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斌 《机电元件》2006,26(2):23-25
弯式电连接器注射模,需要对具有90°角的弯式插针的一致性进行定位和校正。通过对模具结构方案、模具工作过程、卸模过程的详细分析和论述,介绍了一种解决此类塑料件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起超  周真 《电测与仪表》2013,50(11):106-109
为了有效提高超声电机的机械输出性能,研制了一种微小型贴片式纵弯复合激励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该电机由圆筒和一个纵弯复合换能器组成,换能器位于圆筒的外侧壁上,换能器由一对弯振压电陶瓷片、一对纵振压电陶瓷片和前端为变幅杆的长方形铝块组成。对电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机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实现了电机两个基本振动模态特征频率的简并。对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测试结果表明,换能器的纵振、弯振和圆筒弯振模态之间均实现了很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3.
当前,吸风、送风等离心式风机已趋向于采用后弯式叶轮,并出现了不少高效后弯风机。但在低效老式风机改为高效后弯风机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甚至非常困难。因为由前弯风机改为后弯风机,叶轮的压头系数H下降很多,将由0.6~0.9下降至0.4~  相似文献   

4.
介绍采用级式编程技术的方法,并具体运用在板簧热弯机实现自动控制。实践证明,采用级式编程技术,控制软件与工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编制和调试效率高。与梯形图相比软件语句少,扫描时间短,实时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频推弯式弯管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大型弯管设备,是比较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各地在研制和使用中己经取得很好的成果。另一方面中频弯管机作为一种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西德、捷克和日本对电磁感应局部加热的弯管方法曾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当西德刚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时,由捷克发明的这种方法通过一家荷兰公司达到了生产成熟阶段并向全世界广泛推广。西德第一台中频弯管机于1971年问世。华北电力学院中频弯管机研究设计组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研究、设计液压推弯式中频弯管机床。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和测试实验,先后设计出Zw813、Zw325、Zw529三种型号的中频弯管机床,其中Zw813经测试鉴定已投产使用,Zw325经测试鉴定已定型待造。为贯彻双百方针,适当反应不同意见以活跃学术空气,同时刊登“中频推弯式弯管机设计和使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供讨论。采用中频弯管机与一般弯管方法弯管后,在弯头处钢材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强度性能,目前正进一步试验鉴定中。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研制的硬母线压波弯专用工具背景技术、设计原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在硬母线加工用具技术领域中,所研制的新型硬母线压波弯专用工具可有效减小硬母线压波弯次品率,节约硬母线材料费用,且灵活、高效、可操作性强,培训效率高,解决了传统的母线压波弯方法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目前运行的200MW锅炉的高温再热器都为悬吊式再热器,由于锅炉设计和制造原因造成高温再热器顶棚梳形弯板处结构不和理,常使高温再热器管在顶棚梳形弯板内产生裂纹泄漏,由于裂纹位置非常隐蔽,在大修和小修中采取常规是无法检查的,发现高温再热器管顶棚梳形弯板内的裂纹是锅炉“四管”防磨防爆工作中的难点。在本文中根据对盘县发电厂^#1炉高温再热器顶棚梳形弯板处裂纹原因分析,提出了高温再热器顶棚梳形弯板结构改造的方法,并在盘县发电厂^#1炉上得到了成功运用的运用,有效地避免了裂纹的产生。该改造方法对国内同类锅炉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出一种四悬臂复合换能器行波超声波电动机,提高了超声波电动机的输出力矩和性能。该电机由4个换能器、圆筒和转子组成,4个换能器均匀地分布在圆筒四周。通过控制输入激励信号,实现在圆筒上激励出在时间上相差π/2的纵弯模态行波,通过圆筒上齿和转子耦合使转子产生运动。在分析电机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纵弯复合换能器式圆筒行波超声波电动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模态进行分析,最终实现电机纵振和弯振的复合模态简并。  相似文献   

10.
大推力推挽纵振弯纵复合直线超声电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大功率夹心式纵弯复合直线超声电机。电机定子主体结构由2个小端相连的指数形变幅杆组成,并在连接处设有驱动足。纵弯振动叠加并在驱动足处产生具有驱动作用的椭圆轨迹。在经典变幅杆理论和变幅杆弯振的传递矩阵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各结构参数变化对纵弯谐振频率变化的灵敏度,选取敏感度最大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将电机的纵弯频率简并至27.476kHz。有限元仿真和阻抗特性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讨论分析了纵弯振动间的耦合作用并提出带耦合环节的等效电路模型拓扑结构,并利用单相驱动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电机样机的最大速度为1280mm/s,最大推力为45N。  相似文献   

