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莫代尔/珍珠改性粘胶/壳聚糖55/30/15 9.8tex赛络集聚混纺纱的纺制工艺。通过介绍莫代尔纤维、珍珠改性粘胶纤维、壳聚糖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包混和条混的混和方式,分别制成壳聚糖纤维纯纺预并条和莫代尔纤维珍珠改性粘胶纤维混和预并条,再经过三道混并制成符合混纺比要求的熟条。对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配置,采用赛络集聚纺纱技术,成功纺制出赛络集聚混纺纱。认为:壳聚糖纤维硬并丝多,纯纺生条较困难,要采取特殊的前纺工艺流程;细纱工序要及时清洁网格圈,合理选用钢领和钢丝圈,才能使产品质量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腈纶粘胶赛络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腈纶粘胶赛络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针对H616抗起球腈纶和粘胶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选择适宜的工艺流程及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重点解决了棉卷黏卷、梳棉难分梳、纤维混和、赛络纺工艺配置等问题,最终保证了腈纶粘胶赛络纺针织纱的顺利生产,其成纱质量也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出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针对改性粘胶纤维的特性,采用条混工艺,通过调整并条胶辊处理方法,防止纤维缠绕,合理设置粗纱张力,防止粗纱意外牵伸,优选细纱罗拉隔距、压力棒隔距块及钢丝圈型号,使得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得以顺利纺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多功能改性腈纶/粘胶60/40 12.5tex赛络针织纱的纺纱工艺。根据多功能改性腈纶短纤维的特点,对其进行预处理,重点解决了纺纱过程中静电缠绕的问题;合理制定各流程工艺参数,优选纺织配件,控制好车间温湿度,最终顺利纺制出多功能改性腈纶/粘胶60/40 12.5tex赛络针织纱。认为:多功能改性腈纶混纺纱织出的织物具有吸湿发热、生物安全、轻柔保暖、抑菌防臭的效果,产品质量满足了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5.
白竹炭粘胶/粘胶/棉混纺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纺制白竹炭改性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棉纤维混纺纱,针对各种纤维的性能特点,采取用白竹炭粘胶、粘胶纤维、棉纤维分别制条的纺纱工艺,并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纺纱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混纺纱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毛纺科技》2021,49(7)
为开发环保、舒适、功能性纱线,介绍了线密度为1.0 dtex的火山岩腈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粘胶、新疆棉的特点,探讨了粘胶/火山岩腈纶/精梳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根据4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采用将粘胶、火山岩腈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合纺制成预并条,再与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条的混合方法,控制混纺比例为粘胶/火山岩腈纶/精梳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20/20/10。另外,改进了各道工序的技术措施,开清、梳棉工序适当降低运动机件速度,并条工序温度为24~32℃,相对湿度为65%~70%,成功开发出线密度为14.7 tex粘胶/火山岩腈纶/精梳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多组分混纺纱。  相似文献   

7.
探讨精梳棉/Richcel/麻浆蛋白改性粘胶混纺纱的生产要点。介绍了Richcel纤维、麻浆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物理指标。采用先将Richcel纤维和麻浆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原料混和制成预并条,再与精梳棉条进行3道混并;通过优化工艺配置、控制原料回潮率及各工序的温湿度、专件器材选用等工作,顺利纺制出精梳棉/Richcel/麻浆蛋白改性粘胶纤维60/25/15 14.7tex混纺纱,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认为:控制混纺比均匀、减少纤维损伤和防止出现"三绕"现象等,是开发此混纺纱的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8.
探讨优化壳聚糖改性粘胶棉混纺纱混纺比.根据壳聚糖改性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七种混纺比设计的壳聚糖改性粘胶棉混纺纱的条干、断裂强力、毛羽指数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提出了壳聚糖改性粘胶棉混纺纱适纺性能较佳的混纺比为35/65、65/35和80/20.  相似文献   

