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4)
高中作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他们面临着高考的学习压力,这对高中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相较于之前的学习阶段,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通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课程变化,提升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进行探析,进而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3)
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要着重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高中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拥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拥有"大语文"教育观,注重拓宽学生学习视野,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注重创设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重视诵读以及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0)
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能够给人以人文熏陶,这可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诵读诗文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的品德及审美受到良好的教育。简要阐述了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2)
语文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读写能力,借助生活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9)
<正>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语文教学。通过让学生学习语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那么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一个谦谦君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将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让学生从小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和人文价值观。教师也要应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人文素养,从而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正>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知识性学习不相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老师春雨润物般的感染,整个过程特别需强调循序渐进。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国学英华的古诗,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寓意深长,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谱写了人生哲理……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美"的素材,同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一、以美育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6)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采用主题性、研究性、合作性等深度学习方式,把学科知识连接到生活、社会、生命、互联网中去,在相应的生活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一个是深度探究学习,一个是连接生活社会情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审美等人文素养得到系统性整体性提升,也是本学习方式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4)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要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内达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目标,不仅如此,还要循序渐进地提升初中生群体人文素养,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英语学科具备较为充裕的人文性,但是现在应试教育限制下,很多教师单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有所背离,所有的学习和教学都是为了得到高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渗透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未来促进学生们不断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情景教学法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探索性思路。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改善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局面。教学效果显示,在该课程中引入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