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5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玉米须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玉米须中总多酚含量,利用HPLC法分析玉米须多酚成分;采用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测定玉米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玉米须中总多酚含量为1.26 mg/g,含有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根皮苷、槲皮素等多种多酚类物质,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平均ORAC值为469.6μmol TE/g。结论玉米须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成分,为玉米须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了油菜蜂花粉多酚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油菜蜂花粉多酚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多酚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670±0.045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抑制中的混合型抑制。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随着油菜蜂花粉多酚浓度增加,胰脂肪酶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逐渐降低,同时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从341 nm红移到349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多酚与胰脂肪酶结合时酶内部的疏水性降低,肽链的伸展程度增加;荧光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从0.1000减小到0.0743,其结合过程为静态猝灭,且结合位点约为1个。综上,油菜蜂花粉多酚通过改变胰脂肪酶构象来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这为深入研究蜂花粉减脂机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成分-功效”关联模式下,探究补骨脂四种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及胆酸盐结合能力差异。方法:以补骨脂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75%乙醇、50%乙醇、水进行提取,比较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并分别通过3种抗氧化体系与胆酸盐结合能力进行体外抗氧化和降脂活性评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水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50.317±0.018 mg/g)和总多酚含量(3.860±0.045 mg/g)最高。补骨脂50%乙醇提取物对ABTS+·和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76和1.63 mg/mL,无水乙醇提取物还原能力最强,A0.5值为2.63 mg/mL。补骨脂水提物对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强,IC50值为0.67 mg/mL,而50%乙醇提取物对牛磺胆酸钠和甘胺胆酸钠结合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1.26和0.41 mg/mL。相关性结果表明,补骨脂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率、牛磺胆酸钠结合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还原能力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总多酚含量与胆酸钠结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性(P<0.05)。结论:补骨脂50%乙醇提取物活性含量较高,抗氧化及结合胆酸盐能力最强,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及降脂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X-5大孔树脂纯化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并用Folin-酚法测定地参结合酚提取物酚含量;同时,采用HPLC对地参结合酚提取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以抑制率为考察指标,测定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地参结合酚提取物酚含量为155.55~164.95 μg GAE/mg,主要的酚类化合物单体为咖啡酸(40.67~72.18 μg/mg EDW)和迷迭香酸(22.01~46.22 μg/mg EDW);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IC50值范围分别为2.0275~3.7538和1.4438~3.1030 mg/mL。结论:地参结合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黑枸杞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绿原酸类成分是一类重要的酚酸,为测定青海黑枸杞中绿原酸类物质的含量,本研究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黑枸杞中总多酚含量,运用pH示差法测定其总花青素含量,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质谱多反应检测方法(MRM)对黑枸杞中结构相似的六种绿原酸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青海黑枸杞中总多酚含量为(4906.5±60.6)×10~(-2) mg GAE/g DW;总花色苷含量为(87.6±34.1)×10~(-2) mg CYG/g DW。通过UHPLC-MS/MS测得绿原酸含量最高,为902.97μg/g、新绿原酸含量3.72μg/g、隐绿原酸含量为81.78μg/g、异绿原酸A含量为13.71μg/g、异绿原酸B含量为1.10μg/g、异绿原酸C含量为1.80μg/g。实验结果表明黑枸杞中绿原酸成分种类较多且含量丰富,UHPLC-MS/MS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0.9989~0.9994),平均回收率为83.00%~103.89%,此方法可用于黑枸杞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及黑枸杞的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青香蕉为原料提取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酚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青香蕉降血糖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青香蕉果肉多酚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21种多酚类化合物、2种有机酸、3种鞣花单宁代谢产物、以及香兰素和香豆素,检测到香蕉果肉中含有秦皮乙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3种多酚类化合物,此外,二甲基鞣花酸和尿石素A为主要色谱峰;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存在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76.25±3.79)%,半抑制质量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53 mg/mL;质量浓度为160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2.54±0.69)%,IC50为35.76μg/mL。因此,多酚可能是青香蕉能够降血糖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对羟基肉桂酸乙酯的降脂活性,本文采用酶反应动力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来研究对羟基肉桂酸乙酯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和抑制机理。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对羟基肉桂酸乙酯对胰脂肪酶表现为可逆竞争型抑制(半抑制浓度IC50为41.07 μg/mL),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2.61 μmol/L·min,抑制常数Ki为114.35 μ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对羟基肉桂酸乙酯可以与胰脂肪酶催化三联体中的氨基酸残基Ser152和His263形成强烈的氢键作用,且通过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与胰脂肪酶的氨基酸残基作用,与底物p-NPB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位点。