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速研磨过程中,如果发生研磨球破碎将会堵塞筛网影响生产,因此研磨球的压碎强度是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首先对现有钢球压碎强度测试方法标准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研磨球压碎强度测试时的加载速率对测试结果影响的研究,以及压碎力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提出了研磨微球压碎强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偏氯乙烯(VDC)含量的偏氯乙烯—氯乙烯(VC)悬浮共聚树脂特性粘数单点法测试问题,比较了Solomon—Ciuta、Maron、Rao等公式计算误差,确定了VDC/VC重量配比85/15所得树脂特性粘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可在VDC—VC共聚树脂的质量检验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解型自抛光防污树脂水解性能的加速测试方法,选择具有合适pH的缓冲溶液体系,利用自制的丙烯酸硅自抛光防污树脂,考察了pH、温度对树脂水解性能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水解型自抛光防污树脂水解性能的加速测试方法,即在缓冲溶液pH 9.0,温度45℃的条件下,选择合适时间以涂层单位面积的质量损失进行树脂水解性能的评价。由水解加速测试和海水浸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水解加速效果明显,能缩短水解性能测试的时间,可用于以水解质量损失为考察指标的水解型自抛光防污树脂合成条件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通过显微分析、粘度分析、强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饱和聚酯的用量及粘度等对树脂型人造石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用量不足,使粉料出现不均匀润湿,导致树脂型人造石表面出现斑印,弯曲强度下降;加入苯乙烯可降低树脂粘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润湿效果,从而减少了树脂型人造石表面的斑印,并提高弯曲强度,但过高的苯乙烯掺量会使弯曲强度降低。当不饱和聚酯质量分数为7%,苯乙烯质量分数约1%时,树脂型人造石表面的斑印可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5.
PVC树脂稀溶液粘度测定标准方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PVC树脂稀溶液粘度的测定,各个国家几乎都有标准测试方法,而且在国内外的PVC产品标准中,还都把稀溶液粘度值作为产品质量要求的首项指标。并把它作为表征产品分子量大小、划分树脂型号和指导加工应用的重要参数。就其分子量来看,PVC的主要特性与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其机械强度、耐热耐寒性及可加工性等都随分子量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在产品加工应用中,也根据分子量大小而选择不同用途。对分子量的测试,可以利用聚合物稀溶液的渗透压、冰点和沸点,及利用光散射性与其分子量间存在的依数关系进行。但相比之下,以稀…  相似文献   

6.
耐温性测试方法是确定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作者对阴离子交换树脂耐温性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树脂最高耐热温度试验方法,它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重现性.用该方法对国产和进口两种耐高温离子交换树脂性能进行详细比较,指出国产树脂的交换容量、渗磨圆球率、耐温性和价格等主要指标优于试验用进口树脂.  相似文献   

7.
高吸水性树脂性能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提出了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测定方法。对不同测试方法以及高吸水性树脂的类型对性能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可进一步拓宽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王润东 《聚氯乙烯》2011,39(10):32-34
介绍了PVC树脂“鱼眼”的定义及其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鱼眼”数测试的因素,并指出了相应的测试程序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山东化工》2021,50(17)
基于人造石的市场要求,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高耐水、耐酸碱环境的高耐候人造石树脂,并实现了产业化,使用大生产的产品,对其耐水性、耐酸碱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强度高、黏度适中、放热峰低、强度高等特点。同时对照了树脂浇注体在泡水、酸煮和碱煮后的质量及拉伸、弯曲、冲击等相关物理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行业标准SY/T5108-2006中抗破碎能力测试方法不适用于树脂覆膜支撑剂的问题,建立了适合的检测方法,将抗破碎承压试验后的样品置于600℃下烧蚀2h将树脂层去掉,再进行骨料筛分。并通过90℃、2%KCl溶液中浸泡24h后进行抗破碎能力测试,模拟了湿态下石英砂和树脂覆膜支撑剂的抗破碎能力测试,同时还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及导流能力测试,辅助分析认为石英砂经树脂完整覆膜后可以大大改善其抗压强度和导流能力(70MPa下850-425μm的树脂覆膜支撑剂导流能力可达到30μm2·cm)。  相似文献   

