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帅勇  胡峰  朱悌峰 《高压电器》2014,(5):120-125
通过对常德电网年度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设备导电回路过热缺陷进行分类归纳分析与总结,发现电网中变电设备过热缺陷的分布与特点。以电接触理论中接触电阻的经典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设备端子设计、母排及变电设备安装技术标准的要求,对设备发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运维检修的经验和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性的制定了例如针对螺杆接触改为螺纹抱箍型接线板、铜铝对接接触使用复合铜铝过渡片、螺钉紧固接触静触头环改为抱箍型接触、例行状态检修开展回路电阻测试、触指(头)镀银层现场电刷镀修复技术、采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验收等一系列可行的防范措施,对今后的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及现场工作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带负荷检修500 kV线路耐张线夹引流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震  凌惠民 《高电压技术》2005,31(10):82-83
为解决跳线带负荷分流问题,进而带电拆解清洗引流板以减少线路停电检修次数,带电检修了近年红外线诊断发现的一些接触电阻大的引流板。现场经验表明,带电分流拆解引流板不会产生弧光因而不需消弧,分流前须清除接触处污垢并涂导电膏以降低接触电阻;分流后须用电磁型钳型电流表测量电流以判断能否拆开引流板。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全程观察引流板温度变化有助于彻底消除缺陷。  相似文献   

3.
<正>正确认识电气设备发热以及准确地掌握运行中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早发现过热并排除,同时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变电设备的发热故障与事故,保证电网设备的供电可靠性。1变电设备发热原因1.1电阻的有功损耗电力系统导电回路的金属导体都具有相应的电阻,当通过负荷电流时,必然有一部分电能按焦耳  相似文献   

4.
岳嵩  常伟  李畅  杨浩 《电力电子技术》2022,(2):59-61+96
为了检测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故障,提出考虑接触电阻的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故障检测方法。分析输电线路中的接触电阻,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温度区间内会发生变形的特性,提出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解决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接触压力、选取合适的接触材料、适当增加工作电压以及表面预处理方式减小接触电阻,完成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数据丢包率较低,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解决接触件发热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外热成像仪现场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不足,研发一款基于智能算法的变电设备红外测温发热缺陷智能预判装置。该装置根据现场采集的红外图谱等信息,可即时形成设备的图文缺陷报告单,并且能通过对设备发热缺陷信息的跟踪记录,利用融合的智能算法实现对设备发热缺陷的智能预判。  相似文献   

6.
唐哲  刘水 《江西电力》2015,(3):57-59,63
电能表自动检定流水线的电流源常因接头接触电阻大发热而引起故障,本文介绍一种降低计量器具检定流水线电流源故障率的方法,即在检定通电插针插入智能电表接线孔前,将检定通电插针表面均匀搽上电接触导电脂,即可增强检定通电插针和智能电表接线孔的接触,又可防止检定通电插针生锈或被氧化,大幅降低了检定通电插针和智能电表接线孔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计量器具检定流水线电流源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隔离开关的动静接头与引线接触头等部位容易产生发热缺陷,影响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分析变电站隔离开关发热的原因,从变电运行人员的角度介绍了变电站隔离开关发热缺陷的检查及判断方法,提出了预防刀闸发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对于发现几类典型缺陷效果明显,例如:导电板松动造成引线与导电铜杆接触不良;绕组断股;极性开关内部接触不良;有载调压切换开关螺丝断裂.为此,分析了测量直流电阻对发现变压器缺陷的重要性,并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变电站10 k V开关柜断路器、隔离开关触头接触部位及其他导电排连接部位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表面氧化腐蚀、紧固螺栓松动导致接触电阻增大而引起发热故障的问题,提出并研发了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适用于变电站10 k V开关柜关键点测温的无源无线式在线测温系统。该系统通过现有变电站综合数据网实现测温信息的统一采集与传输,具有远程智能分析和诊断、实时和历史数据报表统计、Web浏览发布和短信告警等功能,并已成功应用于中山供电局110 k V泰丰变电站、文安变电站、裕丰变电站,有效监测了10 k V开关柜设备实时发热情况,实现了各变电站测温数据的集中管理,为10 k V开关柜设备状态检修、及时消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1台110 kV变压器高压侧绕组直流电阻严重超标情况,介绍利用远红外检测方法判断缺陷部位的过程,并对该缺陷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引线头与导电帽连接未锁紧使导电部位无法可靠接触,引起绕组过热是导致直流电阻严重超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中设备接头因接触电阻增大而引起的发热问题,严重影响着设备的可靠运行。在高压设备连接中,由于施工工艺、电化学反应、运行年限等原因致使高压回路接触面接触电阻偏大,极易引起连接部位发热。特别是与母线连接的部位发热时,必须将整段母线停电才能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三次平衡双臂电桥路线,从理论上讲它完全消除连接导线和引线电阻、端钮接触电阻的影响。其原理线路如图1所示。线路的主要特点是引入辅助平衡电阻(包括连接导线电阻、引线电阻、端钮的接触电阻),把引线电阻做成可调的比例选择,根据比例的性质经过三步平衡,最终平衡掉引线电阻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下面按照具体操作步骤叙述三次平衡电桥消除引线电阻影响的过程和平衡方程式:  相似文献   

