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街巷具有展示城市个性和特色、延续城市风貌的重要作用,同时城市中的街巷起到连接城市中的各个角落的作用,因此对城市街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一座城市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建筑类型学的视角,选取苏州传统街巷和巴塞罗那兰布拉斯大道进行类型提取归纳,揭示东西方传统街巷在空间特征(尺度、肌理、建筑风格等)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曦  葛昕 《规划师》2003,19(6):15-19
在苏州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方式—庭院与街巷生活方式可以容纳现代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与人格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实现稳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现有的保护工作在概念和方式上都应进行深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古城苏州面临着来自旅游、交通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对绿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相对密织的传统街巷为苏州古城绿道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同时古城区局促街巷空间与现代出行和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传统街巷的文化与特点也逐渐丢失。本文从苏州古城区现状与问题入手,结合苏州古城区水陆双棋盘等地方特色分析及古城区绿道线路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构建苏州古城区绿道系统设想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老街区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空间组织结构,介于城市道路与城市步行空间之间的老街区具有疏通城市道路、连接城市步行空间的特殊潜质,是影响城市空间扩展最显著的空间类型。以城市老街区的街巷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在街巷中的行为模式与空间需求为研究特征,利用GIS和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分别建立建筑,街巷和地块的GIS空间数据库,分析街巷空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路网结构及其用地布局形态,结合调研数据,定性、定量分析传统街巷空间各要素间的相关性,探究建筑空间、行为需求的改变而导致的街巷空间在此过程中的演变与自组织模式,从而积极寻求城市自组织背景下老街巷空间带来的具有积极性和可交往性的空间环境的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老成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或是轻盈精巧的民居建筑,或是闲适自得的市井生活,或是精致可口的美食美味.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鳞次栉比的高楼出现的同时是许多传统街巷空间和生活文化方式的消失.成都铁像水街设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兼容并蓄,成功的打造出开放、多元、动感的高情感生活磁力场,在满足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城市记忆的复苏.  相似文献   

6.
周小丽 《华中建筑》2005,23(6):12-15
传统街巷是城市,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普遍具有的城市肌理。它反映的是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与人们的日常活动、生活方式和场所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怡人的尺度和传统街巷里带有民俗特点的生活方式,是其场所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对苏州平江路历史保护街区的街巷空间进行了分析归纳,从街巷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论证,指出只有结合空间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才能真正完成历史街区的使命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复杂的整体     
以天津老城厢鼓楼商业街坊设计为例,探讨了恢复传统历史街区的方式不应使用虚假的复古手法,而应用与传统街巷在精神上相契合的城市空间体系,来创造一个更有活力的复杂的整体.针对于当前简单和快速的城市化,这种理念所创造的慢速城市空间会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9.
陆烨 《建筑与文化》2020,(7):179-181
现今中国城市建设提倡完善慢速交通体系,以改善交通拥堵、丰富居民出行体验,彰显城市活力。文章以福州市为例,探讨传统街巷与慢行系统的结合方式,通过利用古城区内留存的大量传统街巷,形成富有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慢行核;分析不同传统街巷类型,由点及面,打造古城区传统慢行核。具体措施为:历史街区及风貌区内传统街巷形成慢行网络游览核心点;转变为干道的传统街巷形成线状慢行廊道串合各区域;居民区内的传统街巷成面状交织成网。  相似文献   

10.
街巷是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辛庄村的村落概况、街巷格局和街巷空间的类型、界面组成以及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寻找辛庄传统街巷空间构成的规律,对其他古村落的街巷空间研究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也为村庄的风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街巷是城市的"门厅",与城市"客厅"广场不同,它是一个多功能的带形城市活动空间,人们在这里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而如今,由街巷组成的城市文化肌理正遭受着现代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摧残。本文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来剖析对比南京老门东的箍桶巷与巴塞罗那的格拉西亚大道,从这两条东西传统街巷中探寻珍贵的场所精神,呼吁人们追溯生活的本源,恢复对生活本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苏州研究生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州研究生城图书馆方案设计过程的整理,利用类型学从抽象到还原的方法,将传统外部空间归纳为天井、庭院、街巷和园林,对这几种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同时与数字图书馆的现代生活功能要求相结合,探索一条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3.
街巷空间中的“侵街”现象一直为 人所诟病,该种现象是使用者自发进行空间 更新的一种方式。这类更新存在于多数生活 街巷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街巷 空间自发更新的典型现象的研究,探析其外 部空间的使用及空间界面的多样化改造,提 出了空间自发式更新中功能为先、非标准化的 特点,并对该类现象进行讨论与思考,力求从 使用者的角度对街巷空间自发式更新现象进 行重新审视,为打造稳定、适用的街巷空间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莹  张霖 《规划师》2003,19(6):36-39
传统的街巷空间(包括巷道和水巷)是苏州古城城市空间的精华所在,也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街坊改造过程中,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巷的空间结构、界面、节点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和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对古城肌理的延续,也可以对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缝合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保护古城风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探讨城市居民的居住建筑环境审美倾向,对象聚焦于新旧交杂的老城区中的居民。研究选取苏州老城区中不同类型居住小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探讨老城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审美倾向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老城区居民偏爱兼具传统意味、交往空间和现代生活设施的新中式低层住宅。其影响因素包括地方依恋,邻里交流的意愿和传统意味、现代生活方式兼顾三方面。此外,居民具有共同审美倾向表明城市历史和整体环境对个体环境审美倾向的影响大于个体生活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冯正功  高霖  吕彬  陈婷 《建筑技艺》2021,27(3):58-63
在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的空间实践中,设计并未一味追求大体量的"地标"属性,而是将大型文化类综合建筑消解并重构为苏州传统民居街巷聚落,从直接的空间体验再现和重释苏州地域建筑特征,修补建筑与城市文脉的关系、重拾城市的集体记忆.创造中倡导的"延续"不是目的,而是一个不懈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军民  刘亮 《规划师》2010,26(7):51-55
传统街巷系统规划具有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内容,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特征等作用。曲阜明故城街巷系统规划通过确定传统街巷类型,延续传统街巷格局,控制传统街巷界面,保存街区历史遗存等做法,延续故城风貌,营造独特的城市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鼓楼苑地区胡同居住区内儿童室外活动空间现状调查、儿童及家长对儿童活动空间的需求调查,分析了儿童活动的主要方式和街巷式住区内的儿童活动空间的尺度与分布情况.提出对胡同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改建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州古城传统街巷及整体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苏州古城的传统街巷空间和古城整体空间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特点,提出应在苏州古城更新改造过程中注意保留和发扬传统的空间构成手法,从根本上更好地保护古城风貌。  相似文献   

20.
传统聚落景观反映人们为了生产生活改造自然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试从太行山地区的文化区位分析入手,探究了太行山地区地域文化与其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街巷空间、传统民居及公共建筑等几个方面概括太行山传统聚落的形态、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