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断裂的输导和封闭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塔里木盆地断裂极为发育,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输导性和封闭性。输导性表现为(1)沿断裂带有丰富的油气显示:(2)输导油气具交替性:(3)沟通下伏生油层与上覆储集层的联系:(4)断层切割众多的不同母质类型的生油层,造成圈闭中不同性质的源者混合。封闭性则因断裂系统及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正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层内的物质流动,以及下盘储油层与上盘泥质岩对接有关:道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裂带断层泥、糜棱岩和断层一盘储集告与另一盘非渗透告对接有关。较高级别的大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较低级别的小断裂对油气主要起封闭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2.
断裂控藏主要体现在成藏期对油气运聚的输导和封闭。通过临南洼陷临商断裂带断层活动速率分析,结合成藏期断裂不同部位封闭性的模糊综合评价,讨论临商断裂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商断裂主支活动性强、持续时间长(活动到第四纪),与成藏期(东营组沉积时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至今)相匹配,有利于垂向输导;分支活动性明显较弱且消亡早,与主要成藏期匹配差,不利于垂向输导。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断裂对油气以侧向输导为主,现今则表现为主支下部侧向输导、上部封闭,分支以封闭为主,局部侧向输导。反映了临商断裂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具有很大的时空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临商断裂带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即主断层下盘主支成藏模式和阶梯状帚状分支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断层是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主要油源断层的输导与封闭性决定了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利用断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匹配关系,研究了该区主要断裂输导与封闭性能的时间变化规律,活动期断层对油气起输导作用,静止期其输导与封闭性能受到很多地质因素影响.采用定量方法对该区夏口断层、营子街断层、玉皇庙南断层的封闭性进行单因素研究,并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断层静止期,沿断层走向,其输导与封闭性能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沿夏口断层走向,夏23--夏37井区附近封闭性差,夏37井区附近封闭性中等,夏37--夏224井区西侧封闭性较差,夏224--夏223井区附近封闭性中等,夏口断层的最东段封闭性变差;营子街断层自西向东封闭性由差变好;玉皇庙南断层的封闭性整体较好,但是断层东、西段封闭性好,中段封闭性差.该区断层输导与封闭的主控因素有断层活动性及断距、断层走向与倾角、泥岩涂抹系数.  相似文献   

4.
罗群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5):474-479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封闭、输导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的输导、封闭性的影响,认为含油气盆地的断裂上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纵向开启相对较好,是输导油气纵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上盘上倾方向各种圈闭聚集油气成藏;而断裂的下盘诱导裂缝带的裂缝不发育,横向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遮挡油气而聚集成藏。这是反向断层下盘遮挡油气成藏普遍发育,而顺向断裂上盘圈闭泄露油气风险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认为,断裂一般经历破裂、碎裂和碎裂流作用,由二维断层面逐渐演化为三维地质体,呈由内向外“扩展式”发育特点。通过对油气藏与探井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解剖,探讨了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断裂带“四维”属性控制了油气输导方式的转换、幕式输导时限和差异运聚成藏,在断层活动期与停止活动后至完全充填胶结之前的2.9~9.8Ma时间内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具有良好的输导性,推覆体浅部与中—高角度推覆断裂对接,且具有良好盖层的圈闭与深部中—低角度推覆断裂下盘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正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通过对正断裂向上和向下输导运聚油气与受其控制所形成油气藏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正断裂向上和向下运聚油气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正断裂向上和向下运聚油气作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二者输导油气动力和条件不同,前者输导油气动力是剩余压力差和浮力,条件是剩余压力差和浮力之和大于断层岩毛细管力;后者输导油气主要动力是超压,条件是超压大于断层岩毛细管力、浮力和地层压力差之和。②二者输导油气距离和影响因素不同,前者输导油气距离通常大于后者输导油气距离,前者主要受到距区域性盖层距离的影响,距区域性盖层的距离越大,输导油气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后者主要受到超压大小的影响,超压越大,输导油气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③二者油气富集部位不同,前者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在区域性盖层上下附近,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在输导正断裂的上盘;后者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在源岩附近,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在输导正断裂的下盘。  相似文献   

7.
