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为提高RFID电子标签被识别的效率,研究和提出一种用于RFID在识别过程中防碰撞的改进算法。通过对识别时间吞吐量的数学分析建立识别时的最佳帧长度表达式,根据误差判决因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标签数估算值,并调整帧长度。通过Matlab仿真过程,表明该改进算法能够有效缩短识别延迟时间、减少了碰撞时隙和均衡分配时隙数,达到减少整个识别过程所需时间的目的,提高识别效率。研究的改进算法也能应用于其它基于帧时隙ALOHA协议的RFID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2.
徐海峰  姜晖  刘振 《计算机工程》2012,38(17):290-292
当读写器响应范围内的标签数目较多时,自适应搜索矩阵算法的性能会迅速下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无线射频识别自适应防碰撞算法。采用查询机制,利用碰撞信息,获得查询前缀,通过构造动态搜索矩阵进行逐段查询,并根据时隙状态自适应调整搜索路径,对算法的碰撞时隙数、空间时隙数、吞吐量和传输比特数进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系统吞吐量和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永  徐进 《计算机工程》2009,35(9):272-274
为了提高射频标签的识别速度,提出一种防碰撞改进算法ODFSA。该算法通过判断标签数量和算法门限值之间的关系,选择响应标签的数量,使其等于系统最大时隙数,直至标签数量小于算法门限后,进入DFSA算法的处理程序。计算及仿真结果证明,当标签数量为500时,该算法的效率分别是BFSA和DFSA的1.488倍和1.375倍,在标签数量较大的情况下,算法效率非常接近系统的理论值。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RFID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峥嵘  尚凯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31(7):140-142,145
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存在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响应读写器的可能性,这将使得电子标签产生碰撞现象。在对帧时隙ALOHA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FID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读写器范围内的标签数进行估计,设置最佳帧长度,使RFID系统获得最大吞吐量,从而提高标签的识别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ALOHA算法相比,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新型的RFID混合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射频识别系统(RFID)中,当一个或者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响应读写器的查询时,会出现数据碰撞。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帧时隙Aloha算法和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防碰撞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识别效率,减少总的查询时隙数。  相似文献   

6.
针对最大帧长度受限情况下射频识别中的标签碰撞问题,提出分组部分时隙帧预测ALOHA算法。通过分组操作,限定每次待识别标签数在最大帧长的有效识别范围内。采用部分时隙帧预测,若部分时隙的碰撞或空闲比例超过门限值,则立即调整帧长,从而减少使用的时隙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使用的时隙数,提高系统识别效率,在标签大量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平均识别率可达35.58%,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射频标签的识别速度,提出一种防碰撞改进算法ODFSA,该算法通过判断标签效量和算法门限值之间的关系,选择响应标签的数量,使其等于系统最大时隙敦,直至标签数量小于算法门限后,进入DFSA算法的处理程序.计算及仿真结果证明,当标签数量为500时,该算法的效率分别是BFSA和DFSA的1.488倍和1.375倍,在标签数量较大的情况下,算法效率非常接近系统的理论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射频识别系统中电子标签防碰撞算法的识别效率,提出了一种结合精确标签估计和混合溢出树搜索的帧时隙ALOHA算法。算法将识别过程分为标签估计和标签识别两个阶段。在标签估计过程中,通过精确估计标签数量来对初始帧时隙大小进行优化。在标签识别阶段,利用改进的混合溢出树搜索算法对时隙内的碰撞标签进行快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射频识别的防碰撞性能,提高RFID系统的标签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帧长度调整算法。该方法利用一帧周期中碰撞及正确接收的信息推测阅读器有效范围内可能存在的标签数目,指导阅读器设定适当的值继续下一帧清点。仿真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防碰撞算法是RFID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首先对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帧时隙ALOHA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机制的动态帧时隙算法,并在.NET平台下对原算法和改进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可以提高RFID系统吞吐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随机ALOHA算法效率较低,确定性树型方法要求区域内标签数量不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四叉树RFID防碰撞算法。在阅读器阅读范围内的标签根据不同的问询命令修改自身应答概率进行分组。阅读器采用比较碰撞位的四叉树算法识别应答概率为1的标签。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了算法采用四叉树识别的合理性。实例说明和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减少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查询次数和通信量,有效提高阅读器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RFID二进制搜索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标签冲突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不可避免的问题,在ABS算法和动态调整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该算法简化了阅读器发送的指令和冲突检测过程,并采用动态方式传输EPC数据。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目前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这种算法能极大地减少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量,有效地提高标签的识别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中标签的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树位检测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设计了算法实现的详细流程。该算法通过在标签内设置一个计数器,实现后退搜索时相邻树节点标签的激活。读写器发送命令只需检测标签ID的某个比特的电平,标签返回检测位以下的部分ID,可以大幅减少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量。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比现有的二进制树算法更具优势,能显著提高标签识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分层深度搜索树型RFID防碰撞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完全利用已知信息,不发送或反馈重复信息”的原则,采用“判定标签反馈序列的冲突,得到下一步深度搜索参数”的方法,同时有效利用“堆栈技术”及“后退原则”,以二进制搜索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分层深度搜索树型RFID防碰撞算法。数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分层深度搜索树型RFID防碰撞算法性能显著优于查询树、动态查询树、二进制搜索算法,尤其适用于标签数量多、ID长度较长的RFID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比较分析及其改进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防碰撞算法是RFID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对基本二进制搜索算法及其各种改进算法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地降低命令发送的总次数和减少每次命令所附带的参数长度。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ALOHA防碰撞算法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一种重要的标签防碰撞算法,该算法设计简单,容易实现,但系统吞吐率较低。其算法不断被研究改进,针对ALOHA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加以详细的总结,对现在的研究方法加以理论推导、实验模拟,其中对动态帧时隙ALOHA(DFSA)算法中关键环节标签估计算法进行详细归纳。最后结合如今现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RFID标签数目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动态帧时隙ALOHA反碰撞算法中帧长度调整的关键在于对阅读器读写范围内标签数目的估算。通过模拟帧时隙ALOHA算法得到了不同帧长度时标签数目与碰撞时隙数目的关系曲线。创建了碰撞时隙中的平均标签数目e和碰撞时隙所占比例PC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对所有的帧长度都适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RFID标签数目估算方法。该方法计算量小,不需要预先建立和存储查找表,有利于提高RFID系统的实时响应速度和降低硬件成本。 MATLAB仿真表明,提出的标签数目估算方法比现有的方法估算准确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想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关键在于提升系统的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RFID防碰撞Q值算法,将原Q值算法中对Q取整改为对2Q取整,使得调整后的帧长更贴近理论最佳值,从而有效地缩减了收敛时间,提高了时隙利用率。经比较,改进算法的实际吞吐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值为0.311 3),总时隙数较原Q值算法减少了26.7%。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几种基于二叉树的防碰撞算法识别时延较长、数据传输量大的情况,提出一种新颖的防碰撞算法。算法采用分组策略,读写器按顺序依次识别每个分组,减少了每次应答标签的数量和碰撞发生的概率;此外,把标签ID分为两段识别,第一段为前7位,剩余部分为第二段,标签ID分段处理能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几种算法,查询次数少,数据传输量仅为动态二叉树搜索(DBS)算法的1/6,识别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