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欧姆龙C200H系列PLC串行接口的通信协议,并以VB6.0作为开发工具实现了PLC与计算机的串行通信. 相似文献
2.
结合PLC温度监控系统项目的开发,介绍了欧姆龙CPM2A串行通信接口的工作机制,阐述了VB环境下实现上位机和PLC温度监控系统的串行通信技术,并给出其关键程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人机对话功能完善,监控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结合PLC温度监控系统项目的开发,介绍了欧姆龙CPM2A串行通信接口的工作机制,阐述了VB环境下实现上位机和PLC温度监控系统的串行通信技术,并给出其关键程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人机对话功能完善,监控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孟昕元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2):39-40
本主要研究PC(个人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着重介绍VB6.0ActiveX通讯控件MMsComm.OCX的使用方法以及笔在串行通信调试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利用带有RS-485 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应用VB6.0 ActiveX 控件的MSComm 通信控件,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计算机与多台带有RS-485 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的串行通信,达到了对分散设备的集中控制和计量数据的采集及自动上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CPMlA系列PLC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MRON CPMIA系列PLC为例说明了在VB6.0环境下,如何实现PLC和主机的串行通信,该方案对其它类型的PLC和上位机组成的监控系统的通信实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一种在水电厂机组监控系统中PLC与PC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给出了PLC与PC的硬件接口方法及基于Windows和VB环境下的通信程序。 相似文献
8.
微机与 PLC间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实际应用系统开发过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了在Windows环境下和Visual C 与下位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通信的具体协议、技巧和编程方法,并给出了与通信相关的程序源代码。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个电梯的监控事例,详细介绍了利用VB6.0中的MSComm通信控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通信的方法,给出了相关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帧格式,以及通信双方的部分通信程序片断,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VC6.0的PC与FX2n PLC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意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4):14-16
在VC6.0的环境下,利用Windows平台实现上位机和PLC的串行通信,给出了系统通信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VB6.0实现Omron PLC与PC机的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琴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27(3):70-72
研究了Omron PLC与PC机通讯的软、硬件设计方法,介绍了Omron PLC与PC机的硬件连接和通讯协议,阐述了在Windods环境下,使用VB6.0开发监控软件.其中利用VB6.0的Mscomm为串行通信控件;通过PLC上的Host link模块将PC机和多台PLC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与Omron PLC系列之间的1:N的串行通信,构成一个廉价且实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具有Omron PLC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计算机异步串行通信实现与PLC连接通信的方法,讨论了在VB环境下的通信编程实例,实现了对电力系统主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线程技术实现PLC与PC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线程技术以其控制灵活、实时性良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领域.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线程技术的PLC与PC之间的串行通信,给出了PLC的通信协议,描述了PLC与PC通信的流程图,设计了上位机监视控制界面,实现了PLC与PC的通信. 相似文献
14.
基于LabVIEW的S7-200PLC与计算机的通讯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辉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1):65-67
本文详细分析了在自由口模式下S 7-200 PLC与上位机之间串行通讯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在LabVIEW环境下PLC与上位机之间通讯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位机与PLC在以太网中基于编码方式的通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菱 A系列 PL C中利用 E71以太网通讯模块 ,通过 TCP/IP协议开发了一种与上位机通讯的新型编码方法 ,用组态王 6.0实现设计 ,结合实际给出了上 /下位机的通讯连接程序和编码通讯程序。经过该方法处理后 ,同样一个字节的信息量增加了 8倍 ,提高了网络的信息流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