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机械工人》杂志社组织推出这一期“焊接环境与健康安全”论坛,我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受人关注的行业热点话题,是有胆识的举措。我对此深表支持《机械工人》杂志的这一期专辑,这也充分说明了《机械工人》杂志能紧跟形势和技术发展热点,并在国家关注安全生产的大环境下趁势宣传与推广“安全、健康的绿色焊接技术”,这是一项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健康”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我是一名从事船舶焊接技术的科技工作者,集30多年的实践与经验,以自身亲临实践的体会,认识到船舶焊接既是船舶制造…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以人为本,全面、健康”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高度重视焊接工作者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各级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普遍关注。2005年4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环境、健康与安全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焊接健康与安全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对于“实施绿色焊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是意义重大。《机械工人》杂志为全面配合行业学会对“焊接环境与健康安全”热点工作的宣传与推广,特别策划了“焊接环境与健康安全”专辑,旨在把研究焊接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工艺,扩大焊接生产与环境保护和焊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焊接专业15年了,一直关注焊接健康的问题。一次偶然上网浏览,使我的眼前一亮,那就是《机械工人》网站论坛上关注焊接健康安全的专题帖子,当时我毅然以“cylr“这个名字注册了,并且发了《浅谈火力发电厂检修焊接安全》的帖子。这个帖子很快得到了斑竹和管理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车间见习。到技术组查阅资料时,一眼就被《机械工人》杂志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从此,与《机械工人》结缘。在这15余载,《机械工人》杂志伴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在焊接工艺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高级工程师、国际焊接工程师。在我人生成长的旅途中,《机械工人》杂志是良师、是益友。当我被现场技术难题、新工艺开发、结构改进等问题困扰而一筹莫展时,是《机械工人》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从而找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工作闲暇之时,是通过翻阅《机械工人》杂志学习到了热加工方面的相关知识,开拓了眼界,从而能时刻掌握行业及相关热加工行业的发展动态。在我以后的技术工作中,《机械工人》杂志依然是我不或缺的资料和学校。  相似文献   

5.
做焊接专业的编辑、记者,在《机械工人》杂志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我很感谢这个无心插柳的选择,是《机械工人》杂志使我与焊接行业结缘,给了我更多重的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而我的历史因为我的职业,得与中国焊接行业的历史时刻有了交融。我要感谢《机械工人》,它让我有幸成为12届的北京·埃森焊接展见证者和参与者,并于2007年6月20日全程参加了20周年颁奖典礼及座谈会,使我的某些记忆变得如此厚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2000年10月《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时举办的杂志发展研讨会上,一位非常关心《机械工人》发展的老教授举着那年的第9期——创刊50周年纪念特刊意味深长地说:“这一期内容很好,广告信息也很丰富,做好一期容易,但要长久保持下去却是很难的。希望《机械工人》以后每期都能像这期一样精彩,我们大家都会热切地关注着。”老教授的话其实也代表了广大读者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关切、鼓励、担心和期望。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2000年10月《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时举办的杂志发展研讨会上,一位非常关心《机械工人》发展的老教授举着那年的第9期——创刊50周年纪念特刊意味深长地说:“这一期内容很好,广告信息也很丰富,做好一期容易,但要长久保持下去却是很难的。希望《机械工人》以后每期都能像这期一样精彩,我们大家都会热切地关注着。”老教授的话其实也代表了广大读者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关切、鼓励、担心和期望。  相似文献   

8.
欣闻《机械工人》杂志值第19届中国焊接博览会盛大举办之际举办如此有意义的论坛,非常荣幸与各位焊接界的同仁在此共商“振兴东北”的大计。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机械工人》杂志副社长热加工主编于淑香值此“第九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在北京召开之际,为感谢焊接业界领导、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并为焊接企业提供一次了解应用行业及用户需求信息的机会,《机械工人》杂志社组织召开了“焊接市场信息交流会”。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焊接界领导、专家有:单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国际焊接学会(IIW)中国委员会主席薛振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姚萼放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刘景凤中国工程建设焊接…  相似文献   

