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13可划分出4个砂层组,在对下干柴沟组E13Ⅰ和E13Ⅱ砂层组岩心的观察描述和沉积相的电性特征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这2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并根据微相模式识别和单井相分析,建立了沉积序列和沉积演化模式,并结合剖面沉积微相和砂岩含量和分布,绘制了E13Ⅰ和E13Ⅱ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结果表明,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13Ⅰ和E13Ⅱ砂层组发育有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前缘席状砂体也有较好的好育,二者均是储集砂体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
刘呈君 《天然气工业》2004,24(11):164-166
文章从研究减少钻井事故和复杂情况、提高钻井速度出发,引入了对钻井事故和复杂情况实施综合治理这一新理念,即采取既治标又治本的办法——建立“钻井管理战略”。分析了建立“钻井管理战略”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征。通过剖析当前钻井管理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针对四川石油管理局的现实状况和特殊性,指出了建立“钻井管理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钻井管理战略”的内容框架,推出了“钻井管理战略”模型和新的钻井生产管理指挥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气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开放和限定两种模拟实验体系,根据生烃动力学和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计算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中泥岩和煤的生气动力学参数及甲烷的碳同位素分馏参数;结合盆地的热史及埋藏史,定量评价了烃源岩生气过程及甲烷碳同位素的演化情况。沙河子组泥岩和煤的生气门限深度分别为2100m和1750m,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别为0.7%和0.6%;沙河子组泥岩和煤于登娄库组沉积时期开始生气,在泉头组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为生气高峰期,累计生气量分别为201.37×1011m3和88.39×1011m3,平均生气强度分别为250×108m3/km2和100×108m3/km2。徐深1井营城组天然气藏中平均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煤成甲烷、泥岩成甲烷的累积碳同位素值之间,与泥岩成甲烷的累积碳同位素值较为接近,反映出该气藏与沙河子组煤系地层(泥岩及煤)具有亲缘性,且泥岩的贡献大于煤,气藏属于长期聚集而成。  相似文献   

4.
罗腾  郭拥军  郑苗  蒲迪  邬国栋  李霞  胡俊  金诚 《油田化学》2022,39(4):636-650
为了探究吉木萨尔页岩油乳化严重的原因,首先将吉木萨尔油田稠油分离成胶质、沥青质、剩余分3 个组分,然后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原油及其胶质的元素组成,采用高分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分别对原油及其胶质中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页岩油的胶质含量为 43.19%,沥青质含量为0.31%,剩余分含量为56.5%,其中,胶质中的N含量是原油的2.3 倍左右,胶质中O和S含量是原油的1.82 和1.29 倍,说明吉木萨尔原油的主要乳化活性成分来自胶质。在负离子(-ESI)模式下,原油和胶质中非碱性极性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均为200~600 Da,质量中心在m/z=350 处;主要检测到了咔唑类(N1)、咔唑类氧化产物N1O1和N1O2及石油酸(O2)和酚类(O1)化合物,各组分含量大小顺序为:N1>N1O1>N1O2>O2>O1。由于N1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导致了原油的乳化和缚水能力增加;此外N1的氧化产物N1O1和N1O2增加了原油的亲水性、极性和乳化性。O2和O1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原油的乳化能力。