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仇影 《硅酸盐通报》2014,33(10):2508-2513
集料中砂的含泥量对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和硬化混凝土的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效减水剂对泥成分的吸附作用.通过对C40混凝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砂的含泥量小于3%时,掺有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适应性良好,含泥量控制在3%~7%,掺入聚羧酸酯类减水剂HPA-1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不明显,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当集料中含泥量过大时,萘系高效减水剂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掺萘系高效减水剂浆体中同时掺入葡萄糖酸钠时,对水泥浆体流动性和流动性损失的影响。适量的葡萄糖酸钠可显著提高浆体初始流动度,并降低流动度损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仪、X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了浆体对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吸附量、水泥颗粒表面电位、水化产物钙矾石X衍射峰值强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同等萘系高效减水剂掺量下,葡萄糖酸钠延缓了钙矾石的生成,并与萘系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竞争吸附,导致了水化过程中萘系高效减水剂消耗量的降低,增加了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有效吸附量。  相似文献   

3.
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横向弛豫时间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初凝前的水泥浆体在质子共振频率23 MHz下的横向弛豫时间(72)分布,主要对纯水泥浆体和掺减水剂的水泥浆体在水化5,30,60,90,120min时的弛豫时间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到的水泥浆体的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出现了3个T2弛豫峰;第1弛豫峰处于0.01 ms至0.20ms之间,与水泥浆体中的物理结合...  相似文献   

4.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部分或全部取代聚羧酸减水剂合成过程中的丙烯酸(AA)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SPC)。研究了引入硅烷官能团后,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总有机碳分析法(TOC)研究了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行为。最后评价了其对水泥砂浆强度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PC)分子中羧基含量越高,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越大,对水泥浆体的分散性越好;在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引入硅氧烷官能团,水解生成的硅羟基可以作为吸附基团,提高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且硅羟基在水泥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因此其吸附能力大于羧基官能团(—COOH);聚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和KH570的摩尔比为1∶1或1∶2的共聚物有利于砂浆7、28d抗压强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效萘系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萘、甲醛、浓硫酸、氢氧化钠、卤代衍生物为原料,用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萘系高效减水剂.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掺量5‰~12‰时,减水率达13%~21%;(2)最佳掺量为6‰左右,其水泥胶砂强度实验28d抗压强度达66.3MPa,抗折强度为11.5MPa;(3)该高效减水剂与市售萘系高效减水剂FDN相比,其净浆流动性更好,保塑时间更长;(4)水泥早期水化电阻率测定结果显示,电阻率随新型高效减水剂掺量的增加而升高,且水化诱导前期和诱导期需时变长.  相似文献   

6.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HBC和PC水泥浆体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旋转粘度计法研究了掺加萘系高效减水剂的高贝利特水泥(HBC)和硅酸盐水泥(PC)浆体的流变性能。研究表明,不掺高效减水剂的HBC和PC浆体流变模式符合宾汉塑性模式τ=τ0+μp·γ,而掺加1.0%萘系高效减水剂后的HBC和PC水泥浆体趋向于符合更简单的流体模式即牛顿流体模式τ=μp×γ。在不同的剪切速率以及不同的水灰比下掺加或不掺加高效减水剂的HBC水泥浆体的剪切应力都明显低于PC,说明HBC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明显优于硅酸盐水泥,即在相同的条件HBC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大于PC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使得HBC水泥比PC水泥表现出更优异的工作性。水泥浆体中萘系高效减水剂有一个最佳掺入范围,对本试验中涉及的HBC而言大约在0.8%~1.2%之间,PC大约在1.0%~1.5%之间,在这个范围内高效减水剂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减水作用。  相似文献   

7.
掺减水剂水泥浆体异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较大水灰经,一定浓度FDN高效减水剂及密封条件下,上导水泥交体会长时间下凝结。广东某斜拉桥拉索内水泥浆体离析,浆体中的水分、FDN高效减水剂等富集于拉索上段。拉索上段的水泥浆体长时间为凝结。  相似文献   

8.
李国新  李艳超  史琛  王琼  陈畅 《硅酸盐通报》2014,33(12):3295-3299
为提高萘系高效减水剂(BNS)塑化硫铝酸盐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并减小该浆体流动性的经时损失、延长其凝结时间,本文采用缓凝剂柠檬酸(CA)和葡萄糖酸钠(SG)分别掺入到该浆体或胶砂试件中,测试水泥浆体流动性和凝结时间,及胶砂试件1d、7d、28 d的抗压强度,并采用Zate电位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试分析了浆体的Zate电位和7d时的水化产物.研究表明:随着CA和SG掺量均从0.03%增加到0.15%,水泥浆体30 min时的流动度从80 mm分别增加到230 mm和260 mm,初凝时间分别延长2~ 17 min和5~33 min,终凝时间分别延长6~ 19 min和22~50 min;CA和SG均使胶砂试件的1d、7d及28 d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当SG掺量为0.15%时最为明显,1d、7d及28 d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34%、22%及13%.  相似文献   

