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图像分析法在片烟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法探讨了片烟结构检测的新方法.结果表明:①图像分析法可以用于片烟结构的检测;方法的测试精密度范围是1.31~31.91 mm2,其大小与面积水平有关;②测试方法的相对误差在面积大于817.95 mm2时小于1%,在面积小于361.00 mm2时小于4%;③方法所需样品量应不少于1500g.  相似文献   

2.
烟梗切丝宽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如何提高梗丝的有效利用率,针对流化床式梗丝膨胀方式进行了不同切梗丝宽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切梗丝宽度为0.15~0.17mm时工艺消耗较低、出丝率较高、烟丝结构较好、梗丝柔软性较理想,有利于保证卷制后的烟支质量.在烟支重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烟支吸阻、抽吸口数、总粒相物、焦油和一氧化碳量以梗丝宽度为0.17mm的样品为最低,而且平均单支重量、压降、硬度和圆周的极差也以梗丝宽度为0.17mm的最小.在静燃实验中,梗丝宽度为0.15mm与0.17mm的样品燃烧速率最快,比梗丝宽度为0.13mm的样品快近60s,比梗丝宽度为0.19mm的样品快约80s.实验认为使用流化床式梗丝膨胀工艺,如果贮梗时间能达到4h以上且烘梗丝机脱水能力高、流量适中时,切梗丝宽度为0.17mm更好.  相似文献   

3.
片烟结构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打叶复烤生产线中片烟结构无法在线检测,人工振动筛分检测方法对片烟损伤大、检测结果滞后等问题,以片烟的实际面积反映片烟结构为依据,通过对打后片烟取样和机械摊薄并采用图像采集及计算机处理系统,设计了打叶机组在线取样和片烟结构在线检测装置.应用效果表明,片烟结构在线检测装置的检测绝对误差小于2%,与振筛检测方法相比,片烟结构在线检测装置的检测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左右缩短为约10 min,检测频次由原来的每班8h检测1~2次改进为可随时反复检测;解决了传统振筛检测方法无法在线检测片烟结构指标等问题,实现了对打叶后片烟结构的在线、实时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烟片增温机无法满足不同工艺条件下烟片温度和含水率控制需求的问题,对现有烟片增温机进行改进.在烟片增温机上增设降温降湿控制系统,实现不同烟片温度和含水率的双模式调节控制.根据烟片温度和含水率控制要求,改进后的烟片增温机可进行顺、逆流的切换控制.验证实验表明,利用改进型烟片增温机,烟片温度和含水率稳定性分别提高了51%...  相似文献   

5.
基于CCD的片烟规格测量装置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使用的打叶后烟叶面积的测量方法是人工采样、筛选分级、称重,以及计算每个面积段的片烟比例。该检测方法为离线检测模式,其测定结果滞后,无法及时指导生产。为此,设计了基于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的片烟规格测量装置,通过测量片烟的面积比反映打叶效果。该装置由工作平台、弹簧板、电磁铁和衔铁组成片烟分散装置;光源置于镜头正下方,与工作平台构成图像采集部分。在单片机的控制下,CCD图像传感器与片烟分散装置协调工作,每个周期采集一帧数据,采用二值化电路将视频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并完成片烟面积计算和比例统计工作。与传统的称重测量法相比,该装置能够及时、准确、自动测量片烟的面积并统计各个面积段的片烟比例,为打叶工序工艺参数的快速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波加热松散在片烟制丝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解决片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松散、造碎量大、物料流量波动大以及虫害隐患等问题,试验将SP9型微波加热松散机应用于片烟制丝工艺中。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的片烟松散效果好,松散回潮后无结块、无湿团;叶片结构与切片松散回潮相比,大中片率升高,碎片率下降,烟丝结构有明显改善;片烟流量稳定;杀虫灭菌效果可靠;对较低等级片烟的感官质量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在印前处理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特殊要求或特殊效果,往往需要将两幅以上的黑白图像拼接在一起,并要求拼接图像间没有明显的拼缝,清晰度和平滑度一致,形成一幅完整协调的画面。但是由于各幅图像的亮度值不可能完全相同,使得直接拼接后的图像有明显的拼缝,根本不可能用。在传统的拼接过程中,先将需要拼接的两幅图像进行傅立叶交换,在频域内对图像进行拼接,然后进行傅立叶反交换,得到新的拼接图像。但是,在频域拼接  相似文献   

