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部甲烷气的演化和二氧化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斌 《石油实验地质》1989,11(2):167-176
本文以CH4-H2O-CO2为平衡体系,用统计热力学的观点,研究了平衡体系的反应条件和方向,甲烷转换成二氧化碳需大于1050K才易进行,而二氧化碳与水中游离氢还原生成甲烷所需温压较低,故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藏不可能转化成高含量的二氧化碳气藏。  相似文献   

2.
可控制的CO_2冻结区法(Controlled Freeze Zone Process,CFZ)不用添加其它组分来避免CO_2的凝固,代之以的是,随着蒸馏进程直接通过一个固体CO_2生成区,藉这一方法来获得高纯度的C_1。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NiO(Ni:9.17wt%)Al2O3镍负载型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合成气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0℃时,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空速介于1.5 ̄9.5×10^4h^-1之间,反应活性基本不变。而反应温度≤650℃,反应活性首先随空速的增加而增加,达一最大值后,空速继续增加,活性不增加反而下降。该催化剂在850℃,CH4/CO2/O2=1/1/0.5,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甲烷重整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过程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制备方法等的发展,指出了该过程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甲烷重整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过程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制备方法等的发展。指出了该过程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NiO(Ni:9.17wt%)/Al2O3镍负载型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合成气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0℃时,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空速介于1.5-9.5×104h-1之间,反应活性基本不变。而反应温度≤650℃时,反应活性首先随空速的增加而增加,达一最大值后,空速继续增加,活性不增加反而下降。该催化剂在850℃,CH4/CO2/O2=1/1/0.5,空速1400h-1条件下连续运行1000h,其活性一直保持在89%左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甲烷的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抗积炭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体系,详细分析了载体、助剂等的选择和性质对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稳定性以及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常压下利用4kW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装置,进行了甲烷和二氧化碳在氮气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下重整制备合成气的实验研究。利用氮气作为放电气体产生等离子射流,甲烷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气体垂直送入此高温射流中,考察了甲烷与二氧化碳配比、进气流量和输入功率对原料转化率、化学能效及热值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气具有处理量大、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高、化学能效和热值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的甲烷 二氧化碳共活化的反应途径—甲烷 二氧化碳制C2烃,综述了催化剂体系以及反应机理的研发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化工》2017,(4):120-126
作为温室气体CO_2的有效利用途径之一,CH_4-CO_2重整(干重整)反应一直是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Co基催化剂的研究虽然没有镍及贵金属多,但其在干重整中也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性能,特别是在氧化硅、氧化铝等载体上,Co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因此,在非贵金属催化剂中,Co基催化剂也是非常有希望的干重整工业化潜在催化剂。本文对近年来Co基干重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包括Co基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载体和助剂的选择,金属Co添加量,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煤解吸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吸附与解吸机理决定了二氧化碳在煤中的螯合和强化甲烷产出的能力,是近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对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特性曲线的研究结果,从吸附势角度探讨了两者的吸附/解吸机理,并将解吸特性曲线归纳为3类:①两者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二氧化碳的吸附势大于等于甲烷的,在两者接近的中压阶段不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②因甲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③因二氧化碳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这一结论为二氧化碳驱甲烷实验所证实。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的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进行了系统的考查和综述。此反应的合成气具有低的H2/CO比值,对诸如费一托合成及羰基合成等工业合成过程是非常理想的。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以解决催化剂因积炭而失活的问题,其中包括对活性中心、载体、助剂、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因素对于防止催化剂失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常压下,利用15kW的实验室装置,以氮气为工作气体,进行了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下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备合成气的实验。实验着重考察进料气V(CH4)/V(CO2)为4:6、氮气流量1.7m3/h、放电功率9.6kW条件下,原料气总流量变化对反应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及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原料气总流量的增加,反应物转化率逐渐降低,产物选择性基本不变。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下,反应物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及能量产率都比单独的等离子体作用提高大约15%~20%。尤其是能量产率比先前的文献报道值高出150%。热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重整反应处理量大、能量产率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实验为基础,观察3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特征和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机理,提出以下观点:1)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在气体溶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对气体溶解度的贡献很小;2)气体分子可与烃类物质分子形成加合物分子,这个过程可看成是一个表观化学反应,其反应程度可以用一个平衡常数K来描述;3)先期形成的气体-烃加合物分子对后续的气体还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这种再溶解能力可以用一个二次作用系数α来描述;4)原油的性质用地面原油的密度、原油中烃的质量分数和烃的平均分子量来表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气体溶解的其他因素,推导出气体在原油中的摩尔溶解度理论方程和气油比的理论方程。经与实验数据对比,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齐鲁研究院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催化材料及工艺研究方面的探索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压力0.5 MPa、甲烷空速1 500~2 000 h-1、n(CO_2)∶n(H_2O)∶n(CH_4)=1.5∶1.2∶1、入口温度620~650℃、出口温度800~950℃条件下,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可获得高一氧化碳含量的合成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分析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CO_2/CH_4/O_2重整)工艺过程,可知:温度增加,合成气中甲烷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加;压力增加,合成气中甲烷含量增加、二氧化碳转化率降低;碳碳比n(CO2)/n(CH4)增加,合成气中甲烷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转化率降低;温度、压力对氢碳比n(H_2)/n(CO)有影响,但n(CO_2)/n(CH_4)对n(H_2)/n(CO)影响更为显著;少量或适量水蒸气可以保护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转化炉内关键设备、调节产物n(H_2)/n(CO)等。根据工业生产要求和特点,定义出口合成气中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1%为临界条件,获得临界条件时n(CO_2)/n(CH_4)、重整平衡温度与压力、二氧化碳转化率以及n(H_2)/n(CO)等特性参数的关系图,指导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和催化剂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化工》2015,(4):97-102
介绍了贵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以及过渡金属助剂等对活性镍基催化剂的分散度、还原度、双金属合金协同效应、镍基催化剂结构稳定性及其对CO2甲烷化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研究进展。较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助剂改性镍基催化剂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非贵金属助剂以及复合助剂将是CO2甲烷化用镍基催化剂助剂研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耦合甲烷部分氧化与二氧化碳重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耦合甲烷部分氧化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及用于该反应的铱、镍、钴、铂等催化体系进行了介绍和探讨。认为耦合甲烷部分氧化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是有工业化前景的工艺。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化工》2017,(1):79-83
开展二氧化碳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二氧化碳甲烷化有望为减排,消纳过剩的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和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供一种有效途径。针对工业捕集的浓度高、规模大二氧化碳资源的利用,借鉴在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研究中的经验,我们创新开发了一种二氧化碳分段甲烷化的新型工艺方法,采用原料气本身及部分产品气作为控温介质,实现高强度反应热的逐步释放和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