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镀银层在空气中易变色。在高温、潮湿和有二氧化硫气体的环境中,腐蚀变色更明显。银层变色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会影响导电、导热和焊接性能。简单的防银变色方法可以采用重铬酸盐化学钝化或电化学钝化处理,但效果不甚理想,下列方法较为有效:1)采用脉冲电流镀银。通过改变镀液配方,电镀采用脉冲电源,可以提高阴极电流效率,使镀层孔隙率降低,增加镀层密度,并使镀层中含一定质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机械手表的零件大约有2/3是需要镀镍钴或镀金的。其目的是为了防腐蚀、变色、并有装饰作用。一般镀层较薄,镍钴合金镀层大约在2~3μm左右,镀金层厚度均小于1μm。电镀的方式一般有筐镀、挂镀和滚镀等几种。特别是光洁度较差,表面较粗糙、面积较大的平面零件如大钢轮,小钢轮、条盒轮、条盒盖等电镀容易产生发花、针孔、结合力差等缺陷。为了提高零件电镀质量,对这些零件的电镀方式进行了对比工艺试验,从而采用最佳电镀方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高速纯锡镀层回流焊变色的原因,分析了框架基材和电镀条件对镀层回流焊变色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电镀工艺条件、加强镀液维护、采取适当镀后处理等控制镀层回流焊变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咖啡壶装饰光亮镀银为例,介绍了餐具和工艺品装饰镀银的工艺过程及工艺要点:1.选择适于基体和表面状态的镀前处理;2.为保证镀层附着强度而进行的预镀铜;3.光亮镀镍添加剂的选择和镀液的维护;4.银的预镀和光亮镀银工艺的选择;5.装饰镀银的防变色处理.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亚硫酸铵镀金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在实践中发现,正常的镀液应是无色、淡黄或棕黄色的透明液体。但如果控制、调配或维护不善,就可能变色,轻者为淡红,重者呈暗红或紫红。一但如此,镀液出现混浊,镀件不是镀不上就是发黑、局部无镀层、严重脱皮等。所以说镀液变色是一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经过长时期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找出了变色的原因及相应克服的方法。造成镀液变色恶化的因素甚多,但概括地讲,不外  相似文献   

6.
双脉冲DMS氰化光亮镀银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脉冲氰化光亮镀银的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讨论了脉冲电源参数、镀液中的硝酸银、氰化钾和DMS光亮剂的质量浓度以及镀液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对镀层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与直流电镀相比,在20~30℃的镀液中,采用双脉;中DMS氰化光亮镀银工艺,可以获得外观光亮的银镀层,且其抗变色性能增强.同时生产效率提高30%,每年可以节约银20%、铜刷72只、工时1240h。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电镀后脱层及溢镀缺陷,研究了除油、浸蚀和电镀的工艺条件对产品脱层及溢镀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以碳酸钠为主的除油液,在柠檬酸中浸蚀,采用能使镀层产生压应力的氨基磺酸盐镀镍液以及活性不及氰化物镀金的柠檬酸盐镀金液,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涪 《电镀与涂饰》2007,26(3):24-28
分析了基体质量、电镀工序、电镀设备、镀后处理方式等对小孔、深孔接触件孔内电镀质量的影响,并从消除基体质量缺陷、完善电镀工艺、更新电镀设备、选择镀后处理方法、改变镀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介绍了3种常见的产品设计缺陷,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专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被镍置换的镀金溶液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被镍置换的镀金溶液,当镀化学镍的基体不通直流电时,基体在镀金溶液中不会置换出结合力不好的金层,从而可提高在化学镀镍基体上镀金层的键合力。本发明的镀金水溶液含有:氰化亚金钾、磷酸盐、亚硫酸盐、草酸盐和任选的氰化钾、EDTA盐、焦亚硫酸盐、硫脲。镀金溶液的使用条件为:镀液温度55~60℃,pH7.5~10;电流密度0.04~0.5A/dm2,所使用的电源为直流电源或脉冲方波直波电源。CN1394987(2003-02-05)电镀陶瓷片电子元件的电极的方法一种电镀陶瓷片电子元件的电极的方法,它包括在电镀浴中进行电镀。…  相似文献   

