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综述了最近自主发展起来的一种原位/外场作用下纳米线力学性能与结构演变之间关系的原子分辨研究方法。该方法突破了通常将原子力显微镜集成到透射电镜中后,无法施加样品台双轴倾转,从而失去对研究对象进行原子分辨能力观察的技术瓶颈,发展了一套在透射电镜样品支撑网上施加外力载荷的技术,成功实现对SiC和Si纳米线脆/韧转变和超常塑性行为的原子分辨动态原位观察,为外场作用下单体一维纳米线力学性能和结构演变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位生成SiC/TiSi2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林  江东亮 《金属学报》1999,35(8):893-896
采用Si和TiC为原料,通过反应热压可制得纳米SiC粒子复合的TiSi2材料,生成的纳米SiC粒子聚集分布在TiSi2基体中,SiC粒子与TiSi2的同没有晶界相存在,但由于残余应力的作用,TiSi2晶格发生扭曲并有位错出现。  相似文献   

3.
原位分散法制备纳米SiO2改性涂料及其光老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下以正硅酸乙酯(TEOS)、乙醇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改性Stober方法制备了含粒径200 nm、无团聚、均匀分散的纳米SiO2球形粒子的浓缩液,使用这种稳定的纳米浓缩液制备了纳米SiO2改性聚丙烯酸酯(PEA)涂膜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SiO2粒子对200 nm~400 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屏蔽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pEA膜在紫外辐照下的耐老化性能.使用以纳米SiO2粒子的浓缩液为纳米改性添加剂的原位分散法纳米涂料制备工艺,制备了纳米SiO2改性PEA外墙涂料;按GB/T9755-2001国家标准的人工老化性能测试表明,原位分散法纳米SiO2改性PEA外墙涂料人工老化1 800 h无粉化,远超国标优等品600 h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素美  朱晶心  陈松  贾兰 《贵金属》2017,38(3):28-33
用来自丝素蛋白的GAGAGAGY序列多肽原位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粒径小于12 nm的球形金纳米粒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反应过程和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探索制备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可发挥稳定剂的作用,使合成的金纳米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多肽和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0:4时合成的粒子粒径大小合适且分布均匀;溶液碱性越强,还原反应速度越慢但金纳米粒径不受影响;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快,紫外吸收峰蓝移。  相似文献   

5.
原位反应纳米TiB2/Cu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微结构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原位反应技术 ,通过控制反应物B2 O3 和石墨的含量制备了原位生长纳米TiB2 增强Cu基复合材料。用XRD ,EDS ,TEM对TiB2 /Cu原位复合材料进行微结构分析 ,研究表明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 5 0nm的TiB2颗粒 ,并对Cu基体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高强度舰船船体结构钢(Ni-Cr-Mo钢)980基础上,通过降碳、优化合金元素等方法,采用纳米微钛处理方法,从参考钢A制备出新型纳米增强Ni-Cr-Mo钢B。对钢A和钢B进行轧制-调质处理后,在t8/5=80 s条件下进行焊接热循环试验。研究了纳米析出相对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B在凝固过程和焊接热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小尺寸、热稳定性高的析出相粒子,这些析出相有效阻碍了奥氏体晶粒在焊接热循环升温过程中的长大,细化了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7.
用非晶原位晶化法制备纳米陶瓷可克服粉末烧结法中组成不均匀、存在残留气孔和晶粒在烧结过程中快速长大等难题,具有对起始原料的粒度要求不高、晶相含量、结晶形貌和晶粒尺寸可控等优点.本文以天然矿物和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将粗的原料在1350~1550℃高温下熔融为均质的玻璃体,成型并退火后在适宜的热处理制度下进行核化和晶化,获得了组成均匀、结构致密、晶粒尺寸在纳米或亚微米级的陶瓷材料.结果表明以CaF2为晶核剂可获得具有球状纳米级晶粒的显微结构,主晶相为硅灰石(β-CaSiO3)和透辉石(CaMg(SiO3)2);加入钢渣和高炉渣可得到具有针柱状结晶的微晶陶瓷,其显微硬度超过12 GPa,弯曲强度达366 MPa引入10%和15%ZrO2的Al2O3-SiO2-ZrO2系玻璃经1200℃晶化处理后具有显著不同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8.