11.
自主开发的拉弯式液压成排弯管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可弯管屏形状复杂,还可校正管屏、造价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电机端部绑扎一般还是采用人工串入扣环式绑扎,即先算一下绑扎线的长度,剪下来穿入弯针,然后进行扣环绑扎。这种方法工时较长,绑错了拆除不便,余下的线头不能用。  相似文献   

13.
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中的直角过渡往往对电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优化后也无法保证得到理想的指标.采用金属弯管结合同轴电缆作为过渡载体,相当于把"弯式"连接器变为"直式"连接器,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文章在介绍该结构连接器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同时,提出了后续的推广应用范围和前景,可供该领域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厦门嵩屿电厂引进型控制循环1025t/h炉屏式再热器进口联箱,在安装过程中联箱沿轴向中部下弯达45mm,直线度严重超标。在现场采用局部加热校正的方法获得成功,从而消除了设备隐患,保证了安装质量和关键工期。  相似文献   

15.
正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费用和时间影响的变压器母线排平行顶弯方法,通过采用优化模型可以找到经济和速度的最佳结合点,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铜排主要应用于变电站10 k V与35 k V变压器母线排制作,有时接地网铺设也采用铜排。由于变压器安装位置与开关室位置的不确定性,有时需要对变压器母线排进行顶弯处理。廊坊供电公司目前工作现场大都依据工作经验进行顶弯,顶弯角度主要通过实际观察,所耗时间基本没有考虑。基于此,本文提出一  相似文献   

16.
输电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在线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避免由输电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引起的导线断股事故,设计了一套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导线的微风振动信息。系统采用悬臂梁式传感器测量导线的弯曲幅度,并根据弯曲幅度,采用峰峰值法和快速Fourier变换(FFT)等方法,计算出导线振动的频率与振幅以及导线的动弯应变。研究表明,悬臂梁式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频率1~150Hz的小幅振动信号,峰峰值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导线微风振动的振幅,而快速Fourier变换可以准确计算出导线振动的频率。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该系统采用的测量方法和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出导线的动弯应变值,并能实现输电线路疲劳故障的预警。  相似文献   

17.
抽水蓄能电站是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调节设施,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抽水蓄能电站运维和收益。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多采用基于网格的欧拉方法,但由于弯管段体型突变,导致孔口区域流场计算精度下降。为了克服欧拉法网格畸变的不足,本文尝试无网格的拉格朗日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含弯管段的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工程尺度精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GPU硬件加速,实现了工程尺度的千万级粒子数SPH模拟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对比模型试验结果,发电/抽水工况下上水库至直管段水头损失系数模拟相对误差为15.79%和19.51%,孔口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模拟相对误差为6.30%和3.20%;对比PIV测量结果,弯管段模拟结果一致性较高,但扩散段流动分离现象较明显;对比不包含弯管段的Fluent计算结果,导流锥附近无漩涡且孔口回流区域面积更小。研究发现,相较于欧拉法,SPH方法更清晰地模拟流动分离、二次流等复杂紊流现象,且在局部体型突变处模拟更贴近实际流动特征,具有较大模拟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长山热电厂两台200MW发电机采用双流环式密封瓦和双流环式密封油系统。空侧密封油系统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空侧密封油泵入口油源取自主油箱,回油返回主油箱;另一种是空侧密封油泵入口油源取自发电机和励磁机轴承回油汇集的氢油分离器下部U型弯处,回油返回主油箱。合理安排空侧密封油系统的运  相似文献   

19.
《微电机》2015,(5)
为了提高压电驱动器的机械输出性能,便于压电驱动器振动能量的传输,研制了一种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该驱动器由圆筒和两个弯振夹心式换能器组成,换能器由变幅杆和两组弯振压电陶瓷片组成,且变幅杆和圆筒采用一体结构。对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法对换能器进行了仿真,实现了换能器两个振动模态特征频率的匹配。对驱动器的基本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驱动器的螺杆最大输出速度为0.62mm/s,最大输出力为1.8 N。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电站系统工程》2002,18(2):24-24,27
自主开发的拉弯式液压成排弯管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可弯管屏形状复杂,还可校正管屏,造价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