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计是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程设计任务的下达时间、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师的指导方法、总结报告的撰写和答辩考核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设计为例,借鉴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设计的管理和具体实施两大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归纳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现状和问题.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课程设计培养体系构建的分析当中,为课程设计培养体系的改革提供坚固的理论支撑。提出了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方法,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热门技能型专业,在各高职院校得到普遍开设,高职计算机教育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首台国产50吨全液压半连续铸造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该系统已于2004年6月投入生产运行。生产实践表明,系统控制精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加热炉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经验,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修改设计题目和内容,调整考核方式和标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过程监控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8.
乔林锁  周旨峰  姜丽  程军  王福森 《包钢科技》2003,29(4):90-91,65
本文简述了真空实型铸造工艺的特点和优点。设计、制做、安装了真空实型铸造所需设备和工装。制定了真空实型铸造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特种铸造相比于砂型铸造所生产的铸件,在性能、尺寸、精度上面都有所提高,本文将选取具有特色的几种特种铸造方式进行介绍,并对其铸造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形状各异密布梅花孔的热风炉炉篦子,采用自硬呋喃树脂砂作型芯材料,造型采用坭芯组装的工艺方法,保证了孔距精度和炉篦子质量,解决了铸造生产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钛及钛合金质轻、耐蚀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被用于体育用品,特别是高尔夫球头应用十分引人注目.由于钛在熔点附近化学活性较高,铸造作业的稳定性和成本需改善的地方很多.钛不可能像钢铁那样用陶瓷做对朗进行烙炼.到目前为止,将钛自身的凝固层作为保护壳体,以电弧、电子束、等离子体作为热源的冷增损熔炼方法已经较为普遍.但是以凝壳作为保护层的熔炼方法需消耗作为原料的高价电极,且由于热损耗大,熔融金属钛温度下降,流动性差,因此要施加外力进行强制铸造.铸造工艺复杂,同时铸型也需要有高的强度,导致铸型成本高.近年来,熔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悬浮铸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政  刘小梅 《江西冶金》1996,16(2):15-18
悬浮铸造作为一种新兴的金属凝固控制技术,在铸钢件,尤其是大型铸钢件及其它合金的大型铸件生产中获得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悬浮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要找准市场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和配套的教材及配套的课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走产教研结合的道路,推动工程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育办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精密铸造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和企业对精密铸造技术人才的要求,阐述了在普通院校特种铸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铸造新方法     
《有色冶金节能》2004,21(1):47-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