在正离子(+ESI)模式下,吉木萨尔原油及其胶质的碱性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150~640 Da之间,原油的质量中心在m/z=350 处;胶质组分的质量中心在m/z=340 处;主要检测到N1和N2两种含氮化合物。其中N1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结构可能为八氢吖啶类、八氢菲啶类、喹啉类或异喹啉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在高温下微溶于水或亲水性增加,将导致原油在 高温下乳化性增强。因此,导致吉木萨尔页岩油乳化严重的主要表面活性物质为原油胶质中的含氮极性组分及其氧化物,此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易在界面上吸附,促进界面张力降低,并且增强界面膜强度,导致乳状液稳定性增加,乳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成胶时间可调、 耐温抗盐性能好的高强度铬冻胶, 通过加入能显著改善成胶效果的添加剂研制了能满足 50数 90℃油藏温度的铬冻胶调剖剂。采用强度代码 GSC法和突破真空度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和交联剂重铬酸钠 (Na2Cr2O7) 加量、 还原剂 Na2SO3和硫化物 HN质量比、 温度和矿化度等因素对铬冻胶成胶时间和冻胶强度的影响, 并考察了冻胶体系对岩心的封堵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 随 HPAM加量的增大, 冻胶成胶时间缩短, 强度增大; 随 Na2Cr2O7加量的增大, 冻胶成胶时间缩短, 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随 Na2SO3和硫化物HN 质量比的降低, 冻胶成胶时间延长, 强度降低; 铬冻胶的最佳配方为: 0.5% HPAM、 0.24% Na2Cr2O7、 0.16%Na2SO3和 0.30% HN; 体系中添加 HN后, 成胶时间由 5 h延长至 17 h, 冻胶强度(突破真空度 BV值)由 0.076降至0.070 MPa; 温度升高, 冻胶成胶时间缩短, BV值增加; 矿化度增加, 冻胶成胶时间延长, BV值降低; 对高渗管的封堵率大于 96%, 可提高原油采收率 21.6%~22.8%。冻胶的耐温抗盐性良好, 热稳定性较好, 适合矿化度低于50 g/L、 温度为 50数 90℃油藏的调剖堵水。图4表6参15  相似文献   

6.
 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研究了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催化脱酸反应,对反应后的液体产物和催化剂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比了环烷酸在不同催化剂上的脱酸效果和反应产物。结果表明,分子筛催化剂的脱酸率几乎达到100%,金属氧化物的脱酸率在92%以上;环烷酸的脱酸产物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在分子筛催化剂上脱酸反应主要生成 CO,在金属氧化物上主要生成CO2;虽然同为碱金属氧化物,环烷酸在MgO 和CaO 上的脱酸反应过程明显不同,CaO 在反应过程中自身会变成 Ca(OH)2、CaCO3和环烷酸钙,但MgO 没有变化;环烷酸在γ-Al2O3上的脱酸率高于CaO 和MgO,CO2也是主要的脱酸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走资源节约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将走资源节约型工业化道路纳入基本国策体系;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和完善企业利用资源的法律和标准以及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源节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节约;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持续利用的国际产业分工;加强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资源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双滴法、尿素法和超声波法合成镁铝水滑石 LDH-CP、LDH-UR 和 LDH-US,以 XRD、N2吸附-脱附、TG-DSC 和 Hammett 碱强度-碱量表征它们的物化性质,以催化原油酯化脱酸反应评价它们的催化性能,并推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兼具高结晶度和高碱量的水滑石具有最佳的催化酯化活性,既能使醇生成强亲核性的 R1O-,又避免了导致副反应的游离 R1O-的产生。LDH-UR 结晶度最高,但碱量最低;LDH-US 碱量最高,但结晶度最低;LDH-CP兼具高结晶度和高碱量,有最高的脱酸活性,可将绥中原油酸值从3.72 mgKOH/g 降到0.40 mgKOH/g 以下。  相似文献   

9.
