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洋淀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范兰池李漱宜笔者利用1995年的水质资料,对白洋淀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白洋淀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淀水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差异较大,白洋淀的污染日趋严重。并提出了富营养化防治对策。1、前言白洋淀位于...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O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formis(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3.
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O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formis(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苇是白洋淀湿地中最重要的水生植物,面积约6000hm^2。介绍了白洋淀芦苇资源的分布、产.量情况,并分析了白洋淀芦苇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澄清水质、抑制藻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由于白洋淀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污染,所以最后围绕白洋淀芦苇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提出了白洋淀芦苇的生态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给白洋淀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为恢复白洋淀应有的功能,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严格控制上游污染源,以府河为例浅析生态治污.  相似文献   

6.
从白洋淀的历史、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白洋淀生态恶化的原因:上游水土严重流失,淀区湖盆淤积变浅;水资源严重匮乏,入淀河流多数断流;淀区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提出实现生态白洋淀的途径:将生态水利的观点贯穿白洋淀水环境治理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实现淀区的人水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在白洋淀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数据标准化信息丢失以及主成分中各系数相近造成的涵义不明确,对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很好地实现了降维的效果.将其应用于河北省白洋淀水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各观测断面中普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氨氮、总磷是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通过对各断面的水质进行综合评比,得出各站点的污染程度排序,为白洋淀区域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黄河以北输水可能产生的水质风险进行了分析,对输水干线主要节点不同输水规模下的COD、NH3-N和TP浓度进行了预测,经计算两种情景下各指标均达到Ⅲ类水目标。预测了南运河排污口不封堵和四女寺闸坝出现问题对水质的影响,分析了调水对缓解白洋淀湖库富营养化的积极作用,从排放口截污改排、突发水质污染及洪水风险防范、白洋淀综合整治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白洋淀对京津冀生态及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白洋淀湖泊生物结构的破坏和食物链的断裂,造成了草型湖泊水体日益恶化。保定市将投资近246亿元用于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白洋淀是由府河等多条河流汇入连接在一起的,目前流域内沼泽化和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明显,在一些河流汇入的地方建设芦苇湿地净化系统;对排入白洋淀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深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88-2000年的白洋淀实测水质资料,分析了白洋淀主要污染物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影响。白洋淀6─9月份污染物浓度最大,水质较差,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相对减少,各种污染物指标年际间无明显规律,但都大致呈逐年增大趋势。根据监测断面的地理位置及淀内水体流动的特点,划分出3个污染带,各种污染物沿污染带浓度均逐渐降低,从而分析出对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依据白洋淀数字化地形图,结合白洋淀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数据,对白洋淀的水温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表明:在水生生物最佳生长水位时(以大沽高程8.0m为例),(1)白洋淀水温在水平方向上(表层以下)分布具有差异,8月前,浅水区水温较高,深水区水温较低。8月后,水平温度分布不再有差异。(2)水温垂向分布呈现分层现象。7月下旬前,垂向分层由不规则逐渐向具有规则性发展,深水区分层数稍多于浅水区分层,7月底8月初,分层极具规则性。8月中旬,垂向水温达到一致,没有分层现象,9月后,又出现新的分层.(3)表底温差在8月初一直存在,浅水区表底温差小于深水区的。8月中旬,表底温差消失,9月初重新出现。(4)从动力学、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白洋淀的水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污染机理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北明珠”白洋淀已经受到污染。通过对白洋淀近年水质现状评价,得出白洋淀属有机污染型水体。分析了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对入淀河流的自净能力,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形势日益严峻,引入距离函数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结合,改进了传统的熵权法。根据白洋淀12个水域2015年5月监测数据,由改进熵权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表明:圈头水域轻度富营养化;郭里口、大张庄、留通、枣林庄、光淀张庄、关城、前塘和采蒲台8个水域为中度富营养化;王家寨、安新桥和端村3个水域为重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白洋淀所出现的生态问题.对白洋淀的生态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确保白洋淀的最佳生态体系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使白洋淀形成新的生态平衡体系,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白洋淀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状况,2012年6月和10月对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白洋淀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7种,其中枝角类最多,占总数的51.4%;各监测站点浮游动物密度为2480~7580ind/L,平均密度4160 ind/L;生物量为0.46~1.81 mg/L,平均生物量1.24 mg/L。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1.83~3.51。浮游动物损失指数表明,整个白洋淀地区浮游动物状况相对于历史数据均有不同程度变差。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状况,白洋淀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综合浮游动物生物量评价水体营养级别标准,考虑到富营养化指示物种的存在,综合评价白洋淀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12日,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在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实施华誉。但。白洋淀全域位于雄安新区境内,是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有"华北之肾"的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白洋淀长期面临着水源不足、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衰减等问题。雄安新区设立1 a多来,雄安新区管委会围绕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白洋淀的重要作用和淀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白洋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白洋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浅谈白洋淀汛后蓄水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白洋淀的重要作用和淀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白洋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白洋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白洋淀为对象,通过为期近1年的野外观测,对白洋淀典型湿地上覆水、沉积物/土壤中各种形态氮以及反硝化作用产物N2O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对氮素污染物铵态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平均去除率为77.1%;白洋淀湿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时空变化明显,夏季是其氮素转化的快速期,湖滨带是整个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素转化的活跃区;有机质、营养盐丰富的白洋淀湿地是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源,夏季N2O排放通量最大,占全年排放通量总和的62.1%,湖滨带是N2O排放的核心区,年均排放通量高达109µg•m-2•h-1。由此可见,白洋淀典型湿地系统中植被型湖滨带是氮素的一个很好的“处理器”,良好的湖滨带有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非点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技术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物产和多种生态服务,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从2003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白洋淀的大部分水域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TP、TN和NH3-N。通过对污染源的实地调查,发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白洋淀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除继续加强主要工业污染源控制外,如何实施区域环境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控制淀区污染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调查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生态施肥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态缓冲带和湿地生态系统等源头和径流控制措施来控制白洋淀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