循环泵进行了改造,改造费用为408 800.1元,预计1个供暖季可节约电费398 131.2元,1.03个供暖季可收回成本,同样从第2个供暖季开始收益。对第5区板式换热器进行了改造,以提高供暖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