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燃用褐煤锅炉改烧烟煤时干燥剂的计算及选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MW褐煤机组在全改烧省内烟煤时,进行了改前改后的对比性试验,试验中发现,锅炉可满足全烧省内烟煤,锅炉效率基本达到烧褐煤时的设计值,燃烧稳定,未发现结焦,但制粉系统存在磨出口温度高、含氧量高等问题,通过对干燥剂的重新热力计算及选取,确定以“高温炉烟 热风 压力冷风”为合理的干燥方式,并满足制粉系统的防爆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某300MW烟煤/高炉煤气混燃锅炉掺烧褐煤的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经济性分析,分析了褐煤完全取代烟煤、部分掺烧褐煤和不同高炉煤气掺烧比例等因素对炉内温度场和CO摩尔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完全取代烟煤后,炉内温度显著降低而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明显升高,影响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褐煤取代部分烟煤后,随着褐煤掺烧比例的增大,炉内温度逐渐下降,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升高但CO摩尔分数变化不大;在褐煤掺烧比例一定时,随着高炉煤气掺烧比例的增大,炉膛最高温度明显降低且炉膛出口温度升高,CO摩尔分数的峰值逐渐减小;纯烧烟煤的发电成本为117 090元/h,当掺烧40%褐煤和20%高炉煤气时,发电成本降为80 107元/h,发电成本比纯烧烟煤降低了31.59%.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1 045 MW超超临界燃烧贫煤锅炉改烧高挥发份烟煤问题,进行锅炉(或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调整了燃烧器配风及煤粉细度,确定了燃煤掺配方案。并对改进后炉膛热态温度分布进行了监测,运行结果表明贫煤锅炉燃用高挥发分烟煤试验工作取得初步成功,截至目前燃烧器未见烧损迹象,锅炉无明显结焦,较好地保证了锅炉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拓宽了锅炉及制粉系统对实际煤种的适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300MW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600MW超临界机组掺烧印尼褐煤_越南无烟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设计煤种为优质烟煤、对冲燃烧方式的600 MW超临界锅炉上,进行了用神华、塔山等4种烟煤和印尼褐煤掺烧越南无烟煤的试验.通过燃烧调整手段可保证40%比例越南煤稳定燃烧,神华、印尼煤结焦性明显改善.但飞灰可燃物含量升高,飞灰粒径变粗.试验结果表明:无烟煤燃尽比着火稳燃更难解决,解决此问题并兼顾设备安全的有效手段为:煤粉细度应尽可能靠近无烟煤燃烧的要求.而一次风温、风量应按易燃煤种的要求控制.此外,煤粉浓度、旋流强度、集中给氧、易燃煤种的活性及锅炉负荷等都对混煤的燃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IBB工程公司经过两年研究,制造出一种新型煤粉烧咀。它适用于烧烟煤和褐煤,在30~110%调节范围内,不加油或天然气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点火稳定,操作正常。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光学诊断型携带流煤粉反应器系统上开展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初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说明了试验系统设计和试验配气方案的合理性,考察了环境温度、环境氧浓度、煤种对煤粉着火延时及主燃烧段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近炉内燃烧条件下,粒径为53~80μm烟煤煤粉和褐煤煤粉两者的着火延迟时间以及挥发分着火延迟时间都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而变短;褐煤煤粉主燃烧段长度比火焰中挥发分的主燃烧段长25 cm左右,比之前研究的高氧浓度环境下两者的差值更大;与烟煤相比,褐煤燃烧反应性对环境温度提高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1150t/h锅炉掺烧褐煤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电厂1150 t/h锅炉进行了山西晋北烟煤与扎赉诺尔褐煤的掺烧试验,分析了不同掺烧比例、不同煤质及不同磨煤机掺烧时锅炉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扎赉诺尔褐煤能够在烟煤锅炉上稳定掺烧,当混煤水分Mar<20%时,A、B、C 3台磨煤机可以同时掺烧褐煤,全厂掺烧比例最高可达40%;混煤水分对磨煤机的干燥出力有较大影响,混煤水分降低时,磨煤机干燥出力提高;A、B、C磨煤机掺烧褐煤后,锅炉主燃烧器区域温度升高,炉膛水冷壁出现局部结渣,排烟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升高,导致热效率降低约1.2%.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富氧燃烧(O_2/CO_2)气氛、O_2体积分数和煤粉活性对褐煤、烟煤、无烟煤3种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分温度区间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褐煤和无烟煤发生非均相着火,烟煤发生均相-非均相着火;相比空气气氛,O_2体积分数相同的O_2/CO_2气氛下煤粉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升高,燃尽时间延长;在O_2/CO_2气氛下,当O_2体积分数增大时,煤粉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相同气氛下,煤粉活性显著影响其着火和燃尽;根据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判断,增大O_2体积分数显著改善了煤粉的燃尽特性;在低温区,煤粉燃烧属于0.3级反应,在高温区则为1~2.5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某厂600MW烟煤锅炉设备设计参数和相关的煤质分析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给出该烟煤锅炉掺烧一定比例褐煤的实际烟气量,结合运行使用情况进行引风机改造选型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链条炉排加煤粉复合燃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链条炉排加煤粉的复合燃烧技术,即在同一锅炉膛内进行链条排上的火床燃烧和煤粉燃烧。介绍了复燃烧的机理,锅炉结构特点,以及新型58MW复合燃烧热水锅炉。  相似文献   