 在超临界 CO2(简称 scCO2)反应介质中,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PO)的 H2O2转化率,PO 选择性和 H2O2利用率要高于在传统甲醇介质中的,但是仍存在 H2O2分解和 PO 选择性较低等不足。系统研究了添加 NaOH、NaHCO3、Urea 和(NH4)2CO3碱性组分对 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体系加入各种碱性组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 PO 选择性,但加入 NaOH 和 NaHCO3会使H2O2分解加剧,而加入 Urea 和(NH4)2CO3则能缓解 H2O2分解,其中(NH4)2CO3的效果最好;反应体系加入0.054 mmol 的(NH4)2CO3后,H2O2转化率、PO 选择性和 H2O2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7.0%、 96.8%和98.2%,从而解决了该反应在 scCO2介质中存在的H2O2分解和 PO 选择性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作为钻井完井液的甲酸铯及其他甲酸盐盐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铯及甲酸铯简介;盐水密度;结晶温度;碱度和活度;沸点和汽化压力;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电阻率;放射性;热稳定性;吸水和解吸水;抗腐蚀性;润滑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长焰煤、气煤、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吸附CH4、N2和CO2单组分气体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煤级煤吸附3种单组分气体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差异性,发现CO2/CH4和CH4/N2值随煤级和平衡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并非简单的2倍关系。之后评价了几种常用吸附模型模拟煤吸附不同气体的效果,所选模型包括Langmuir方程、BET方程、D—A方程和D—R方程,优选出了更适合于描述煤吸附气体行为的吸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1时的D—A方程更适合于描述煤吸附CH4行为,Frendulich方程和Henry方程则适合于描述低煤级煤吸附N2行为,而所选用的模型都不能合理解释无烟煤吸附CO2的等温线在高压时出现的上翘现象。研究成果在煤层气的资源评价、产能预测、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以及CO2在煤层中的封存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助剂对WP/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渍法和H2气流中磷化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 30%WO3和各种不同含量Ni、Co、V助剂的WP/γ-Al2O3, 并采用XRD、NH3-TPD、XPS手段和高压微反装置对它们进行表征和催化活性评价,考察助剂Ni、Co和V对WP/γ-Al2O3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适量的助剂Ni(3%~5%)、Co(5%~7%)和V(1%~3%)能够改善WP/γ-Al2O3催化剂表面上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增加WP/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助剂Ni和Co的加入使WP/γ-Al2O3催化剂表面上低价W物种数量增多.而助剂V的加入使WP/γ-Al2O3催化剂表面上低价W物种数量减少. 在高温(360℃)下咔唑加氢脱氮(HDN)反应中和低温(300℃)下的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反应中, WP/γ-Al2O3催化剂分别具有优良的HDN和HDS活性. 含有更高的DBT的HDS活性. 在较高温度(360℃)下DBT的HDS反应中, 含1%V的V-WP/γ-Al2O3催化剂的HDS活性高于WP/γ-Al2O3催化剂. 助剂Ni和Co明显促进了WP/γ-Al2O3催化剂在咔唑HDN反应中的活性, Ni助剂的助催化作用比Co更明显.含7%Ni的Ni-WP/γ-Al2O3催化剂和含5%Co的Co-WP/γ-Al2O3催化剂在300℃咔唑HDN反应中HDN活性很高. 加入1%的V可以提高WP/γ-Al2O3催化剂在咔唑HDN反应中尤其在360℃下咔唑HDN反应中的HDN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甲酸、甲醛、长链伯胺、环氧氯丙烷、甲醇和三氯甲烷为原料制备3种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2,2''-硫酸钠-3,3''-烷基二甲基氯化铵)-N,N-丙烷基]甲胺(C12SAPA、C14SAPA和C16SAPA)。方法 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不同疏水链长度的表面张力、Krafft点和热稳定性,考查了3种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抗温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通过FTIR和1H-NMR确认了目标产物的合成。结果随着疏水链从C12H25 增加到C16H33,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γCMC表面张力增加。随着疏水链的增加,Krafft点增加,在9 ℃以上具有良好的溶解性。3种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APA、C14SAPA和C16SAPA)的抗温能力分别可达153 ℃、157 ℃和150 ℃;抗盐性大小为:C14SAPA>C12SAPA>C16SAPA,C14SAPA抗盐性达到 5×104 mg/L。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大小为:C12SAPA>C14SAPA>C16SAPA,C12SAPA和C14SAPA效果更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达到10-2的数量级。模拟油藏地层环境下,3种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别可提高采收率12.63%、10.91%和9.87%。结论合成的3种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界面活性和驱油性能,在油藏提高采收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  相似文献   

14.
