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城市水利工程规划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前景和基础,城市水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桂林市中心城环城水系水利工程规划,分析了目前城市水利规划的特点,提出现代化的城市要从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妥善处理各项建设与水利的关系。应将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排涝效益的同时如何发挥其改造环境及增加旅游效益作为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黄泛平原古城“环城湖”与城市防洪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泛平原为研究背景,以该地城内形态相似的“环城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构成要素、历史成因、演变过程、空间格局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环城湖”在黄河洪水与泥沙作用下的生成机制与演变规律.认为:古城“环城湖”是特定自然条件下黄河泛滥引起生态环境改变与古代城市营建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古城营建过程中承担着泄洪、排涝等防洪减灾功能,并在当今城市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了解古城“环城湖”的形成过程与演变机制,才能重新认识和定位“环城湖”的当代价值,从本质上把握古城“环城湖”的特色与精华.  相似文献   

3.
水系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通过对涟水县水系存在问题的梳理,结合涟水特点和城市总体规划,从防洪、排涝、水环境、水景观及水文化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以期指导涟水城镇水系建设,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水系环境。  相似文献   

4.
《安阳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2000—2010年)》运行10年来,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安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该规划在指导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中出现了理念滞后、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支持等问题,根据安阳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现状,提出了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建设,力争使安阳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并开展对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人工湿地。加强对城市水系环境治理,构建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水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水系连通性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城市水系的治理框架,首先分析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引起的主要水问题;根据城市水系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提出了水系连通性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以及城市主要水问题,探讨了城市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骨架,其连通性有利于解决防洪排涝,缓解水资源短缺,修复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最后,基于城市水系连通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与治理框架,包括水系连通问题的诊断,水系连通性的评价,工程治理措施以及优化管理方法等4个方面,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互联网+)7个方面,依靠现有防洪排涝安全体系,利用环城古运河特点,在水安全前提下将北新河相对封闭,形成“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独特水系。以“动态净化、清水配水”的总思路代替“泵站调水换水”,应用“内治外补,标本兼治”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新理念,全面打造环城古运河风光带。  相似文献   

7.
水系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桂林水系思想重点在于在峰值负荷时给水以更多空间,实现峰值蓄水和季节性蓄水。本文针对当前多数城市化建设面临的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现代桂林内涝积水原因、古代桂林水系格局及其排涝优势和古桂林水系思想在现代桂林水系中的典型应用,给出了基于古桂林水系的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谢三桃 《中国水利》2009,(13):49-50
合肥市环城水系特指环绕老城区的河道、水景公园等相关水体。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逐步调整变化.目前环城水系的北段至东段属南淝河干流的一部分,西段与南段因地形及城市道路被分割成了黑池坝、琥珀潭、雨花塘、银河、包河五处相对独立的水体,同时,老城区内东有逍遥津公园、西有杏花公园两处湿地公园分别与南淝河、黑池坝相邻。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环城水系沟通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市环城水系由雨花塘、银河、黑池坝、琥珀潭、包河及杏花与逍遥津公园组成,犹如一条绿色项链环绕合肥老城区.由于地形和城市建设等原因,上述水域被分隔为10块彼此不相联通的孤立水体,水体自然更新能力丧失,水环境逐步恶化.为改善合肥宜居环境,拓展滨水景观和提升城市旅游品味,本文提出了环城水系沟通、中水回用、生态补水、水景塑造、生态修复等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城市治涝水利工程系统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原有水系被打乱,致 使调蓄功能削弱,排涝出路不畅。其防涝方略为:按城市发展规划区分重点保护区与一般保护地区,分别 采用不同的治涝标准:调整水系,理顺排水出路;增设出江口门,相应提高排涝标准;充分利用排涝圈内 河道调蓄容积,削减洪峰流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一方面城市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依赖性和要求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不断的侵占、排放污染物,使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城市水系中河道、湖泊、滩地等被占用现象仍十分普遍,水污染状况也日益加重,带来的河道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十分严峻。因此,宣城市城市水系规划在完善水系布局、强化各级河道工程、充分发挥水系防洪排涝功能的同时,也着重考虑和研究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水生态环境现状的科学剖析基础上,通过水环境生态建设方案,以期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和美化环境,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巩义市生态水系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证防洪排涝、优化区域水资源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巩义市生态水系建设立足城市水系现状和城市发展需要,通过完成雨洪综合利用、河道整治、水系供水、水生态保护、坞罗水库水源地保护、景观等工程建设,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将河流构建成一条生态文化景观廊道,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城市水系的联通被打断,水系河湖的整体蓄水能力下降,导致遇到强降水天气时,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增加,而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文章首先进行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概述,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菁 《中国水利》2014,(22):21-23
<正>一、问题的提出河流水系是由源头、干支流、湿地、联通湖泊、河口尾闾等组成的一个连续、贯通的水系,具有完整的生命形态。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城市与农村相比对防洪排涝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与之相悖的是大量填埋河、湖、湿地,破坏了原有水系的整体性、连通性,缩小了蓄水排洪的水域与通道,破坏了原有水系的生态  相似文献   

15.
以南沙明珠湾区水系规划为对象,研究城市水系竖向标高系统。进行水利计算,初定防洪规划下的的布局与堤防高程,确定防潮堤结构形式为超级堤,对滨海城市防洪(潮)堤防结构形式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采用“调蓄、自排、抽排”等多种排涝模式相结合,确定平时内河涌管控水位和排涝安全管控水位,实现了河涌多种功能之间的协调和衔接,这对满足水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河涌多功能要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营市广利河整治途径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利河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整治,完成了截污导污治污工程、建源引水工程、河道整治工程、驳岸工程、沿岸绿化景观带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等建设,不仅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而且形成城市水系景观效果,实现了"大河与大海相连、城市与水系共生、河水清澈两岸碧绿、人与水相谐相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某县城环城水系工程为例,阐述平原地区城市水系的布置原则、线路选择、纵横断面设计、蓄水位分析及蓄引提水建筑物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气候、降雨和地貌是天然水系和雨洪形成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伴随着中部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城市面临着排涝格局结构性失衡、自然排涝体系结构性损毁以及对城市管网的过度依赖等困境。城市内涝已是严重的现实问题。本文选取河南焦作、周口和濮阳等城市案例,从内涝安全的角度,追溯城水空间演进过程,提出城水空间结构从古至今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历史水系的结构性修复对现代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最后提出建立基于内涝安全的城水空间结构规划管控体系,建议将城市历史水系普查纳入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范畴,有条件地保护和恢复城市历史水系,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城水安全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城市环境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近两年来桂林市以“水”为核心开展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改造取得极佳效果 ,开创了我区城市环境水利建设的新篇章 ,推动着桂林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过渡。结合水利专业特点 ,介绍桂林城市建设中的最大项目———中心城环城水系的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唐县以城区水环境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环城水系工程,在建设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工程依托当地现有的洼地、坑塘和沟渠系统,采取“城市河道公园化”的治水模式,逐步实现了水库湖泊相通,水源内外循环,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