10.
0前言黄铜件氰化物光亮镀银具有工艺简单、镀液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强、镀层结合力好、外观洁白光亮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黄铜件氰化物光亮镀银实用工艺,供广大电镀工作者参阅。  相似文献   

11.
在电镀过程中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很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其中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就是衡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镀层与基体结合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提出了提高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途径,为改善镀层的结合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谷卿 《电镀与涂饰》2002,21(5):7-10
介绍了叠层片式电感三层端头电极即银基底电极、镍层、锡-铅合金镀层的性能及制备工艺。提出三层端头电极的质量控制,并分析了常见的质量问题。银端头的质量取决于合适的银端`浆烧成曲线和烧结气氛;镀镍层应有较低的内应力,镀镍层内应力受镀镍液各成分浓度、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pH值的影响;MLCI端头电极锡-铅合金电镀工艺及维护,镀后的清洗、MLCI的储存影响镀层的耐焊性和可焊性,对锡-铅合金镀层的耐焊性和可焊性进行了检验以获得合格的MLCI产品。  相似文献   

13.
TO系列管座电镀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TO系列管座电镀工艺,采用镀镍防扩散底层,闪镀金及亚硫酸盐脉冲镀金,获得20μm厚的金镀层,经高温,潮热,压焊,高低温循环等工业试验,镀层性能合格,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钕铁硼永磁体电镀工艺及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钕铁硼粉末冶金永磁材料孔隙多、质脆、密度大且性能活泼 ,对电镀工艺及设备有特殊的要求。微孔中的残留溶液会腐蚀基体和镀层 ,引起粉化、脱皮 ,须进行封孔处理。电镀工艺中的封孔、振光、除油、酸洗等工序必须添加缓蚀剂 ,且低温封孔 ,以避免过腐蚀。滚镀时 ,要求滚筒装载量偏小 ,开孔率偏高 ,转速偏低。同时确定了钕铁硼永磁体电镀镍自动线工艺流程及工艺规范。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介绍了日本的各种硬铬电镀取代技术——包括三价铬镀铬工艺规范及其镀液分析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各种耐磨合金电镀工艺规范、热处理前后镀层硬度以及Ni-W,Fe-W合金电镀工艺配方,复合电镀工艺规范和火焰喷涂涂层性能、喷枪结构等。  相似文献   

16.
向荣 《电镀与精饰》2001,23(6):11-13
小型零件电镀所采用的传统滚镀方法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溶液升温较快,允许电流密度较小,对零件产生较大的冲撞不适宜易碎零件的加工等。介绍了振动电镀工艺的特点和我国振动电镀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列举了不同类型振动电镀设备的结构特性和所适用的电镀工艺以及零件品种,并结合我国目前电镀装备实际,指出了振动电镀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螯合剂具有可同金属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螯合物,可强烈抑制金属离子的还原作用,提高还原反应的超电压,改变金属离子的析出电位,改善镀液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镀、化学镀、合金电镀以及镀前、镀后处理中。简单介绍了螯合物废水的6种治理方法:离子交换法、螯合沉淀法、配体取代法、金属取代法、化学置换法、紫外光氧化分解法。  相似文献   

18.
DE-81(3)型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81(3)型碱性镀锌工艺具有单位面积电流密度大、生产效率高,镀液时金属杂质的容忍量大等优点、介绍了该镀锌工艺的生产流程和工艺配方,及其钝化工艺配方;各成分的用量范围及其作用:详细说明了镀液维护的要点、采用DE-81(3)型碱性镀锌工艺大批量处理多品种、尺寸不一、形状各异的零件,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抽样检测结果,镀层外观、附着力、厚度和耐盐雾试验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可以产业化应用的无氰镀银新工艺。采用多种测试及表征方法,对镀液稳定性、分散能力及深镀能力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对无氰银镀层的外观质量、微观形貌、结合力、可焊性、抗变色性能及导电性等性能与氰化镀银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氰镀银新工艺的镀液与镀层性能接近或优于氰化镀银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光亮碱性电镀Zn-Al合金的工艺配方、镀层质量和镀液性能.合金镀层与基体结合力好,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可达到90%以上,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镀液稳定,易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