9.
水泥浆体流变参数是衡量减水剂(SPs)对水泥颗粒分散能力的一种方法.依流变曲线中回滞圈面积的大小可判断减水剂破坏水泥浆体絮凝结构能力的大小.本文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不同转速下水泥浆体的流变参数,得出回滞圈,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回滞圈面积.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AS)的面积最大,为73836 Pa·s-1,其次是萘系减水剂(PNS),为10555 Pa·s-1,再次是脂肪类减水剂(FAS),为7635 Pa·s-1,酯类聚羧酸减水剂(PCB)和醚类聚羧酸减水剂(PC)的面积分别为256 Pa·s-1和158 Pa·s-1.计算结果与实际减水率大小一致,为分析各减水剂减水率大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斌  何廷树  何娟  史琛 《硅酸盐通报》2015,34(2):349-353
将砂中水洗出来的泥掺入低、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C25、C40、C70)中,研究不同含泥量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及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逐渐变差;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对C40和C70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三种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显著下降;C25和C40等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明显下降,而C70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外加剂添加时间对水泥浆体吸附、Zeta电位、流动度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浆体吸附及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减水剂添加时间的延迟,水泥颗粒对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均急剧降低至趋于平缓;减水剂添加时间对水泥浆体吸附、电位与流动度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随着添加时间的延长,减水剂吸附量降低、电位绝对值减小;萘系高效减水剂最佳掺加时间为加水后10 min左右,此时水泥颗粒对减水剂分子的吸附量偏低,对应的水泥浆体达到最佳的流动度;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水同掺时吸附量最大,对应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12.
杭美艳  张培育  徐雅丽  李响 《硅酸盐通报》2015,34(10):2792-2796
本文选用水泥、砂中泥和种植泥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UV),测定反应设定时间后的聚羧酸减水剂浓度,研究水泥和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和泥表面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最后达到平衡;聚羧酸减水剂在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存在优先选择性和亲和性,使得其在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于水泥;泥种类不同,吸附量大小不同,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泥的掺入会大大降低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增大流动度经时损失量,且掺量越大影响越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对原材料泥含量进行控制,降低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对提高减水剂的减水率,保证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吸附、插层行为会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综述了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吸附行为及在粘土矿物蒙脱石中的插层行为的机理、性能表征及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水泥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抗压强度的影响,总结了粘土与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评价方法,阐述了调控插层行为的措施,展望了调控聚羧酸减水剂插层行为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石粉中含不同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的泥粉与亚甲蓝值的相互关系,探究不同黏土矿物吸附性能对亚甲蓝(M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纯石粉含量的增加,MB值逐渐增大,但也远小于1.00,增幅较小、变化不大.纯泥粉和混合泥粉对MB值影响较大,呈现出线性关系;蒙脱土和以蒙脱土为主的混合泥粉对MB值影响最大,分别高达8.00、4...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酯化合成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大单体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和自制大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单体摩尔比n(MAA)∶n(MPEGMAA)∶n(SMAS)=3∶1∶1,引发剂用量为7.0%,反应温度为75℃,反应物浓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h的条件下,所得产品可使水泥净浆的流动度达到296mm。产品经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polycarboxylate-type superplasticizers (PCs), possessing almost the sam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and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methacrylic acid (MAA) to methyl poly (ethylene oxide) methacrylate (MPEOM),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effect of carboxylic content on the fluidity, water-reducing ratio, bleeding, setting tim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in a cement system was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MAA to MPEOM is 3.6:1, PC has better performance for improving the dispersing ability to cement particles, reducing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cement suspensions, increasing the water-reducing ratio,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hardened mortar over PC with other molar ratios. In addition, the more carboxylic content of PC, the greater retardation effect of cement paste, and the higher the bleeding water percentage (BWP) of fresh mortar.  相似文献   

17.
以NaOH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分别对胶粉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液-固界面视频接触角分析仪对改性胶粉表面进行表征分析,在二次改性体系下研究两种胶粉改性途径对水泥胶砂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表面改性可以不同程度减小胶粉与水的接触角,增强胶粉的亲水性,提高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流动性能,有利于其工作性能的改善;同时,NaOH溶液可以祛除胶粉表面的杂质使其更加圆滑,但过多的NaOH不利于其亲水性能的改善,表面活性剂可使胶粉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提升亲水性,但二次改性效果并不能加成;两种改性途径中,减少胶粉表面杂质对亲水性能的提升大于表面改性剂含氧官能团的引入作用.实验研究为胶粉改性方法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