川渝地区勘探开发“三高”气田的安全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达胜 《天然气工业》2007,27(8):115-117
“三高”(高含硫、高产量、高压力)气田勘探开发是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风险大,危害程度高。根据“风险处于受控状态就是安全”和“风险=危害程度×频率 ”的理念,“三高”气田的安全开发主要解决风险的控制问题,如果将风险失控的发生频率控制为零,“三高”气田的勘探开发风险也将降为零。事故和教训中得到的安全启示是: ①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是勘探开发“三高”气田的安全基础;②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是开发“三高”气田的安全保障;③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是重要安全措施;④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联动应急救援,以完善应急救援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三分量感应测井的正反演理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规感应测井仪器只有Z方向的线圈系,只能测量水平方向的平均电阻率。三分量感应测井系统分别在XYZ方向布设了3组互相垂直的发射-接收线圈对,可直接测量地层的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在XZ平面和XY平面布设了2个交叉线圈,通过测量2个交叉分量可以得到地层的倾角和方位角,为储层评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设计了三分量感应测井系统线圈系的布局结构、排列方法和聚焦方式。通过对线圈系匝数和距离的选取、几何因子的计算以及各向异性介质的正、反演研究,使三分量感应测井系统线圈系的水平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提高,能很好地反映出地层的真实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高压反应釜中临氢条件下研究了NiMoS/γ-Al2O3催化辛烯-1与H2S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H2S含量和烯烃体积分数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对反应产物进行GC-MS分析,探讨了辛烯-1与H2S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辛烯-1与H2S反应主要生成硫醇类和硫醚类化合物,辛烯-1本身还会发生加氢饱和反应和双键迁移异构化反应。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产物中的硫醇硫和总硫的量均逐渐减少,同时促进了辛烯-1的加氢饱和反应。反应体系中H2S的含量越高,产物中硫醇硫和硫醚硫的含量越大;而且H2S还会促进辛烯-1的双键迁移异构化反应,抑制辛烯-1的加氢饱和反应。随着反应体系中辛烯-1体积分数增大,产物中总硫的含量不断增大,而硫醇硫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此外,辛烯-1的异构化产物和加氢饱和产物也会随之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7.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 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刻画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薄隔层”对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量、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CO2碳同位素组成和 3He/ 4He值分析表明,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藏中的CO2皆为幔源成因。在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松辽盆地CO2在含量、层系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在层位上,CO2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和泉四段;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其平面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伴生关系。幔源CO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决定了气藏中CO2的含量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幔源CO2的运聚通道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建立了松辽盆地含CO2天然气藏的“三阶段”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微型连续床式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催化裂化催化剂吸附烟气中 SO2、NOx的性能。当SO2、NOx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800和1900 μL/L、反应温度为220℃、微正压操作时,新鲜吸附剂90%的SO2脱除率维持在140~200s,70%的NOx脱除率维持在220~470s;吸附容量为11.4~16.2 mg/g。SO2、NOx与吸附剂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方式相作用;吸附运转剂表面的S和N分别以SO2-4和 NO-3存在。  相似文献   

20.
ú�Զ�����������������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3种不同煤级煤样对纯组分CO2、CH4和N2气体和不同配比浓度的80%CH4+20%CO2 、80%CH4+20%N2、50%CH4+50%N2和20%CH4+80%N2二元混合气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煤对混合气体的吸附特征及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分析了多组分气体实验中游离相中气体组分变化规律。认为:①不同煤级煤对多组分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形状和其单组分的曲线相似;②混合体系中煤的吸附特性受吸附质气体原始含量、物理化学性质和煤的变质程度控制;③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越高,其吸附量就越小,其它组分降低某一组分的吸附量因其吸附性质的不同影响程度不同。本工作为煤层气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