根据输导层的类型及其作用,将高邮凹陷西部地区的输导体系划分为骨架砂体输导体系、断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3种类型。骨架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阜一段上部、戴一段、戴二段和垛一段,横向上分布广泛,连通性好。是主要输导网络。不同级别断层输导体系封闭性差异较大,二级断层在阜宁组侧向封闭性中一到好,多数三、四级断层在阜宁组侧向封闭性差,大部分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均较好。确定了吴堡不整合的有效输导能力,有效不整合输导体系主要分布于马家嘴、黄珏西部和东南部及南部断阶带。油气在韦庄地区的运移主要靠骨架砂体.马家嘴和黄珏地区主要靠断层垂向沟通油源,同时不整合和骨架砂体也起到了汇集和横向输导油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输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及其输导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通过野外露头及室内岩心观察发现,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高裂缝带,同时影响断裂带输导作用的物质因素主要有断裂带破碎程度、泥岩涂抹和矿物沉淀3方面。根据断裂带流体活动周期性变化特征,在断裂发生、发展和封闭的不同时期,将断裂带的输导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断裂活动期油气沿断裂带的高效运移阶段、断裂静止期前后油气沿断裂裂缝带的连续运移阶段和断裂静止期油气沿断裂破碎带的低速运移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通过油源断层厘定、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及封闭性计算,探讨了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EW向、SN向与NW—SE向3组断裂,不同断裂体系相互切割,形成了研究区复杂断块型圈闭。研究区主要发育7条油源断裂,均为近EW向断裂;油源断裂控制了平面上油气的宏观分布,其中①,④,⑤号断裂控制辛镇构造的油气分布,⑤,⑥,⑦号断裂为永安镇构造输导油气,新立村地区油气主要依靠②,③,⑤号断裂输导;纵向上,断层的封闭能力控制了油气的差异富集,油气主要富集于砂泥对接同时断裂泥比率SGR大于40%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以断裂为沟通油气运移通道的下生上储式油藏,识别断裂的优势运移通道是寻找富集油藏的关键。通过吸收前人对断裂输导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断裂的时空演化特征,认为成藏期断裂活动强度、成藏期断层之间的构造转换带、断面输导脊是影响油气输导的三个关键参数,并形成以其为评价参数的油气输导叠合评价法,该方法将断层输导性能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其中Ⅰ类最有利。将该方法应用在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断裂优势通道的评价上,评价结果表明:YAN地区汉留断裂带发育多处Ⅰ、Ⅱ类优势油气输导通道,Ⅰ、Ⅱ类优势通道的发育部位与汉留断层上升盘油气的分布吻合度较好,可指导该区的勘探。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断层封闭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带对油气成藏和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作为油气聚集过程的遮挡物形成油气藏,而且可以作为连接烃源岩与圈闭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但同时又可以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起到破坏作用.因此,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琼东南盆地2号断裂带的乐东段、陵水段和松南-宝岛段进行了断层封闭性的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测录井、试油等资料,利用断面正压力法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控藏断层的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通过油气藏的埋藏深度、上覆地层平均密度、断层倾角等数据可计算出油气藏的现今断面正压力。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油气藏的现今断面正压力值为13.3~56.0 MPa,成藏期断面正压力值为3.8~13.1 MPa,表现为“古开启-今封闭”的特征,因断层面所受压力越大,断层越紧闭,从而形成垂向封闭,反之则开启。②将研究区已知油气藏现今断面正压力值的最小值13.3 MPa定义为岔路河断陷垂向封闭的临界值,并进一步确定了控藏断层现今临界埋藏深度为2 262 m。③断面正压力与断层紧闭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控藏断层的垂向封闭临界压力值、临界埋藏深度和断层紧闭指数等参数可定量评价研究区控藏断层封闭性。④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又可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遮挡作用。岔路河断陷西北缘C43油气藏的控藏断层在成藏期表现为垂向开启,与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期相吻合,具有沟通油源、运移油气的作用;C43—C48井区的控藏断层现今处于垂向封闭状态,可有效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南带断裂发育,但断裂控制油气成藏的规律不太清楚.通过重新解释该地区地震剖面,分析了5条主要断裂:狮子沟断裂、Ⅰ号断裂、Ⅱ号断裂、油砂山断裂、Ⅺ号断裂,研究了断裂级次、构造样式、活动强度和演化过程,以及通过分析英雄岭南带油藏生物标志物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探讨了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Ⅰ号、Ⅱ...  相似文献   

14.