12.
一台燃用烟煤的75t/h锅炉改为燃用无烟煤,通过重新设计布置燃烧器,并实施其它相关改造,取得了改造后锅炉燃用无烟煤60%负荷下不投油能稳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煤粉浓度对火焰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及燃烧基本理论,本文提出采用较高的煤粉锅炉入炉的煤粉浓度以使提高着火区火焰温度,从而使燃烧更加稳定,在单火嘴热态试验台上,用黄石电厂和汉川电厂的两个煤种,分别采用多个不同的煤粉浓度进行了燃烧试验。  相似文献   

14.
420 t/h同心正反切圆锅炉燃烧优化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株洲电厂配125MW机组的420t/h同心正反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工况下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温度场、煤粉颗粒轨迹等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该锅炉结渣的原因,提出了改善该炉结渣和燃烧经济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煤粉燃烧试验台试煤样的方法模拟实际锅炉的工况为某电厂300MW机组锅炉做结渣试验,此方法能准确地预示实际锅炉的结渣趋势,为锅炉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新能源机组装机容量增加,西南地区也相继开始进行煤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尝试。对重庆某300 MW中储式制粉系统机组开展了30%、35%、40%额定负荷三个负荷段下的低负荷不投油稳燃试验。结果表明,三个负荷工况下锅炉能保证稳燃,转向室烟气温度没有明显下降趋势,SCR入口烟温能满足脱硝要求;试验过程中未投运磨煤机,因此避免了三次风对低负荷稳燃的干扰,但这种干扰在长期低负荷运行的过程中客观存在;随着负荷下降,锅炉效率变化不大,但汽机热耗率、发电煤耗及供电煤耗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机组的发电效率。对中储式制粉系统低负荷不投油稳燃运行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130t_h锅炉结渣及稳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30t/h锅炉炉内结渣及燃烧稳定性较差的原因,并进行了燃烧器的重新设计改造,采用了稳燃烧煤粉燃烧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燃烧效率提高了6%,锅炉60%负荷下不投油稳燃。  相似文献   

18.
对某电厂600 MW切圆燃烧锅炉进行了O2/CO2气氛下炉内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随着氧气摩尔浓度的增加,炉内温度升高,高温区变大,对煤粉的着火燃烧有利;但考虑到燃烧器安全和水冷壁结渣,氧气摩尔浓度不能太高,对燃用文中煤质的锅炉其极限摩尔浓度在40%至45%之间。O2/CO2气氛对现有切圆燃烧锅炉的上层燃烧器煤粉的燃烧影响较小,对下层燃烧器煤粉的燃烧影响较大。与空气气氛煤粉燃烧相比,炉内火焰中心上移,且在氧气摩尔浓度不太高时,炉内温度分布特性有利于防止水冷壁的结渣。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清华大学新研制的一次煤粉浓缩加一次风预热自动控制装置组成的燃烧系统。该系统利用一次风管弯头来进行煤粉的浓淡分离,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通过温度的测量来控制预热调节门的开度实现对卷吸热烟气量的控制,能够适应不同煤种稳定着火的要求。利用该燃烧系统对丹东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的一台150t/h的煤粉炉进行了改造并进行了10个工况的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燃烧系统具有良好的煤种适应性和负荷调节性。在各种工况下可以保持燃烧稳定,并且燃烧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