8.
片烟制丝线筛网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制丝线存在的筛网易堵塞、碎片筛分不充分问题,将原筛网结构进行了改进,改变了网孔形状,扩大了筛网孔径.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筛网,保证了筛分畅通,提高了筛分效率,适宜于片烟制丝线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切丝宽度对中支卷烟烟丝结构、烟支物理指标、烟气指标、主流烟气粒相物致香成分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在切丝宽度分别为0.80、0.85、0.90、0.95、1.00 mm时,采用相同的烟丝加工和卷制条件卷制成烟支圆周为22 mm的中支卷烟,分析了烟丝结构和成品烟支物理指标、烟气指标、主流烟气粒相物致香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①切丝宽度由0.80 mm增加至1.00 mm,整丝率提高2.85百分点,碎丝率降低0.80百分点,烟支圆周呈现增加的趋势,烟支吸阻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烟支吸阻降低164 Pa。切丝宽度为0.85 mm时,烟支单支质量标准偏差和吸阻标准偏差最小。②烟气CO量和切丝宽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随着切丝宽度增加,烟气烟碱量增大,变化在0.04 mg/支范围内;烟气焦油量先增大后减小,在切丝宽度为0.95 mm时达到最大。③烟气粒相物致香成分中羰基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含量及致香成分总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切丝宽度为0.85 mm时达到最大。④烟支整体感官质量得分和单项指标得分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切丝宽度为0.80~0.90 mm的样品感官质量明显好于切丝宽度为0.95 mm和1.00 mm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郑飞  李媛  刘德强  张大波 《烟草科技》2015,48(11):65-68
为量化评价加料工序单张烟片料液分布和加料过程均匀性,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料液附着点分布图像进行处理,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的烟片加料均匀性评价方法,采用料液分布变异系数表征单张烟片料液分布均匀性,采用烟片间料液附着量变异系数表征加料过程均匀性。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处理的加料均匀性评价方法检测结果,与采用YC/T 353—2010行业标准检测结果具有相同趋势,检测结果可有效表征整体加料过程的改善或劣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片烟结构代表性指标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取片烟结构代表性指标,抽取我国12家打叶复烤厂的290份片烟样品,运用灰色关联聚类和系统聚类法对片烟结构的9项指标进行聚类,再利用极大不相关法,按照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有层次性原则选取各聚类指标的代表。结果表明:12.7mm叶片率、叶含梗率、中片率(12.7~25.4 mm)和小片率(6.35~12.7 mm)可以作为片烟结构的代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描述片烟形状,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出了一种片烟形状测量方法。采用基于Mean-shift均值漂移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实现图像中片烟区域的初步提取,利用形态学梯度算法精确提取片烟轮廓。分别使用分形维数和傅里叶描述子两种方法对片烟形状进行定量描述,并以一组形状各异的片烟为测试对象,对分形维数和傅里叶描述子形状描述能力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形状的片烟,分形维数与傅里叶描述子的取值差异明显,且两种方法的取值随着片烟形状差异的扩大而增大,表现出单调性,验证了两种方法对片烟形状均具有可靠的描述能力。将两种形状定量方法同时运用于片烟形状测量系统,能够有效评价片烟形状。  相似文献   

13.
采用FT15型连续式微波松散设备对片烟的松散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波松散后片烟的松散率,微波松散前后片烟的结构变化、温度及含水率变化、含水率均匀性、烟叶的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松散后,片烟的松散率平均为94.26%;含水率损失约0.5%;与单一的滚筒松散回潮相比,采用微波 滚筒的松散回潮方式处理后片烟的大片率提高约5%,碎片率降低约0.3%;且片烟的含水率均匀性增加;经过微波松散后片烟的感官质量和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微波松散不会造成烟叶内在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维护卷烟配方的稳定,卷烟工业企业需要定期对配方进行维护,即对配方中的单料片烟进行补充或替换.针对卷烟配方维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卷烟配方维护方法,分析了中烟工业公司提供的卷烟配方数据,计算单料片烟在配方中的共现频率,进而计算出单料片烟两两之间的互信息,通过互信息挖掘出单料片烟之间的配伍性,进而完成配方维护过...  相似文献   