本研究为对羟基肉桂酸乙酯在降脂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秦巴山区栓皮栎橡子果仁,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的成分组成,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抑菌圈直径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果仁粗多酚得率为20.5%,其多酚含量为345 mg/g没食子酸当量,经D4020大孔树脂纯化后多酚得率为34%,多酚含量提高至702 mg/g没食子酸当量;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中均具有酚羟基、羰基和芳烃C=C骨架等结构;HPLC分析纯化的橡子果仁多酚至少含有28种物质,其中包括咖啡酸、原儿茶酸、鞣花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6种多酚物质,含量分别为24.9、14.6、3.2、2.2、0.5、0.2 mg/g;橡子果仁纯多酚及对照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50、3.20 μg/mL,清除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8.67、28.82 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相当,对Fe3+还原能力与VC差异较小,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远低于EDTA-2Na,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与VC相当,说明栓皮栎橡子仁多酚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栓皮栎橡子仁粗多酚、纯多酚均对阪崎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含量丰富,其多酚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广谱抑菌活性,是开发保健品和天然抗菌剂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41-245
分析18种大豆品种的总酚含量、多酚的组成及抗氧化能力。以榆林和山西地区的大豆为试材,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酚组成成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铁还原抗氧化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法测定抗氧化能力,相关系数法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18种大豆品种之间总酚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靖边黑豆品种含量最高,达到5.07 mg/g,HPLC鉴定出没食子酸、原儿茶酚、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槲皮素和肉桂酸等9种多酚组成成分,其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较高,且这些组分含量及总酚含量之间存在差异,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原儿茶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辣木籽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纤维素酶解时间、超声时间对辣木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辣木籽多酚工艺。此外,研究辣木籽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降糖降脂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辣木籽多酚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0.30%、乙醇体积分数53.00%、酶解时间31.00 min、超声时间33.00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辣木籽多酚的提取量为6.90 mg/g,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76和0.61 mg/mL。同时,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其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的IC50分别为1.35和6.55 mg/mL。该研究为辣木籽多酚提取物的提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水提多酚具有很高的抑制脲酶活性的潜力,本文以蒲公英全草粉为材料,采用液质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苯酚-次氯酸盐比色法、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荧光分析法和分子对接筛选蒲公英中抑制脲酶活性的主要水提多酚,并分析其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多酚主要成分是菊苣酸和咖啡酸,含量分别为10.62%和7.39%,结合能量为?5.65和?3.60 kcal/mol,对脲酶的抑制率之和占蒲公英水提总多酚抑制率的75.76%,是抑制脲酶活性的主要成分;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34±0.07和3.04±0.68 mmol/L,抑制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和低浓度高效性;两者与脲酶的作用位点相同,抑制类型均为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非竞争性抑制类型,且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本研究为阐明蒲公英中抑制脲酶的主要多酚及作用机理,促进多酚类脲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鲜切富士苹果中多酚成分及含量。方法鲜切苹果多酚采用80%乙醇超声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分析鲜切苹果中多酚成分,外标法定量分析各多酚组分的含量。结果 10种多酚标准品的溶液浓度和检测响应值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且回收率较超过95%,重复性好。鲜切富士苹果中主要含有绿原酸、表儿茶素、儿茶素、丁香酸和咖啡酸5种多酚物质,其中绿原酸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分别为101.02±0.31μg/g和100.80±2.65μg/g。结论鲜切富士苹果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成分。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利用湿热-蒸煮处理制备板栗淀粉-多酚复合物,系统考察了在湿热-蒸煮处理条件下,多酚复合作用对板栗淀粉消化及回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板栗淀粉的抗消化性能,但会促进板栗淀粉的回生性能。而湿热-蒸煮处理过程中,多酚(绿原酸/咖啡酸)的添加能进一步提高淀粉的抗消化性能(抗消化成分含量:淀粉-绿原酸复合物6.77%;淀粉-咖啡酸复合物7.61%);同时在回生过程中多酚可以有效抑制淀粉长程有序结晶和聚集态结构的形成,从而降低板栗淀粉的回生(抗回生率:淀粉-绿原酸复合物16.25%;淀粉-咖啡酸复合物22.99%)。其中相对于绿原酸,咖啡酸对板栗淀粉的抗消化性能及抑制其回生的效果更为显著。此外,相对于高水分含量(90%)体系,60%水分含量蒸煮处理后的所有板栗淀粉-多酚复合物的抗消化性能和抗回生程度均更高。研究结果将为获得更长货架期的新型高品质板栗淀粉基营养健康食品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建立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部肿胀模型,以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为检测指标,检测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体内外抗炎作用。结果:体外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结果显示,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均能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抗炎效果为异绿原酸C≈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异绿原酸A。3种样品对小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高剂量的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能抑制小鼠肝脏NO的生成,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和异绿原酸C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NO和PGE2含量,且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能显著提高小鼠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减轻机体自由基损伤。