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硬材料工具在机械制造业内的普及程度作为稀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尚处于开发阶段,本文介绍了我国超硬材料工具的应用现状,论述了超硬材料工具的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及发展趋,分析了超硬材料工具在机械中应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发展超硬材料工具的对策 。  相似文献   

2.
阐述DBC80聚晶方氮化硼超硬材料的研究背景,DBC80与其它超硬材料的特性对比,DBC80刀具的特点以及在它在加工各种坚硬合金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硬材料通常是指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两种硬度极高的材料。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超研材料生产大国,其人造金刚石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作者将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第一阶段的起因、标志、重要事件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该产业具有:①大而不强②生产设备独具特色③制品发展相对落后④应用领域相对单一,拓展潜力大⑤配套原材料及设备自给能力较强,但水平不高发展滞后。同时对如何发展我国超硬材料产业提出了建议。超研材料作为一种极端材料,具有相对不可替代性,这个特性预示着它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4.
《磨料磨具通讯》2009,(12):20-20
2009年12月5至6日,由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分公司组织,由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分公司、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洛阳高新启明超硬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鑫盛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山东聊城昌润金刚石有限公司六家超硬材料企业参加了联谊活动。在联谊会上企业领导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了本企业2009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举办了乒乓球友谊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超硬材料刀具在机械冷加工中的一些应用情况。介绍了部分在机械冷加工中使用超硬材料刀具以车削代替磨削的实例。在铣削、镗削、拉削、铰削、钻削方面,也叙述了一些超硬材料刀具应用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及加工难加工工件的实例。对机械冷加工中使用超硬材料刀具的市场前景看好。强调由于超硬材料刀具的耐用度优势、综合成本低优势和其它优势,机械冷加工中使用超硬材料刀具会范围更宽、用量更大。  相似文献   

6.
《磨料磨具通讯》2008,(1):22-23
触媒合金粉末的开发背景 自人造金刚石问世以来,超硬材料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它不仅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造金刚石作为一种超硬材料,它硬度高、耐磨性好,用其作钻切磨工具可广泛用于地质、煤田、石油、工程等钻探,硬脆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与磨削加工,由于它的导热率高、电绝缘性好,可作为半导体装置的散热板,它有优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蚀性,在电子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发展对策450007机械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瞿光辉1超硬材料工业的地位、作用和特点超硬材料包括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单晶、聚晶、复合片及薄膜等,它是当今世界高科技新材料领域中最有生命力的支柱型产品之一,是重要的战略物质。自...  相似文献   

8.
《磨料磨具通讯》2007,(1):26-27
2006年12月5日下午,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成立预备会在管委会第二会议室举行。管委会副主任廖义芝,超硬材料行业专家、区内主要超硬材料企业、研究单位、大专院校代表、经发局、科技局、新材料园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超硬材料网日前走访了数家超硬材料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增进企业友谊,感知行业冷暖。走访中我们可喜的发现,众多超硬材料企业面对危机并没有望而却步,一些企业还能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制订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发展逆势上扬。中国超硬材料网也将藉此为动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相似文献   

10.
《磨料磨具通讯》2007,(5):29-30
超硬材料的用途非常广泛,无论是钻探石油和修公路用的钻头,还是精密仪器和手表表面的抗摩涂层,都需要使用超硬材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制造超硬材料的新方法,他们制造的超硬材料具有极强的耐摩性和抗裂性。他们的发现已经刊登在4月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即将结束之时,中国超硬材料网对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秘书长进行了专访。专访中,李志宏秘书长畅谈了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新形势下,超硬材料分会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新政策方针、围绕总会2009年工作要点并根据本行业的具体特点所做的工作,发挥了协会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削弱化解了危机带来的部分影响。秘书处2009年主要工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磨料磨具通讯》2007,(12):17-19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与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组织15人代表团于10月23日至11月1日,先后访问乌克兰和俄罗斯,并参观了“乌克兰国际石材及加工机械展览会”和“莫斯科国际五金工具展览会”。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主任包万民任领队,分会副理事长、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院长吕智任团长,中原工学院超硬材料研究所所长王秦生教授任副团长。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了超硬涂层材料滚动接触的应力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推力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超硬涂层材料滚动接触模型,分析材料特性对超硬涂层材料滚动接触应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剪切应力发生在涂层和基体结合处,同时基体内的应力也比单一材料时的应力大。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非导电超硬材料电加工电源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分析研究非导电超硬材料电加工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非导电超梗材料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脉冲电源,介绍了该脉冲电源的设计,工作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磨料磨具通讯》2009,(7):18-19
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郑州市科技局认定,《郑州市超硬材料制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郑州金海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首家市级以上的超硬材料制品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标志着我国超硬材料制品装备的研发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磨料磨具通讯》2009,(11):9-17
2009年10月27日下午~28日,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组织举办的中国超硬材料技术发展论坛上,共有25位专家学者宣讲了超硬材料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及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所演讲的论文涵盖了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形势、超硬磨料及相关材料、超硬材料制品及应用、原辅材料、检测及设备仪器、管理及教研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完整的反应了我国超硬材料行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呼文贤 《硬质合金》1996,13(1):42-46
简述了国内外超硬材料研究与发展的概况及现状,针对我国超硬材料生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合成装置大型化是发展我国超硬材料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在实现合成装置大型化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其中主要是超高压模具、大型硬质合金压缸和顶锤.  相似文献   

18.
超硬材料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重要材料。它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我国超硬材料的发展,从1963年12月6日成功地获得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起,二十年来从无到有,科研和生产均有很大发展。磨料级人造金刚石早于70年代初期立足于国内,高品级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超硬材料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探讨超硬材料生长、烧结机理的学术活动颇为活跃,近年来国际技  相似文献   

19.
超硬材料通常是指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两种硬度极高的材料。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超硬材料生产大国,其人造金刚石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作者将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因、标志、重要事件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该产业具有①大而不强;②生产设备独具特色;③制品发展相对落后;④应用领域相对单一,拓展潜力大;⑤配套原材料及设备自给能力较强,但水平不高,发展滞后的特点。同时对如何发展我国超硬材料产业提出了建议。超硬材料作为一种极端材料,具有相对不可替代性,这个特性预示着它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硬材料通常是指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两种硬度极高的材料。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超硬材料生产大国,其人造金刚石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作者将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因、标志、重要事件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该产业具有:①大而不强;②生产设备独具特色;③制品发展相对落后;④应用领域相对单一,拓展潜力大;⑤配套原材料及设备自给能力较强,但水平不高,发展滞后的特点。同时对如何发展我国超硬材料产业提出了建议。超硬材料作为一种极端材料,具有相对不可替代性,这个特性预示着它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