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挂接单个三相逆变器的直流电网的差模传导干扰,分析了干扰源和耦合路径并建立了差模传导干扰的频域等效电路,在10 kHz~30 MHz频率范围内分析了实验测得的相关器件参数。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差模传导干扰频谱和实测频谱一致,证明提出的差模传导干扰频域等效电路及其分析的正确性。研究阻性和感性负载变化下的差模传导干扰所得结论在实测和计算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变流器的磁场耦合对差模干扰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滤波器与主电路的杂散磁场耦合对功率变流器差模干扰的影响.以带有C-L滤波器的Boost PFC电路为研究对象,从整个滤波器、滤波器中的滤波电感、电容三方面分析了该电路的滤波器与主电路的近场耦合,进而通过改变滤波器与主电路的布局来测试不同情况下的电磁干扰(EMI).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与主电路的近场耦合对功率变流器的共模干扰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差模干扰,同时滤波电容与主电路的电感耦合主要影响差模干扰的高频段,而滤波器中共模扼流圈与主电路的电感耦合则主要影响差模干扰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3.
开关电源变换器传导干扰分析及建模方法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电磁干扰的复杂性在于缺乏干扰源和干扰耦合通道的精确描述,实施干扰预测常常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或庞大的数值仿真模型。该文针对应用广泛的开关电源变换器提出一种传导干扰分析和建模预测方法。基于时域测量波形诊断干扰与开关动作的本质作用关系,对3种主导干扰模式的产生机理和耦合通道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模式干扰的传播通道等效出相应的电路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证实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变频空调传导干扰简化建模方法。此方法在确定复合传导干扰模型拓扑的基础上,对干扰的差模及共模信号进行分离,分别确定差模传导干扰模型与共模传导干扰模型。并通过加入检测负载的方法计算出分离模型的内阻。由于模型及内阻的计算都需要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进行分离,本文介绍了所采用的信号分离方案。此模型在1匹变频空调系统的EMC实验中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简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引起差模和共模干扰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测量和确定辐射场源特性的方法,对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提出了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整流-逆变-感应电机系统的传导干扰,建立系统的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等效电路由干扰源和耦合通道构成,用干扰源的数学模型代替电力电子器件开关时的非线性环节,对整流桥产生的共模和差模干扰采用傅里叶变换得出共模和差模干扰源的表达式,对逆变桥产生的共模和差模干扰采用双重傅里叶积分法得出干扰源的表达式,根据共模和差模传播路...  相似文献   

7.
混合储能系统六通道双向DC-DC变换器耦合电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错并联磁耦合技术设计了一种六通道双向DC-DC变换器,能够在增大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通道电流应力,提高变换器效率。针对多通道变换器主电感磁耦合较难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复杂多相电感耦合的新型阵列式磁集成技术,实现六个通道主电感之间三种不同的耦合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耦合度设计准则,可在保证变换器动态响应速度的同时改善输出电流纹波。实验证明,采用分立电感的变换器和采取耦合电感的变换器,在相同的动态响应速度下,后者能够明显减小通道电流纹波、总输出电流纹波及输出电压纹波。  相似文献   

8.