3种样品对小鼠肝脏PGE2生成无显著影响。结论: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的异绿原酸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方法: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表征合成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H8[P2Mo17Ni(OH2)O61](P2Mo17Ni),研究其对蘑菇多酚氧化酶(PPO)相对酶活的影响及抑制机制和抑制类型;再测定经P2Mo17Ni处理后的南美白对虾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色差(L*)值、总色差(ΔE)值、菌落总数、酸碱度(pH)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变化情况,评价P2Mo17Ni在南美白对虾保鲜上的作用。结果:P2Mo17Ni对体外蘑菇PPO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377±0.004) mmol/L,且对PPO的抑制模式为竞争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为0.185 mmol...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并阐明其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情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铁离子还原法3 种体外抗氧化方法分别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抗氧化活性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法进行比较分析。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含有8 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槲皮苷和槲皮素,其中异绿原酸C最高((126.7±1.27)mg/g),其次为咖啡酸((97.2±0.36)mg/g)和绿原酸((46.5±0.29)mg/g)。APC指数显示8 种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咖啡酸(92.56%)>槲皮素(78.31%)>异绿原酸B(62.09%)>绿原酸(58.92%)>异绿原酸A(48.15%)>异绿原酸C(36.55%)>隐绿原酸(35.5%)>槲皮苷(34.24%)。通过对模拟提取物和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发现,在质量浓度为50~400 μg/mL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模拟提取物。结果表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富含绿原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咖啡酸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贡献最大。除8 种主要成分外,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抗氧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评价箭叶淫羊藿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生物活性。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箭叶淫羊藿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及原花青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提取物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清除DPPH、OH、ABTS+自由基法评价了箭叶淫羊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对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结果:箭叶淫羊藿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及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05.60±0.92、70.09±0.75、18.45±1.27、8.79±0.13 mg/g;HPLC测定5种黄酮类成分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朝藿定C次之,分别为266.16±4.22和43.35±0.67 mg/g,宝藿苷I含量最少,为2.54±0.07 mg/g;箭叶淫羊藿提取物对DPPH·、·OH、ABTS+·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4.43±0.40、2.83±0.09、2.04±0.08 mg/mL,清除能力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同时,箭叶淫羊藿提取物对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丁酰胆碱酯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97±0.04、2.27±0.23、9.27±0.07、7.41±0.26 mg/mL。结论:箭叶淫羊藿提取物活性物质丰富,对DPPH、OH、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薯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性及活性成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薯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组成。分别采用极性不同的7 种溶剂(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红薯叶中提取多酚,并评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scopy,HPLC-MS/MS)技术分析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提取物中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红薯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水提物具有最高的粗提物得率((37.13±1.60)%),而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13.80 mg GAE/g)和总黄酮含量((5.68±0.35)mg QE/g)最高,且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0.32 mg/mL)与还原能力(ρ0.5为0.95 mg/mL)。采用HPLC-MS/MS从红薯叶甲醇提取物中鉴定9 种、初步鉴定3 种酚类化合物,鉴定的化合物为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奎宁酸、3-咖啡酸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3,4,5-三咖啡酰奎尼酸和金丝桃苷。  相似文献   

20.
以石榴皮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内部沸腾法提取石榴皮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pomegranate peel, PPP)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对PPP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并以PPP对胆固醇酯酶、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体外结合胆酸盐的能力为指标,评价PPP的体外降脂能力。结果表明,PPP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1%,液料比42∶1(mL∶g),提取时间62 min,提取温度96℃,在此条件下,PPP的得率为(16.32±0.21)%(n=3);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PPP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PPP对胆固醇酯酶和胰脂肪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5.00、9.46 mg/mL,抑制类型分别为非竞争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对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最大结合率分别为40.09%和34.90%。该研究表明,PPP具有一定的体外降脂能力,可为进一步开发降脂功能食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