11.
新型低黏度苯并噁嗪树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海  凌鸿  王劲  宋霖  顾宜 《热固性树脂》2005,20(2):10-12,21
介绍了1种新型低黏度苯并噁嗪树脂,用旋转黏度计研究了这种树脂的黏度,用DSC和凝胶化时间测试等研究了其固化反应行为,并对树脂浇注体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树脂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可作为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或高性能封装用树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粘度分析和力学性能、阻燃性能测试,研究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活性稀释剂的乙烯基酯树脂的流变性能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MMA能有效降低乙烯基酯树脂的粘度,20~40℃下,添加量>30%时,树脂体系的粘度在450 mPa.s以内,可应用于RTM工艺;固化后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抗冲击性能、层间剪切强度和阻燃性能优异,可应用于高性能阻燃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新型低黏度苯并(口恶)嗪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  凌鸿  王劲  宋霖  顾宜 《热固性树脂》2005,20(2):10-12
介绍了1种新型低黏度苯并口恶嗪树脂,用旋转黏度计研究了这种树脂的黏度,用DSC和凝胶化时间测试等研究了其固化反应行为,并对树脂浇注体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树脂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可作为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或高性能封装用树脂。  相似文献   

14.
强型树脂混杂的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酸阳树脂和强碱阴树脂的混杂,国内外至今没有很好的测试方法。本文根据离子交换树脂与有色无机离子的交换反应使树脂显色的原理和pH指示剂使树脂染色的原理,为判断强酸阳树脂和强碱阴树脂混杂程度提供了简易方便、准确迅速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反应性聚醚砜(rPESU)用量对6421BMI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PESU能够显著提高6421树脂的冲击韧性,当rPESU质量分数达到10%时,rPESU在6421树脂中形成连续相,质量分数达到15%时,6421树脂的冲击强度值最高,为纯6421树脂的5倍。rPESU的加入量对6421树脂拉伸模量、压缩模量、弯曲模量的影响很小,但6421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rPESU用量增加降低很快,rPESU质量分数达到25%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值降为原来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增粘树脂及其在橡胶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成 《轮胎工业》2013,33(7):387-395
介绍增粘树脂的种类和特征及其在橡胶中的作用机理、粘性测试方法以及影响增粘效果的因素。增粘树脂按其来源和合成路线可以分为天然系列树脂(松香、松香衍生物和萜烯树脂)和合成系列树脂(聚合树脂和缩合树脂),其粘性测试方法主要有滚球法和剥离法两种。在橡胶材料加工和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增粘树脂时需要考虑树脂本身的分子结构及其与橡胶的相容性、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游离单体含量以及树脂用量等。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适用于RTM工艺的低粘度双马树脂QY8911-Ⅳ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树脂体系的粘度特性和固化特性,并对不同后固化温度下的树脂固化物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及吸水性等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具有粘度低(80℃为200mPa·s)、固化收缩小(1%)、耐热性好(T_g为260℃)、力学性能好(弯曲强度为170 MPa、冲击强度为20 kJ/m~2)和吸水率低(0.39%)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工艺和固化工艺,以此树脂为基体,采用RTM工艺,制备出了碳布增强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其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754 MPa和110.9 kJ/m~2。  相似文献   

18.
结合毛发的构造,通过单因素对比测试,考察了不同类型定型树脂的性能与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两性定型树脂的构造与毛发的构造非常相似,在涂层强度以及耐湿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通过对比两性树脂与其他类型树脂复配后的性能,指出了不同类型树脂的复配使用是今后发用定型产品配方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结合毛发的构造,通过单因素对比测试考察了各类定型树脂性能与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两性定型树脂的构造与毛发的构造非常相似,在涂层强度.耐湿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通过对比两性树脂与其它类型树脂复配后的性能.指出不同类型树脂的复配使用是今后定发产品配方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特制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对针状焦的抗压碎强度进行测试,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确定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测试参数(试样的粒度和测试过程中使用测试压力),对影响测试结果的次要因素(试样的用量和压力维持时间)进行试验分析.将制订的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与生产实践进行了对比,完全符合大生产的实际情况.最后,阐述了近几年对测试结果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