9.
探讨多组分赛络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介绍了莱赛尔、粘胶、亚麻和有色涤纶的性能特点及物理指标;莱赛尔纤维单独制成生条;其余4种纤维混和后制成混和生条;采用三道混并工艺,保证几种纤维的混纺比例;采用赛络纺技术,保证成纱表面光滑,毛羽少,条干均匀,最终顺利生产出了莱赛尔/粘胶/亚麻/蓝色涤纶/红色涤纶40/30/20/7/3 14.5tex赛络混纺纱。认为:针对各组分纤维特性配置工艺,可以保证混纺纱的顺利生产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国外进口粘胶价格波动较大且易出现缺货断货现象,为探究产量与质量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内粘胶纤维对国外粘胶纤维的可替代性,选择与粘胶纤维性能相近的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互补性较强的涤纶纤维分别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实验,采用相同纺纱工艺纺制粘胶/涤纶(70/30)和精梳棉/粘胶(60/40)2种常用的粘胶混纺纱,每组纱线设计2种不同的线密度,并对比国内外粘胶混纺纱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因粘胶品牌的不同,国内外粘胶混纺纱在某些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性能差异不大,因此在企业生产时,可优选价格较低的国产粘胶纤维,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探讨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合理选择生产工艺流程,优选各道工艺参数配置,有针对性地选配相关器材,络筒工序重点调节好稔接参数,保证捻接质量,最终成功纺制出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精梳棉60/40 9.7 tex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改性涤粘仿毛竹节纱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温常压可染阳离子涤纶、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和中长有光粘胶三种改性化纤开发生产混纺竹节纱,并与同配比、同号数正常细纱并捻成为竹节线,制成的织物仿毛感强、色彩独特。介绍了竹节经生产工艺流程、原料优选、各工序工艺配置、竹节参数的确定;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从产品定位入手,通过在原料选配、纺纱工艺配置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成功纺制出精梳棉/莱赛尔纤维/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50/30/20 11.7 tex集聚纱.认为:只要合理选配原料,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采用正确的混和工艺,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就可以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  相似文献   

14.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将生物质石墨烯浆料与黏胶原液共混纺丝,制备生物质石墨烯改性黏胶长丝,并对其横截面形态、红外光谱、力学性能、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添加量为2.5%时,纤维的干、湿断裂强度分别为1.85、0.90 cN/dtex,干断裂伸长率为22.33%,达到国家标准一等品要求;纤维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远红外辐射升温值为3.2℃,远红外发射率为0.89。生物质石墨烯改性黏胶长丝光滑舒适、柔软亲肤、绿色可降解,是纺织面料的优选原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棉纺设备上顺利纺制中长粘胶纤维针织股线产品,以R 19.7 tex×2品种为例,针对粘胶纤维长度较长、强力较低的特点,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开清工序采取轻打、多松、少排的工艺;梳棉工序要加强纤维转移,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并条、粗纱与细纱工序采取紧隔距、重加压、强控制的工艺技术措施,保证了顺利牵伸,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探讨改性涤纶粘胶混纺织物的生产工艺。介绍了改性涤纶纤维质量指标和织物规格;采取条混工艺,将6根改性涤纶纤维预并条与1根粘胶纤维生条混并;清棉工序适当降低打手速度;梳棉工序适当采用较大的隔距,优选针布型号;在改造的A1291型细纱机上纺制细纱,采用851双层涂料胶辊,保证成纱质量;浆纱工序优选浆料配方和浆纱工艺;织造工序采用"小张力、小开口量"工艺原则,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92%。认为:各工序优选工艺参数,重点避免错号纱、错线纱,最终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7.
吉新艳 《染整技术》2000,22(4):14-15
对提高全粘雪尼尔纱芯绒的同色性、消除白芯现象进行分析,实验,制定了一套比较可靠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锦纶粘胶粗纱包覆纱的纺制工艺和包覆纱性能特点,主要对锦纶粘胶粗纱包覆纱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在一定范围内是随包覆度增加而增加的,但当包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成纱强力就明显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探讨粘棉混纺赛络针织纱纺纱工艺。清梳工序粘胶纤维和棉纤维单独纺纱、两道并条混和保证混纺比准确;清梳联勤抓少抓,控制短绒率增加,梳棉合理配置锡林与刺辊速比;粗纱捻系数偏大控制;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偏小掌握,并加装集棉器;合理控制各工序温湿度;优化络筒清纱参数,通过以上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开发出了质量合格的R/C 75/25 18.5 tex赛络纺针织纱。认为只有做好工艺优化工作才能开发出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