纳米羟基硅酸镁的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羟基硅酸镁粉体分别采用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在其表面引入众多有机短链和有机长链,使纳米羟基硅酸镁粉体在有机介质中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别表征了表面修饰改性前后纳米粉体的表面形貌和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修饰剂与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未经表面修饰处理的纳米粉体呈纳米颗粒和纳米管/棒的团聚体;经过原位表面修饰处理的纳米粉体的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呈局部分散的表面形貌;经过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纳米羟基硅酸镁粉体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效分散。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X射线原位分析法研究了喷射电沉积制备的晶粒尺寸5.1 nm的Co78Ni22合金连续加热及等温条件下组织转变.结果表明:在连续加热条件下,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晶粒尺寸经历由低温缓慢长大到中温异常长大再到高温正常长大过程,同时ε相向α相转变.在等温条件下,随等温时间的延长,ε相向α相转变且转变的温度降低,随等温温度的升高,这种转变加快,晶粒尺寸也会发生明显的长大.Co78Ni22合金加热过程中的异常晶粒长大与ε相向α相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将平均粒径为20~50 nm的铜粉均匀分散到柴油中,在12PSDB75型喷油泵试验台上利用纳米铜微粒的磨损自修复性能,在不拆卸零件的情况下对磨损失效的喷油泵柱塞偶件进行了原位修复,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对修复前后柱塞表面进行了形貌与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台转速500 r/min的条件下修复后的喷油量较修复前提高了33.3 %。这主要是因为在喷油泵运转过程中,添加到柴油中的纳米铜颗粒能在柱塞及柱塞套内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铜保护膜,从而减小偶件的配合间隙,增大喷油压力与喷油量,改善喷油泵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细胞移植方法的优缺点,优选出裸鼠原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模型复制技术,并通过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为治疗膀胱癌药物的筛选提供稳定高效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稀酸碱腐蚀”或“硝酸银烧灼”方式破坏膀胱黏膜后,经尿道膀胱内注入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T24细胞);“手术直视下机械损伤膀胱黏膜”后膀胱内注入T24细胞;“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进行造模,于造模后14 d处死裸鼠,观察膀胱(肿瘤)质量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认原位膀胱癌形成情况。并采用优选到的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的造模方法,观察原位膀胱癌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一线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验证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复制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稀酸碱腐蚀”或“硝酸银烧灼”方式破坏膀胱黏膜后,经尿道膀胱内灌注T24细胞,所有裸鼠膀胱内均未能生长出肿瘤;“手术直视下机械损伤膀胱黏膜”后裸鼠膀胱内注入T24细胞,成瘤率为100%,但肿瘤数量不一,常多点发生。裸鼠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方式,成瘤率为100%,基本仅为1个肿瘤,肿瘤大小一致性良好,并且在15 d内缓慢线性生长,第18天至第31天肿瘤呈快速线性生长。吉西他滨150 mg/kg膀胱灌注可以明显抑制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复制的裸鼠原位NMIBC的生长,抑瘤率达97.1%。 结论:“稀酸碱腐蚀”或“硝酸银烧灼”方式破坏膀胱黏膜,经尿道膀胱内灌注T24细胞不能复制原位膀胱癌模型;“手术直视下机械损伤膀胱黏膜”后膀胱内注射T24细胞,形成原位膀胱癌,数量、大小不一;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可成功制备原位NMIBC模型,可以用于原位NMIBC治疗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106 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增强乳腺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58例,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细胞DNA,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06 b的表达量。购买乳腺癌MCF-7细胞系,构建促进miR-106 b表达的高表达组、抑制miR-106 b表达的低表达组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48 h后观察在体外和裸鼠皮下肿瘤的受抑制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荧光定量PCR显示乳腺癌组织中miR-106 b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20、30和40 μmol/L浓度时,对照组和高表达组的相应浓度下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对照组相应浓度下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在20、30和40 μmol/L浓度时,对照组和高表达组的相应浓度下的荧光强度均低于低表达组,且高表达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表达组PTE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表达组PTE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表达组的PI3K和AKT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表达组的PI3K和AKT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R-106 b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表达量越高,乳腺癌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验方菊藻丸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 方法: 将 100 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50 例, 均采用手术 +联合化疗治疗,实验组同时口服菊藻丸 12 mon, 随访 5年,观察生存率、 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实验组 5 年生存率及术后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 照组(P <0.05)。两者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菊藻丸临床用于防治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疗效, 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帅  杨君  郑云 《金属学报》2022,27(7):814-821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乳腺癌是由不同的亚型组成,在临床特征,遗传背景和分子标志物方面差异很大;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调控参与关键细胞过程各个阶段的基因调控。miRNA的持续失调在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细胞环境,作为致癌物或肿瘤抑制物发挥作用。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miRNA表达的失调似乎为各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领域开辟了新的机会。