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油茶皂素的提取率作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对既能充分发挥壳聚糖凝聚油茶籽工艺水中杂质,又不影响油茶皂素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考虑壳聚糖浓度及添加量、反应时间及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油茶皂素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即壳聚糖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浓度为0.05%,搅拌速度为10 r/min,壳聚糖添加量为17.8 m L,反应温度为50.1℃,反应时间为16.6 min的优化条件下,油茶皂素提取率为84.97%。  相似文献   

2.
研究酶制剂的种类、用量、酶反应温度、pH值、酶反应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茶叶籽中蛋白质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茶叶籽蛋白的等电点为pH3.6,碱性蛋白酶对茶叶籽粗蛋白的提取效果最好,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次序为:酶反应时间〉pH〉酶反应温度〉碱性蛋白酶添加量;酶法提取茶叶籽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碱性蛋白酶用量200U/g、PH值为10.0、酶反应温度40℃、酶反应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茶叶籽蛋白提取率达到83.04%。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性蛋白酶对灵芝孢子粉进行水解提取灵芝孢子油,考察了酶解时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酶用量和终止酶解反应的pH值5个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酶用量为2000IU/g灵芝孢子、酶解pH7.5、温度60℃、反应时间1.0h是最佳酶解反应条件,然后以pH4.5终止酶解反应,油脂提取率达88.71%。  相似文献   

4.
复合酶法提取茶多酚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低档绿茶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茶多酚.以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pH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用量为0.2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80 min、pH为4.6.结果表明,在此工艺下,茶多酚提取率为13.6%,其中儿茶素占茶叶干重的含量比沸水提取法最大可高出2.31%.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复合酶法提取红雪茶粗多糖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料液比、pH、酶解温度、提取时间和不同复合酶配比对红雪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红雪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2.0%,果胶酶2.0%,木瓜蛋白酶0.5%;影响红雪茶粗多糖提取率的四个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40,pH4.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红雪茶多糖提取率达8.91%。本研究确定了复合酶法提取红雪茶多糖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李星科  彭星星  李素云  纵伟  张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68-170,175
为了提高茶多糖的提取率,研究了酶法提取信阳红茶多糖的工艺,重点探讨了复合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配比1:1)的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添加量和作用pH等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酶法提取茶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作用温度、复合酶作用时间、复合酶对底物添加量、复合酶作用pH对茶多糖提取率都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复合酶作用温度40℃、复合酶作用pH为5.5、复合酶对底物添加量0.5%、复合酶作用时间3h,优化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是3.69%,是水提法的1.92倍。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产裸燕麦籽粒为原料,采用碱水洗涤法分离裸燕麦淀粉。探讨搅拌时间、pH值、料液比、搅拌温度四个因素对裸燕麦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裸燕麦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裸燕麦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搅拌时间120 min,pH10,料液比1∶6.3,搅拌温度30℃。在此条件下,裸燕麦淀粉的提取率为56.83%,为裸燕麦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胜帮  叶静  陈聪 《食品科学》2012,33(22):149-153
研究复合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参考料液比、pH值、加酶量、温度和时间5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选择70%乙醇溶液为溶剂,料液比l:20(g/mL),选取酶解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L16(44)正交试验,得到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3.5、时间3.0h、温度35℃、复合酶用量2800U/g纤维素酶+2000U/g果胶酶,荷叶黄酮提取率为3.74%。与水提法的L16(44)正交试验结果(提取率1.59%)相比较,复合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效果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不同条件下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酶法结合热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多糖,提取率达17.2%。酶解最适作用条件为:复合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5,添加量为1.5%,反应100min;蛋白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添加量为2%,反应60min,80℃浸提90min。  相似文献   

