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凉茶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凉茶中培养出的可疑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导致凉茶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多黏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相似文献   

3.
即食湿面条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即食湿面条中的腐败微生物,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等手段对导致即食湿面条腐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初步证明引起即食湿面条腐败的优势微生物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相似文献   

4.
从东北和华北腐败变质的豆腐中分离得到2株主要腐败细菌xy-1、xy-2。对这两种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豆腐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楂罐头腐败微生物的富集、分离培养,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初步断定本实验样品的污染菌为乳酸菌中的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并且通过本实验的探索,建立了一条检验山楂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山楂罐头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楂罐头腐败微生物的富集、分离培养,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初步断定本实验样品的污染菌为乳酸菌中的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并且通过本实验的探索,建立了一条检验山楂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胀桶番茄酱中腐败微生物种类,采用梯度稀释法、选择性培养法和划线纯化法对番茄酱中主要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性质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编号为B001、B002、B003、B004的4株细菌有1株厚壁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ineris)、2株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1株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标号为F001的1株酵母为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l)。因此,胀桶番茄酱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为厚壁类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和奥默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8.
史振霞  杜洪利  欧旭  闫训友  刘畅 《食品科学》2009,30(21):278-282
通过对桃罐头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指标和反证试验进行鉴定和特性研究,初步断定其主要污染菌为凝结芽孢杆菌、黄色丝衣霉、蜡状芽孢杆菌等兼性厌氧菌,并依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三种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建立了一条检验桃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鲜剥大蒜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鲜剥大蒜霉变部分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观察待测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丝显微结构,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后一共得到4株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丝显微结构观察,初步判定为青霉、根霉、赤霉及曲霉;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最终鉴定4株菌分别为: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赤霉(Gibberella intermedia)、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相似文献   

10.
啤酒生产中腐败微生物鉴定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孔庆新  张惟广 《酿酒科技》2003,(2):26-27,29
啤酒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微生物主要有野生酵母,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新的快速检测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伏安型生物传感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AMS),改良MRS培养基和三磷酸腺苷(ATP)法等,较传统方法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11.
在贮藏期间,天鹅蛋容易被环境微生物通过蛋壳表面的气孔侵染而腐败,大大降低其市场价值。该研究从腐败天鹅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分别鉴定为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i)、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本研究为天鹅蛋的抗菌防腐贮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发酵豆制品主要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发酵性豆制品(豆腐丝、豆腐)为试验材料,从其腐败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主要腐败细菌:df1、df2、df3,对其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引发非发酵性豆制品腐败变质的3株主要细菌为成团肠杆菌(E.agglomeran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3.
坛装传统发酵黄酒在灌装灭菌后的陈化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浑浊、酸变等变质现象,使得黄酒的酸度升高,香味丧失而无法饮用。其具体原因尚未明确。比较了变质陈化黄酒与未变质陈化黄酒在主要理化指标上的差异;而后采用改良MRS、醋酸菌、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分离筛选到一些菌种,观察了其菌落形态和细胞特征,初步鉴定出5株乳酸杆菌、4株酵母和4株霉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更好地控制湘味卤豆干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保证湘味卤豆干的食品安全。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初筛,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和ITS序列鉴定湘味卤豆干中的腐败微生物。结果:共分离筛选得到9株菌株,KZ2780-3和KZ2780-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Z2559-1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Z2559-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Z2559-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SZ2641-5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RZ2641-7为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BZ2780-1为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i)、CZ2780-5为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结论:引起湘味卤豆干腐败的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屎肠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橘青霉。湘味卤豆干的控制方法是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天然抑菌物质结合生物防腐剂、真空包装、气调保鲜等。  相似文献   

15.
低硝灌肠制品腐败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低硝灌肠制品腐败的腐败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表明,从低硝灌肠制品中分离和鉴定出假单胞菌属3株、葡萄球菌属2株、微球菌属2株、肠杆菌科1株、热死环菌属1株、乳酸菌属1株及酵母菌1株,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和鉴定引起小米乳酸菌发酵饮料胀罐的微生物,并对所分离菌株的产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改良MRS琼脂培养基对引起小米乳酸菌发酵饮料胀罐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菌落形态观察、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序列分析并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自然腐败的紫薯上分离纯化紫薯腐败菌, 通过反接种确定其致腐性, 并将其鉴定到属。方法 通过多次稀释平板涂布培养, 进行单菌落形态学观察, 将菌种反接种到新鲜紫薯上, 筛选出腐败菌, 以真菌ITS序列、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发育树, 鉴定到属, 再将鉴定结果与分离的菌种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对比, 验证菌种鉴定结果。结果 从样品中分离出6种典型腐败菌, 有4种属, 分别为枝孢霉属、青霉属、曲霉属、芽孢杆菌属。结论 确定紫薯的腐败菌为哥氏枝孢霉(Cladosporium gossypiicola)、Penicillium christenseniae、热带青霉(Penicillium tropicum)、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