13.
回路电阻是GIS设备出厂试验的主要技术参数之一,可以发现GIS设备导电回路中有无接触不良的缺陷。在GIS设备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中,都规定了必须测量导电回路的直流电阻。但在现场测量GIS长母线回路电阻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了GIS长母线回路电阻测试难点,提出了一种合理、简单、准确的测试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测试原理、特点及适用场合。最后,针对回路电阻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变电站内设备检修工作存在的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检修计划和方案管理低效、检修作业指导书缺乏可视化指导和现场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及激光雷达定位技术提出并研发了变电设备智能检修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生产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变电设备大数据,可实现检修计划智能管理、检修方案智能编制功能,为变电设备检修策划提供了智能技术支持.该系统实现了检修预演功能、检修过程智能管控功能,有效管控检修作业过程质量和安全.该系统在500kV文山变电站的成功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输变电设备连接头发热是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文中分析认为接触电阻增大、接头处接触不良以及接触面积不足是引起连接处发热的主要原因,提出了5项措施,可从根本上消除这类缺陷。  相似文献   

16.
少油断路器导电回路的电阻值,是该设备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若导电回路电阻过大,将会直接影响少油断路器的导电性能和运行寿命。因此在安装调整中必须保证导电回路电阻合格。少油断路器的导电回路电阻超标,多数是接触电阻太大而引起的。主要出现在三个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目前应用于现场的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仪器本身及测试过程着手,详细分析了直流电阻测试的影响因素,包括仪器恒流源、引线电阻、接触电阻、测量档位、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电磁干扰及环境温度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减小和抑制这些影响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一起极Ⅰ低端400千伏穿墙套管阀厅侧金具异常发热事件。现场检查发现阀厅侧发热套管端子与本体法兰面紧固螺栓松动,接触面有明显发热痕迹,同时检查直流场侧套管端子也存在螺栓力矩不足情况。结合现场检查情况综合分析,套管端子紧固螺栓松动导致端子与法兰面接触电阻增大,是造成套管端子发热的直接因素,安装在套管端子上的六分裂金具中有两处软连接相互接触,当套管端子发热引起铜制软连接端板受热膨胀,之前接触的端板反向推动铜抱箍,使铜抱箍对套管端子的抱紧力减小,端板热胀冷缩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接头不规律发热。该事件提醒我们需重视电力设备的质量问题,对套管厂内组装工艺要把好关,做好出厂验收环节的验收工作,安装方法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到最优化安装,并且验收环节应做到严谨、细致,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针对该异常事件,本文给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压电器设备接头发热的规律以及影响高压电器设备接头发热的因素,用实物进行了接头过热的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法、试验接线和试验结果。文中以设备线夹为例,分析了负荷电流、接触电阻及风速对温升的影响,提出了接触电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水轮发电机转子支架中心体内筋板焊接补强钢板的现场焊接修复方案及工艺过程。分别从焊接变形影响及控制、转子引线对修复的影响、补强钢板装配及焊接工艺规范等方面分析了现场修复过程的难点,提出了处理方案,成功修复了内筋板裂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今后同类型缺陷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