很多研究揭示了miRNA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确切功能,然而结果并不一致,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潜在的机制。本综述中将miRNA与乳腺癌遗传和分子背景相关联,描述miRNA在乳腺癌中的两重作用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近年来关于卡培他滨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上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现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卡培他滨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4年3月以前Cochrane、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加入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对比不加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将数据通过Revman 5.2 软件合并及分析。质量评价采用 Cochrane Handbook 5.0.1 的评价方法。结果: 总共纳入9个随机临床对照实验及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共1 449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对比不加入卡培他滨的方案,可以提高总反应率(RR=1.61; 95%CI:1.29~2.02,P<0.0001)及完全反应率(RR=1.68;95%CI:1.04~2.71, P<0.03),减少肌痛和骨髓抑制的几率,但同时会增加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概率。两组方案在部分反应率和其余不良反应上尚不能认为有差异。结论: 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作用上,可以提高总反应率及完全反应率,但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治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具有预后差、复发率高、侵袭转移快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化疗是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治疗的进展,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反应,从而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增敏靶点和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本文将从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及化疗现状,已知的增敏靶点研究进展以及具有潜在增敏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方面予以综述,旨在为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康  冯有辉  艾春媚 《金属学报》2008,13(1):103-106
目的 研究硫酸壳聚糖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高、低(200 、100 mg/kg) 两个剂量的硫酸壳聚糖分别腹腔注射治疗肉瘤180(S180) 小鼠和艾氏腹水癌(EAC) 小鼠10 d, 然后测定其抑瘤率、重要器官的内脏指数和生命延长率, 同时设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 和氟尿嘧啶组(阳性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硫酸壳聚糖高、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8.67 %、30.19 %和43.27 %,3 组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65.38 %、69.23 %和54.93 %。和生理盐水组、氟尿嘧啶组相比, 硫酸壳聚糖高、低剂量组的S180 小鼠的胸腺指数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硫酸壳聚糖能有效抑制S180小鼠肿瘤的生长和延长EAC 小鼠的生存时间,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A simplifie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Curie temperature suppression of ferromagnetic nanoparticles. Based on a size and shape dependent model of cohesive energy,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ferro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deduce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Curie temperature of nanoparticles depends on both size and shape conditions, among which the temperature suppress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shape effect is comparably minor. The calculation values for freestanding nanoparticl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ther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odel is also potential for predictions for the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different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增强乳腺癌细胞表达乳腺癌抗原(CA15-3) 和癌胚抗原(CEA) 的作用。方法: 将含IL-6 蛋白编码顺序1176 bp cDNA 插入Pci-neo 哺乳动物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染MCF-7 乳腺癌细胞, 采用ELASA 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内IL-6 浓度, 用MEIA(micropartical enzyme immunoassay) 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肿瘤相关抗原CA15-3、CEA 和CA125 。结果: 含有外源IL-6基因的MCF-7 细胞分泌IL-6 浓度(338.5±22.6 pg·10-6细胞) 明显高于父本没有含外源基因的MCF-7 细胞(25.4±4.6 pg·10-6 细胞) 和仅含空载体Pci-neo 的MCF-7 细胞(19.6±3.0 pg·10-6 细胞) (P<0.01) 。细胞培养d 3 后, 带外源IL-6 基因的MCF-7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15-3 和CA125 水平(分别为14.9±2.3 和38.8±5.1 μg·10-6细胞) 明显高于父本(分别为6.6±1.5 和10.0±1.6 μg·10-6 细胞) 和空载体Pci-neo 的MCF-7 细胞(分别为3.4±0.7 和14.6±2.2 μg·10-6 细胞, P <0.05) 。而转染IL-6 基因没有明显改变CEA 表达(P>0.05) 。结论: IL-6 具有诱导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的作用, 提示IL-6 可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2月-2008年3月本科共收治8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兰染色SLNB,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冰冻切片,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结果: 69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86.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4例SLN癌转移,45例阴性者术后行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发现5例微转移。结论: 美兰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前哨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重要预示价值,SLN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