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原研制剂立普妥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64例健康受试者参加空腹试验,64例健康受试者参加餐后试验,均采用两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先后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其两种活性代谢物的浓度。使用WinNonlin 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空腹给药后阿托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 max分别为(4.31±2.24)、(4.64±2.73) ng/mL,T max分别为(0.58±0.36)、(0.58±0.35) h,t 1/2分别为(9.10±2.67)、(9.16±3.13) h,AUC 0-t分别为(23.79±10.73)、(21.93±9.29) ng·h·mL -1,AUC 0-∞分别为(24.87±10.88)、(23.04±9.29) ng·h·mL -1。餐后给药后阿托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 max分别为(2.41±1.37)、(2.39±1.21) ng/mL,T max分别为(2.38±1.43)、(2.15±1.54) h,t 1/2分别为(10.86±8.77)、(9.59±2.81) h,AUC0-t分别为(19.03±9.26)、(19.25±9.20) ng·h·mL -1,AUC 0-∞分别为(20.25±9.30)、(20.39±9.27) ng·h·mL -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常规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 20 mg/d)、强化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 40 mg/d)。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均随访3年,观察各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治疗后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和HDL-C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比较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脉斑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的36例患者,共计45处非钙化冠脉斑块病变。依据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为治疗达标组(17例)和治疗未达标组(19例)。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斑块治疗前、后脂质比例、血管重构系数、最小管腔直径、斑块长度和斑块体积。结果: 治疗达标组低密度脂蛋白降幅为46.7%,大于治疗未达标组的 30.1%(P<0.01)。两组的血管重构系数和斑块体积均可见减小的趋势,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达标组斑块脂质百分比降低了 5.15%(P<0.01)。治疗未达标组斑块脂质比例治疗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治疗达标组斑块脂质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显示了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性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10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以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ELISA法检测脂联素、内脂素和抵抗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和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脂联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而内脂素、抵抗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肝组织病理学改善,肝脏TG、CHOL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脂联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增高(P<0.05),内脂素、抵抗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则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存在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等炎症因子分泌的紊乱,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脂质在肝脏沉积,上调脂联素,抑制内脂素、抵抗素的过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NAFLD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24只SHR 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50mg·kg-1·d-1)、阿托伐他汀10mg组(10 mg·kg-1·d-1)和缬沙坦组(20mg·kg-1·d-1);6只Wistar-Kyoto 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共6 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 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并检测心肌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和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用药前SHR 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 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后第4、6 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不明显;缬沙坦组自给药后第2 周,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50 mg 组TC、TG 及LDL-C水平较SHR 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仅LDL-C 水平明显下降(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 Ⅱ浓度与WKY 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心肌Ang 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给药6 周后,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和缬沙坦组血浆Ang Ⅱ浓度显著高于SHR 对照组(P<0.01),而心肌Ang Ⅱ 浓度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和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SHR 对照组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较WKY 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6 周后,阿托伐他汀50 mg 组较SHR 对照组降低(P<0.05)。SHR组HW、LVM和LVMI与WKY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却低于SHR 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显示,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缬沙坦组与SHR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核膜较完整,肌原纤维清晰,排列较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SHR 的心室重构,降低血压和心肌Ang Ⅱ浓度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压力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酶S、K(Cat S、Cat K)的表达,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肥厚心肌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配到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的手术方法构建心肌肥厚模型,采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心肌Cat S、Cat K mRNA及蛋白表达,用Masson染色法分析左心室肌质量。结果: 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左室重量指数、心肌Cat S、Cat K mRNA及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 P<0.05 ),但阿托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地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系通过下调心肌Cat S、Cat K表达所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和常规治疗组对比,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联合碘克沙醇对70岁以上患者PCI术后的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入院接受择期PCI手术的7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389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88例,对照组201例。联合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 40 mg/d,并于PCI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 80 mg,术前 2 h 给予阿托伐他汀 40 mg,并使用碘克沙醇(320 mgL/mL)进行PCI治疗。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 20 mg/d,并且使用碘海醇(350 mgL/mL)进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及对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联合治疗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 14.89%(28例),对照组则高达 37.31%(75例),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两组对ALT及CK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联合碘克沙醇可显著减少70岁以上PCI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并且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70岁以上患者PCI手术的常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表达的影响, 探讨阿托伐他汀降血压作用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方法: 40 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只) :假手术组、高血压组、缬沙坦组(20 mg·kg-1·d-1) 、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1 ·d-1) 和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1·d-1) 。鼠尾容积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及药物干预后4 、8 周的SBP 变化。8 周后,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 蛋白表达,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水平,RT-PCR 法检测肾脏组织ACE2 mRNA 表达。结果: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BP 较高血压组降低显著(P<0.01)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 浓度显著(P<0.01) ;RTPCR显示缬沙坦组和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肾脏组织ACE2 mRNA 的表达较高血压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 。结论: 2K1C 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ACE2 蛋白、ACE2 mRNA 表达降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高血压大鼠SBP 的同时, 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浓度, 增加肾脏组织ACE2 蛋白、ACE2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应用叶酸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4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降压+阿托伐他汀钙片+叶酸片治疗,疗程均为10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压及心率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及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PWV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片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降低Hcy及LDL水平,且临床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动脉血压及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 BKCa,MaxiK) 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9 周龄SHR12 只,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VT 组) 、蒸馏水组(DW 组), 每组6 只, 以Wistar-Kyoto 大鼠为对照组(WKY 组) (n =6) 。AVT 组以AVT 加适量蒸馏水灌胃10 周(50 mg·kg-1·d-1) 。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腹主动脉血压的变化, 测定大鼠血清TC 、TG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含量。利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用四乙胺阻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后的电流、膜电容, 以计算BKCa 电流值、电流密度。结果: AVT 组腹主动脉血压明显低于DW 组[(171±8) mm Hg vs (190±10) mm Hg, P<0.01] (1 mm Hg =0.133 kPa) ;与DW 组相比,AVT 组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容减低[(23.8 ±2.6) pF vs (30.0±2.5) pF, P<0.01] 而电流密度则显著高于DW 组[(13.2±1.2) pA /pF vs (9.2±1.2) pA /pF, P<0.01) ], 与WKY 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 血压, 其机制可能是AVT 影响BKCa 活性, 调节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