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和安全可控成为电力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我国亟需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面向智慧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既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也是现阶段实现多能互联和灵活调控的关键主体。  相似文献   

2.
截至2021年11月,我国风电装机3亿kW、光伏发电装机2.9亿kW,合计达5.9亿kW。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工业促进自身碳减排、支撑全社会碳减排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过程中,亟需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运转、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有序开展容量机制和输电权市场建设,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效益。为展示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市场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新技术、新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编辑部开设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市场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专题,本人有幸受邀担任专题主编。专题收到大量具备理论创新与工程指导性的优质稿件,经同行评议、专家评定,最终选出5篇论文组成专题。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统筹国内外大局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特征 将推动现有电力系统全面升...  相似文献   

4.
《高电压技术》2021,47(9):3072-3084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网升级换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大规模储能装置等新型电力设备将获得广泛应用,电网对柔性可控和安全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设备高效运行和智能维护的基本特征和技术体系,详细阐述了电力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新型电网设备状态评估以及电力设备高效优化运行等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维护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探讨了研究和应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未来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的模式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之一。由于新能源出力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与间歇性,且新能源大量替代同步机后,将导致电力系统惯量水平下降,恶化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削弱系统抵御功率差额的能力。本文研究了新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问题机理,分析了高渗透率下新能源电力系统动态频率响应特性与系统惯量之间的关系,并以云南“十四五”及中长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例,测算了新能源高占比情况下的电力系统惯量变化趋势及新能源最大渗透率。  相似文献   

7.
何攻  何潜  赵勇  季巧宇  李军 《电工技术》2022,(15):13-16
介绍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情况,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我国传统电力调度模式在电能平衡上面临的挑战。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调度机构改革传统电能平衡策略应对新形势的方法,包括进行实时弹性负荷预测,动态细分电网平衡控制区,升级自动电能控制及利用电力市场柔性参与电能平衡。该方法对新形势下调度机构运行、计划和自动化专业的改革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转型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新型电力系统概念不甚清晰,双碳目标与它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此,本文主要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在能源结构及布局、储能发展及负荷变化等方面的特点,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安全稳定形态、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及调度运行控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开展新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研究,构建区域频率协同及频率紧急控制系统的观点,建立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跨区域和跨电压等级的广域调度控制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认知体系,充分把握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完善电力系统数字化感知能力,建立广域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充分挖掘电力系统可调节资源,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相关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以及提高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联合举行"智能电网:状态检修技术"专题征稿,并拟于2011年6月在有关专业主管的指导下,与相关研究和产业部门、学术机构共同组织召开"2011年智能电网:状态检修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新能源的安全高效消纳矛盾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由于新能源渗透率是制约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抗扰动性能的重要边界,准确评估新能源极限消纳能力对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述评。首先,诠释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指标;基于新能源出力特点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演化趋势,深入阐述制约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高比例渗入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与挑战,构建了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的总体研究框架,从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约束和电能质量3方面对当前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最后,展望了未来该领域仍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和传统机组占比下降导致电力系统灵活性产生缺额。电动汽车、数据中心、P2X(power-to-X)等需求侧资源可以在多时间尺度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是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先描述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输电网和配电网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需求,然后对比总结了典型需求侧资源的调节特性与应用实践,研究了需求侧资源在支撑高比例新能源输电网和配电网中运行、规划2个层面多时间尺度灵活性需求的应用场景。最后针对未来需求侧资源的研究重点,从聚合技术、电碳协同优化调控策略、可信调节能力量化和通信与信息交换标准等角度,对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资源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源网荷储多元协同调度体系,通过建立适应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各类资源参与的电力市场机制和多类资源协作互动调控平台,有效提升了源网荷储间的协调能力和清洁能源的消纳水平。最后,经山东电网多地市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试验及试点应用,验证了所提出多元协同调度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挖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对负荷预测的影响,以风光负荷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时序场景和改进型时间卷积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基于3σ准则对风光负荷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剔除异常数据,然后应用联合时序场景刻画负荷需求与风光出力的相关性,分类出不同负荷预测场景。接着,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负荷预测特征量提取,构建随机森林-时间卷积网络(RF-TCN)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算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最后,以甘肃省2022年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并设置4种对比算例。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期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革命内涵的深化,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刊记者就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问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长聘教授严正. 《国家电网》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哪些特征? 严正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未来电力系统的主要能源形式将是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6.
2021年3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自习近平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来,再次对能源电力发展做出的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7.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清洁低碳化将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将受到高比例新能源的极大挑战,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下单靠电源侧资源已无法满足安全稳定且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要求,必须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的潜力,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文中首先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电力安全可靠经济供应新形势,其次研究分析了国内外需求侧资源利用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并从资源开发重点、运行管理、市场机制、政策措施、商业模式5个方面对中国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资源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相关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以及提高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联合举行"智能电网:状态检修技术"专题征稿,并拟于2011年6月在有关专业主管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网-源-荷”的协调与控制对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显得极为重要。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攀升,以风、光为主体的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电源侧的调控能力较常规能源机组大幅降低,电网调控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然后,与“网-源”协调技术形成的相对规范的运管模式相比,目前电网的“网-荷”协调技术则相对空白,特别是在以电解铝为代表的大容量工业负荷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大用户用电特性的稳定性,进一步压缩电网调控的灵活性,加剧电网调控风险,负荷侧参与电网调控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本文针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背景下“网-荷”协调控制需求,结合电解铝负荷不断增长对电网的安全影响,基于电解铝大用户的生产工艺,分析了电解铝用户的负荷可控技术及应用情况,为“网-荷”协调技术的突破、“网-源-荷”协调控制水平的提升以及电网与用户的运行安全的保障,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支撑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和新能源的大范围接入,打造多能互补、双向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对于未来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战。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通信网建设开展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架构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深度剖析新型电力系统对通信网安全及网络性能的需求,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架构;重点聚焦5G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选取分布式能源和“源网荷储”等典型场景,搭建5G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方案;最后,依托自主研制的终端设备对源网荷储负荷控制类业务开展试点应用,验证了该5G终端可降低通信网传输延时,能有效支撑源网荷储负荷控制类业务建设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