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6)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真正内涵,是通过同步阅读课型为主线,再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为抓手,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来构建阅读的方式方法,通过以点形成面的过程让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品位和课外同步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2)
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35万字词以上,而教材上的阅读文章篇目远远不能实现这个阅读量。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本文依据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考查的要求和范围,结合二十一世纪英语报上的科技和情感类的文章,谈谈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有效使用课外阅读刊物的策略和心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9)
注重阅读、积累、感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总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促进学生海量阅读,弥补教材单篇文章碎片化问题,基于单元整组规划,我们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契合或有关联的整本书,推进整本书阅读课,实现"整本书阅读"课型作业设计的整体化、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教师可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水平的要求和中考考试题型以及内容的变化入手,分析强化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加强阅读能力训练提出几点做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阶段性阅读训练的侧重点、阅读课的课堂效率、阅读技巧的教授以及课外阅读的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2)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其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无论是课标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课外阅读量,高中阅读课的比重,高考阅读理解额度增大,还是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无不凸显着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有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6)
<正>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文本理解能力,而当下的阅读课设计从生词的处理到新课的导入,然后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于有点特殊的对话型阅读课,教师在处理时大多沿用一般阅读课的设计模式,难于跳出平时的常规思维。笔者有幸参加了所在本市的初中英语优秀课阅读组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在比赛过程中,笔者对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比赛课题为译林牛津英语《7A Unit 7 Reading》,其文本是以"Go-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6)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是指语文新授课文篇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两个重要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要上好阅读课。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课堂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一学段的学生的个性也有差异,这给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难度,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设定合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正>在"全国第十届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上,我执教了一节课外阅读课——《海鸥乔纳森》。早在备课时,我就有这样的设想:以阅读这本书为契机,让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打通课内与课外,连接书本与现实,让书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在中学生教育过程中,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中享受到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这个问题是许多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阐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并对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有关研究教师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要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设计好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交流和总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