板桥断裂构造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板桥断裂构造带位于板桥凹陷的东侧,受板桥凹陷和大张坨断层控制。该带富集的天然气除来源于自身烃源岩外,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板桥凹陷气源丰富(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具有较完整的烃源岩演化序列)、圈闭形成时间早(为天然气早日成藏提供了场所)、油气充注时间晚(前后有4个油气充注期)、盖层封盖能力强(最好的烃源岩同时又是区域盖层)。将板桥凹陷油气藏分为3套成藏组合:①沙一段中部自生自储型咸藏组合;②沙三段生气、沙二段和沙一段下部储气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③沙三段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断层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断层的活动性、泥岩涂抹系数、断层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断面压力与泥地比的关系。将这4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参数,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综合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内断层的垂向、侧向封闭性和封闭史。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断层的封闭性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当断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时,可以连接源岩和圈闭,并且控制着油气在垂向上的运聚层位和运聚时期,如Ⅶ号、Ⅺ号等断层;当断层作为遮挡体时,控制着油气聚集圈闭的形成,如乌南断层;断层活动开启还会引起油气藏的破坏和油气的再分配,如油砂山、南翼山地区的断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主干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与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成藏的关系,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钻井资料分析和各时代底面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刻画了区内张北、张东、赵北和羊二庄4条主干断层几何形态、活动性和封堵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干断层断面呈铲式或坡坪式,与两侧的次级断裂在剖面呈“Y”字型、花状等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呈羽状、雁列状;各主干断层在Es期内的活动性最强,Ng期最弱;张东断层和赵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较差,Ng期封堵性好;张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好,Ng期的封堵性较差;羊二庄断层在Ed期和Nm期的封堵性均为较好;(2)歧口主凹上古生界烃源岩在Es3期内达到生烃高峰期,现今为过成熟阶段;埕北断阶带上古生界烃源岩在新近系达到生烃高峰,且现今仍处于生烃高峰期;(3)Ed期至现今,埕北断阶带内各成藏要素比配极好,为上古生界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期,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主要为自生自储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断鼻油气藏和新生古储的古潜山油气藏,其中背斜油气藏和断块—断鼻油气藏在全区均有分布,而古潜山油气藏分布于张东潜山。该研究成果可为埕北断阶带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变形特征及控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为“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这2种性质断裂对天然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伸展断裂系统在控盆同时控制有效烃灶分布,近SN向张扭断裂即徐西断裂与NNE向断裂共同控制了沙河子组煤层分布,形成有效烃源灶。走滑断层为火山喷发的通道,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控制营一段和营三段火山分布,与之相交的北北东向断裂有诱导火山喷发作用,交点位置火山规模最大。徐中断裂在泉头组沉积晚期到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再次强烈活动,右旋走滑变形使火山岩产生大量裂缝,特别是在断层交点处最发育,形成优质储层。徐东断裂此时无明显活动,优质储层不受裂缝控制。与此同时断裂强烈活动配合沙河子组气源岩大量生排气,成为气源断层,徐中断裂是最主要的气源断裂,由于岩性对接封闭作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气源断裂下盘,因此,天然气围绕倾向变化的徐中断裂两盘呈“正弦曲线”状分布。反转断层和盖层控制天然气富集层位,火山岩顶面的“混岩”盖层品质好,在反转断层不发育区使天然气富集在火山岩储层中。反转断层发育区,易将火山岩中天然气调整到青山口组区域性盖层下的扶杨油层中聚集,调整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走滑断裂是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明水末期没发生强烈反转是保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广  夏云清 《岩性油气藏》2012,(6):27-31,37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东一段地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东二段和馆三段2套盖层的合理匹配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砂地比大于20%的区域有利于油气向东一段地层侧向分流聚集,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东一段地层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东一段地层运移,在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且被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封闭的区域内,向砂地比大于20%的东一段地层侧向分流,最终在油源断裂附近正向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多个复杂断裂带内受次级调节正断层的控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断块圈闭,探井已经证实位于成熟烃源岩层系之上的断块圈闭其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对不同断块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及其与成熟烃源岩段的接触面积是油气运移能力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对油源断层进行精细解释,刻画断面三维形态展布及其与成熟烃源岩的接触,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了这两个地质因素控制下不同油源断层油气运移能力的大小,并结合测井资料对断层伴生裂缝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LD油田油气运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6条油源断层的油气运移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在整个油田范围内含油层段有24个油气充注点,且充注能力不同,控制了不同断块储量丰度的差异;油源断层伴生裂缝带的发育在断层两盘存在横向不对称性,在下降盘附近的裂缝更为发育,孔渗得到改善,从而导致这些充注点的油气在下降盘发生明显的分流作用。基于上述成果建立了研究区的油气运移模式,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