10.
以红枣为材料,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不同复合酶用量、提取温度、pH和提取时间对红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添加量1.0 g/100 g,提取温度48℃,pH5.2,提取时间2.2 h,红枣多糖的提取率最高,提取率为4.61 g/100 g。复合酶法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1.
响应曲面法优化酶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酶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研究了酶浓度、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酶解能力,当酶浓度为100U/ml,酶解时间为116min,温度为40℃,pH4.5时,总黄酮得率达到2.63%,相对单一醇提法得率提高了约30%。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 和16.83%,Σn-3/Σn-6 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3.
西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西藏青稞为原料,经过粉碎、淀粉水解、碱液提取、乙醇沉淀等工艺提取β-葡聚糖;结果 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60目青稞粉,料水比1:5,加酶量400 U/mL,酶解时间1 h,提取液pH值 8.5,温度80℃,乙醇沉淀时乙醇加量为浓缩液2倍,在此工艺条件下,β-葡聚糖提取率为1.09%, 同时得到18%葡萄糖。  相似文献   

14.
对复合酶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山药酒中薯蓣皂苷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优化条件为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为1∶1)对山药酒进行酶解,复合酶用量为2 U/mL,酶解时间为12 h,酶解温度为40 ℃,酶解初始pH值为5.0。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优检测条件为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V/V);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3 nm。采用该方法对市售山药酒进行测定,薯蓣皂苷含量为0.106~1.156 mg/L,不同品牌产品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解法提取虾蛄壳中的多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时间、温度、酶量和pH值的变化对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水平。再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优水解条件pH值为8.36,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95h,酶量0.92%,在此条件下,氨基态含量为0.896mg/g,预测值:0.88mg/g。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水酶法提取松子蛋白的酶解工艺。选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作为水解酶,以总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影响实验的因素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温度>料液比>酶解pH>酶解时间。确定最佳的酶解参数为:加酶量1.9%,温度55℃,酶解时间2.2h,料液比1∶5,pH8.8,此时总蛋白提取率为87.92%。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脱脂葡萄籽进行酶解提取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料液比对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葡萄籽蛋白质水酶法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蛋白质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40 ℃,料液比1∶25(g∶mL),酶用量4%,酶解时间4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为67.85%。  相似文献   

18.
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松子仁进行水解,提取松子油,试验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酶解温度,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和酶解时间5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上述影响因素中,酶解温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酶解时间。本试验优化后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97%,温度51℃,时间3.0 h,料水比1∶5,pH 8.4,松子总油提取率可达89.12%。测定松子油的5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3.89%,硬脂酸1.53%,油酸19.44%,亚油酸50.09%,亚麻酸0.58%。  相似文献   

19.
邹东恢  郭宏文 《酿酒》2013,(4):69-72
采用SDS抽提法从啤酒酵母中提取蔗糖酶,通过正交实验对SDS浓度、提取时间、pH、提取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SDS浓度0.6mmol/L,温度50℃,时间10h,pH5.0。制得的粗酶经醇沉后,采用Q-琼脂糖凝胶FF阴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得到纯化的酵母蔗糖酶,纯化倍数为16.8倍,并对蔗糖酶的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酶水解法提取牛蒡菊糖。首先从8 种酶中选取3 种对牛蒡菊糖提取率最高的酶,分别为木瓜蛋白酶、植物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对牛蒡菊糖的提取率分别为8.83%、8.67% 和8.21%。然后对每一种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pH 值、固液比、加酶量、温度以及时间对牛蒡菊糖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3 种酶之间的相互组合试验,选出一组最佳组合为:木瓜蛋白酶+ 植物蛋白酶,其提取率为11.43%。最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加酶量、固液比、温度、时间以及pH 值对牛蒡菊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双酶水解提取牛蒡菊糖的最佳条件组合为:在木瓜蛋白酶加酶量10%、温度50℃、pH7、时间4h、固液比1:15(m/V)的条件下进行酶解,4h 后加入植物蛋白酶,加酶量20%、温度45℃、pH8,时间4h、固液比1:15(m/V),提取液经乙醇沉淀、真空浓缩,得到粗菊糖,菊糖提取率为13.41%,产品中菊糖含量为67.86%,蛋白质含量为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