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联网时代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建筑设计师打开了新思路,如纺织新材料与室内装饰新材料、建筑领域新材料正逐步进行交叉与融合。通过探讨纺织材料在建筑中的设计案例,发现新型纺织材料不再仅作为建筑中的装饰性元素或建筑空间的表面附加元素,而是作为具有塑造室内空间、装饰美化室内空间和优化室内吸音能力的新型建筑用材料;纺织材料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具有人性化、艺术化和可持续化等特性。纺织材料在建筑中的创新应用不仅体现了纺织材料与建筑的新关系,还体现了人类主体和建筑对象之间逐步形成的新型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2.
介绍纺织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建筑用纺织纤维及其针织结构以及纺织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型方法。论述针织增强结构在建筑膜材领域的优势,指出该类材料在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三维间隔织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纺织材料。文章介绍了经编和纬编间隔织物的编织工艺和织造方式,归纳了间隔织物作为新型材料在垫用、服用、车用、建筑、农用、过滤、包装等方面的常规应用,重点讲述了三维间隔织物在可穿戴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包括传感器、电容器、发电机、纺织天线等智能器件,为间隔织物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14,35(2):89-0
医用纺织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功能性纺织品。医用纺织材料的用途广泛,生产技术涉及纺织、材料、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目前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最高的行业之一。本文分析了研发策略在开发医用纺织材料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对市场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不同市场的研发策略和产品定位原则,并根据医用纺织材料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现实可行的研发流程,对成功开发医用纺织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建筑用经编材料的研究现状,探讨经编轴向织物、经编间隔织物和经编网眼织物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阐述目前适用于建筑用经编织物的纤维原料特点和应用范围。指出由于经编织物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灵活多样、组织结构独特和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并且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基于此,提出经编织物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并给出建筑用经编材料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建筑用纺织品的特点与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就建筑用纺织品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更多节能环保、轻质、耐用,并具有各种功能性的建筑纺织品必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中,建筑与纺织品的结合将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7.
介绍纺织材料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发现: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用纺织材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部分企业补齐产业短板;随着该领域纺织材料向生态环保化、智能化和新型化发展,相关评价体系及国家标准需要完善;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建筑环保化的不断推进,由于缺乏相应的绿色评价体系,部分具有绿色建材因子的新型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在新型纺织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晓龙  曹建华  窦峰 《丝绸》2005,(2):40-4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的纺织材料不断面世。作为21世纪最重要技术之一的生物技术,在新型纺织材料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国内外新型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纺织材料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纺织材料在医学及保健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纺织生产技术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文章对纺织材料在医学和保健卫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叙述了医用和保健卫生用制品的种类、功能、生产方法和所用原料。  相似文献   

10.
刘茜  陆梦 《中国纤检》2011,(14):84-86
凝胶是由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和充塞在高分子链段间隙中的介质构成的一种物质,目前已经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逐步运用到各行各业中。本文介绍了水凝胶及气凝胶材料在智能及功能纺织品开发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浅析智能纺织品的评价方法。介绍了目前应用于纺织领域的相变调温纺织品、形状记忆纺织品、变色纺织品和自清洁纺织品开发与应用现状,对目前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价。指出:评价相变调温性能时要将差示扫描量热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评价形状记忆效果应将折皱回复角法与主观评价方法相结合;对于超疏水整理自清洁织物,需要对其宏观表面结构和微观表面性能进行补充研究;评价变色性能时可通过分光测色仪、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仪等测试方法实现。认为: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借鉴相关纺织品测试方法,基本可表达出智能纺织品的特性,但目前尚无专用测试仪器,不能完全表达其特性,需要规范测试方法并制定测试标准,加大力度研发测试专用仪器。  相似文献   

12.
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问题及调整思路(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全国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服装面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产品结构调理听指导思想,并指出在调整产品结构时要注意服装、装饰及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结构比例的合理化;要扶持品牌产品的生产;要改变纯棉制品的面貌;要开发化学纤维高新技术制品和绿色生态纺织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全国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服装面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产品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在调整产品结构时要注意服装、装饰及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结构比例的合理化;要扶持品牌产品的生产;要改变纯棉制品的面貌;要开发化学纤维高新技术制品和绿色生态纺织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我国现有棉织品的环境特性,提出对棉织品进行生态设计的方案。基于产品生态设计的原则和棉织品的环境特性,将生态产品设计过程分为生态原料的设计、生态工艺设计、生态销售设计、生态使用设计、生态处理设计,并对生态设计后的棉织品重新进行生命周期评价,与现有棉织品的环境影响负荷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在对棉织品进行生态设计后,其对环境的影响显著降低,并建议将环境影响负荷指标EIL=0.484作为衡量棉织品是否环保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微波灰化-原子荧光测定纺织品中的痕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峰  乙小娟  刘丽萍 《印染》2002,28(9):33-34
纺织品中的砷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安全卫生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微波灰化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用原子荧光光谱进行测定,并与原子吸收法和GB/T5009.11-1996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该法回收率为84.21%-100%,检出限为0.2022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7.1%-8.6%。  相似文献   

16.
纺织品中残留有机汞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书琴  谭巧娣 《印染》1996,22(6):28-30
本文介绍了定量测定纺织品中残留有机汞的方法。织物样品在0.5M盐酸溶液中酸化,以四氯化碳萃取后再用半胱氨酸溶液反萃取,萃取物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以镉离子为催化剂,用氯化亚锡还原为游离汞原子,再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经试验论证,该方法用于各种纤维织物试样制备无干扰,且快速、精确、操作简便。本方法在有机汞含量0.02~0.70μg范围内,对纺织品最低检出量为0.1μg/g(以取样1g计),方法回收率为92.9%。  相似文献   

17.
绿色浪潮,绿色纤维和绿色纺织品(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平 《印染》1999,25(11):33-35
2 绿色纤维 有关“绿色纤维”的定义目前尚无确切的说法,但从纺织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无非涉及这些方面:(1)纤维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未受污染;(2)纤维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纤维制成品在失去使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可在自然条件下降价消化,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4)生产纤维的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掠夺性的资源开发;(5)纤维对人体具有某种保健功能。诚然,到目前为止,要找出一种能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绿色纤维”尚不现实,但人们在开发能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要求的“绿色纤维”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有些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绿色纺织品及相关的染料(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荣圻 《印染》1999,25(6):38-42
2 绿色纺织品2.1 绿色消费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9.
纺织品卫生整理(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宗鲁 《印染》1995,21(3):33-37
文章介绍了各类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和纺织品卫生整理的发展,分门别类地对各种整理剂及其应用作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文章还进一步研究了卫生整理剂对人体的安全性问题和抑菌、杀菌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新世纪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群锋 《印染》2000,26(7):49-50
新世纪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在纤维方面将采用各种功能性的新产品,化学纤维的生产向无害经、环保化发展;天然纤维则利用高科技基因研究成果,提高纤维的品质;织物的纺纱和织造采用多种纤维的混纺和不同纱线的交织,生产多形式、多组合的面料;印染后整理则采用“绿色”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