10.
在南国繁花锦簇,尽抒夏日风果的五月,《机械工人》杂志作为本届大会的支持媒体,一行6人参加了于5月25-28日在广东·东莞举办的第18届中国焊接博览会。此行的《机械工人》带着全国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带着全行业特别关注的论坛热点话题,带着围绕以“关注企业需求,共谋行业发展”为主题策划的“焊接调查暨第18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专辑,在率先掀起经济改革浪潮的南国热土、在精心布置的展台上,热忱地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与新老朋友,共叙友情,共商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1.
“机械工人”自1950年10月1日创刊发行至今,业已58个年头了,她是共和国诞生不久国内最早的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刊物,是最受全国广大机械制造业员工和管理者喜爱的专业技术第一刊。回忆我从1960年当车工开始,“机械工人》至今伴随我走过了漫长人生的48年。那一期期荟萃机械制造实践经验和实用生产技术工艺诀窍之精华的《机械工人》杂志,已经成为我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的好帮手、技改技革的好参谋、工艺装备工具选型的好指南以及对员工技术培训、考核的好教材、好老师。  相似文献   

12.
“关注企业需求 共谋行业发展”。由《机械工人》杂志社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焊接分会联合从2003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历时5个月的“焊接与切割产品应用调查”。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埃森焊接展与中中焊接工业”征文活动颁奖仪式上,作者以获奖者身份走上领奖台,一幕幕往事涌上胸怀。本文讲述了作者与《机械工人》杂志相识、相知、相互支持的一段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机械工人》杂志“诚心唤春风,广纳天下士”风范的赞扬和对杂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辉煌业绩的感慨之情。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适应现代焊接生产的需要,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金属加工》杂志作为一直关注金属加工技术发展的时代媒体,为了更好地传播为我国焊接事业,为企业的焊接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焊接工作者的事迹,以及展示当今焊接人才的技术水平,本刊将开办"机械工人——焊接之星"栏目。  相似文献   

15.
《机械工人》值此第19届中国焊接博览会在东北中心工业城市沈阳举办之际,特以“论坛”形式组织焊接行业专家、生产企业和用户围绕论坛主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共同繁荣中国焊接大市场”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这给东北三省的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搭建了极好的交流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高度重视焊接工作者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各级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普遍关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于2005年4月恢复组建了“环境,健康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使得该专委会的工作在停顿多年后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该专委会的正式成立.不但引起焊接业内人士极大的关注.而且标志着我国焊接健康与安全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对于“实施绿色焊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是意义重大。 为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新的专委会自组建以来开展TAB些与绿色焊接环境相关的学术活动.以及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焊接环境、健康与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如何确定今后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本刊记者带着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网络采访了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焊接学会环境.健康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康龙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调查背景和目的 《机械工人》杂志作为热加工行业知名媒体,秉承“服务于制造业,为读者和用户创造价值”的办刊理念,从2002年以来,紧密结合行业热点和用户需求,成功策划实施了以“焊接与切割用户调查”及“电炉、工业炉应用调查”为代表的系列调查活动,以及“用户满意的产品品牌”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焊接与切割市场论坛”等一系列产业论坛、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8.
感谢与建议     
我是一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机械工人》(现更名为《金属加工》)的很多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机械工人》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我也曾是《机械工人》的优秀读者。因此,当8年前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机械工人》的姊妹杂志《通用机械》和《现代零部件》时,我就倍感亲切,不久这两本杂志就发表了我十几篇论文,帮助我宣传液力传动技术。借此《通用机  相似文献   

19.
《机械工人》(热加工)为配合第六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特组织策划了焊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知识与技能、技术发展趋势、人物风采、行业动态、焊接与切割产品荟萃等内容。《机械工人》(热加工)愿竭诚为焊接行业广大企业和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机械工人》杂志是具有53年历史、在机械制造业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一本科技刊物,对电加工行业一直颇为关注。“电加工设备应用调查”是《机械工人》杂志社继成功地运作了“数控系统千人大调查”、“切削刀具应用调查”和“制造业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应用情况调查”等一系列应用调查之后,从2003年6月开始,由《机械工人》杂志社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