15.
片烟成丝模式对烟丝结构与卷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片烟成丝工艺,提升卷烟产品物理质量稳定性,对比了传统切丝与定长切丝不同片烟成丝模式对烟丝结构、产品卷制质量及原料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切丝方式相比,采用40 mm定长切丝方式,烟丝结构中>3.35 mm长丝比例降低,3.35 mm以下各区间烟丝比例增加,长丝与中短丝比例均匀性得到改善;②定长切丝方式显著提升了卷烟物理质量稳定性,单支质量超标缺陷率由5.2%降低至2.2%,单支质量标准偏差降低12%以上,烟支吸阻、硬度标准偏差也有所降低;③与传统切丝方式相比,定长切丝方式下单箱耗丝量较低,而单箱耗叶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图像陷印技术是印前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的图像陷印都是基于邻域分析的,不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一些大尺度趋势,对图像的破坏较大,并且不便于对处理结果进行修改和编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界的图像陷印方法,能够从大尺度上反映图像内容的变化趋势,得到稳定直观的陷印效果,并且方便人工事后编辑。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彩色边缘检测算法得到边界的精准位置和描述,并且计算出边界两侧的像素点与边界的距离关系;其次,分析边界两侧的颜色信息获取边界两侧色块的表征性颜色;然后,根据边界两侧的表征性颜色和陷印参数在边界距离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陷印。由于记录了边界的信息及边界距离关系信息,因而能实现中分,自然连续等多种陷印要求,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以边界为整体对陷印结果进行编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邻域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复烤片烟醇化过程中几种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醇化时期不同阶段复烤片烟的总多酚(绿原酸和芸香苷之和)、总脂质、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脂氧合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18个月的醇化,多酚、总脂质、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下降20.0%,15.0%,11.5%和12.2%。醇化前后,芸香苷、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总脂质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总多酚、绿原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PO、脂氧合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醇化前后4种酶活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储叶过程中片烟吸收料液的效果,选取料液中特有的1,2-丙二醇为特征标记物,利用甲醇浸提方法检测加料后片烟1,2-丙二醇含量来表征烟叶吸收料液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条件下片烟表面料液含量、片烟料液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片烟表面料液溶出时间平衡点为40~60 s;(2)片烟吸收料液速率方程为tiυ×=6208.06377.0;(3)在加料工序出口,片烟有效吸收率为57.35%;在储叶时间24 h后,片烟有效吸收率增加到88.26%;(4)方法量化了储叶工序片烟吸收料液过程,确定了储存时间应大于24 h。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片烟加料机出口含水率批次间差异大,造成薄板烘丝机入口含水率不稳定等问题,对片烟加料机进行了改进。为降低循环热风温度波动,减少循环热风中的雾化料液,将固定的抽拉式排潮网改造为由旁链固定的排潮网带,增加了排潮网自清洁装置,并设计了一套雾化料液收集和清洗系统。结果表明,改进后片烟加料机有效降低了加料出口含水率的批次间差异,出口物料含水率稳定,批次间极差由1.47降低到0.46,稳定在±0.5以内;薄板烘丝机入口含水率的批次间极差由1.98降低到0.58,稳定在±0.6以内。改进后有效控制了片烟加料出口含水率,保障了薄板烘丝工序来料烟丝含水率的稳定,提升了卷烟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评价口含烟的细菌污染程度和卫生质量,开发一种口含烟菌落总数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将口含烟样品与灭菌DE肉汤进行20倍稀释,振荡1 h充分混匀后形成样品液,将口含烟样品液制作成5个不同浓度的10倍递增的样品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 mL样品稀释液置于无菌平皿,与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在(36±1)℃培养箱中培养(48±2)h后取出,对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个数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在样液稀释倍数为20倍、振荡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回收率为84.1%±5.0%,符合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要求,方法可行有效。结论:建立的口含烟菌落总数指标检测方法的前处理操作快速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口含烟的微生物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