开关电源传导干扰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诊断开关电源传导干扰的主要性质,分别测量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正确设计电源EMI滤波器的第一步。介绍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测量的三种方法,并讨论、比较了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DC/DC变换器在开关频率以及频率的整数倍上产生严重的谐波干扰。为了深刻理解差模干扰的传导机理,文中以一种新型的软关断反激式DC/DC变换器为例,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经过实验论证,提出了差模干扰的普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利用分离器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对策分别来降低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同时达到降低传导干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讨论如何建立电力电子装置的传导干扰传播通道的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借助OrCAD/PSpice软件对一开关电源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建立较准确的电路模型,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实现对传导电磁干扰传播通道的灵敏度分析,可系统地分析各元件对传导干扰影响的大小,为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的设计和调试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开关电源近场辐射效应分析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实验考察了一台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主电路产生的辐射电磁场对传导干扰发射的影响,细致分析了PFC与EMI滤波器、电源输入线缆间的电磁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电场耦合效应的传导干扰电路模型并加以验证。基于电源共模传导干扰简化模型,提出了临界耦合距离概念并进行了实测,该参数可为开关电源早期阶段的EMC布局设计提供参考。最后,提出了几种辐射效应抑制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DC/DC Buck变换器的动、静态性能要求,从Buck变换器状态方程出发,设计电感电流、输出电压及其积分的线性组合滑模面,并利用该滑模面证明比例积分滑模控制的存在条件及稳定性条件,构建基于FPGA控制的Buck变换器实验平台并加以验证。据此,实现所提出的算法对Buck变换器的控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比例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比传统的双闭环PI控制在系统参数变化、供电电压变化以及外部干扰情况下,都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具有控制精度高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三相逆变器共模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进而抑制三相逆变器的共模传导电磁干扰( EMI),需要研究其建模和分析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对三相逆变器各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的分析,得到了三相逆变器共模传导EMI干扰源的简便表示方法,进而提出一种由共模传导EMI干扰源和传播通道模型构成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实验测量和电磁场数值计算,获得等效电路中的各个高频参数.对其共模传导EMI进行仿真和实测,150kHz~30MHz频段的仿真与实测频谱基本吻合,说明采用本文方法建立的共模等效电路模型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作为计算评估三相逆变器共模传导EMI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IM断续导通模式的DC-DC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DC-DC变换的基本原理,在断续导通模式下,依据状态空间法建立了BUCK、BOOST、BUCK/BOOST三种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基于PSIM(Powersim)对三种变换电路分别构建了仿真模型.利用该仿真模型不仅可以有效模拟实际的DC-DC变换电路的运行特性,而且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算法、控制策略对该模型进行闭环控制,为分析设计DC-DC变换电路及其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实际电路的设计调试提供了新思路.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开关电源斜坡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电流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这些电流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不需要电流检测电路的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方法.通过以Boost变换器为例对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原理以及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的斜坡补偿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对控制环路中的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提供具有适当斜率的补偿斜坡,可使系统获得更优的环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负载频繁投切以及不确定性扰动造成的母线电压波动问题,以直流微电网储能单元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双闭环控制结构,其中,电流内环采用微分平坦控制,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考虑系统抗扰性能和高频噪声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增阶滤波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外环模型总扰动进行估计。并根据状态量和扰动量估计信息设计了电压外环改进滑模自抗扰控制器,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鲁棒性能。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吴浩  李红元  刘建红 《电测与仪表》2018,55(20):142-147
准确分析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二次设备回路电磁干扰特性是制定相关防护措施的前提和依据。文中以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对象,分别建立了换流阀、换流变、平波电抗器等一次回路元件的宽频等效模型,进而得出了一次回路传导电压干扰特性,再采用二次电缆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宽频等效模型,对各类工况下二次设备回路的传导电压干扰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电缆长度、负载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DC-DC变换器电压增益低、开关管电压应力较高、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纹波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由两个多电平升压变换器差动连接而成的DC-DC变换器。首先,详细分析了所提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状态以及电路参数设计。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占空比为0.5时,该新型变换器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纹波相互抵消,具有明显的纹波抑制功能。同时,当电容器以互补开关方式运行时,电容器纹波的减少降低了电容器的尺寸。此外,该新型变换器无需添加额外的开关管,驱动及控制电路设计简单。然后,对所提变换器与其他类似变换器在电压增益、元件器数量以及半导体器件的电压应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所提变换器的优越性能。最后,通过仿真研究和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拓扑结构在降低元器件电压应力、提高电压增益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广泛应用于低压充电场合,变换器中采用的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感电流纹波,增加变换功率,提高变换器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超级电容充电阶段,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推导了三相交错并联磁集成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在电流连续模式(CCM)下的大信号和小信号模型,得到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得到整个系统开环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并以此为依据优化设计控制器的补偿网络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