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基于升压斩波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抑制由LED驱动电源引起的谐波电流.采用误差滞环比较方式的电流跟踪控制和输出电压控制,并对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实验结果显示,用滞环比较跟踪的方法能够使电流波形跟踪电压波形,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用在交流侧并联补偿电源的方法,消除整流二极管加电容滤波电源电路中的电流谐波,提高电源交流侧的功率因数.用电压提升电路作为补偿电源,在补偿电源中用脉宽调制(PWM)和电流闭环的方法,实现电流跟踪,使流入补偿电源的电流按给定的波形变化,使流入组合电源的总电流恢复成正弦波形,同时也使电源的功率因数近似为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新颖的适用于电压宽范围输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对Buck+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适合Buck+Boost电路的平均电流控制策略.Buck+Boost电路既有Buck电路的工作特点又有Boost电路的工作特点,具有结构简洁、器件应力低、检测电流方便、效率高等优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表明该电路适用于电压宽范围输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逆变弧焊电源的效率及改善功率因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开关逆变弧焊电源,整流电路采用三相功率因数补偿来改善电源的功率因数,逆变电路通过增加辅助开关管使变压器漏感的能量有规律的储存和释放,从而实现各个开关管零电压开通ZVS和零电流关断ZCS,降低了开关管在导通与关断时刻的损耗。通过对该新型电路的建模和分析,得出主电路参数,并对参数进行Saber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开关管导通与关断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之间的交叉区域明显减少,即实现了软开关技术,降低了开关管的损耗,提高了逆变弧焊电源整体的效率。该研究解决了传统的逆变弧焊电源存在的开关损耗大,占空比丢失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LED驱动电源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初级侧控制及准谐振技术,设计了一款12W的LED照明驱动电源,该电源采用单端反激式准谐振电路作为其主电路拓扑,并在其前端增加了boost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主电路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开关管均由一个控制芯片iw3614统一控制;同时,给出了初级侧控制的准谐振LED驱动电源的准谐振模式及恒压和恒流的控制原理及电源的各项设计参数,并做了准谐振开通、恒压和恒流等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实现了开关管的准谐振开通,输出电压稳定在30 V,输出电流稳定在372 mA,具有较好的恒压恒流特性;当输入电压在180~264 V变动时,功率因数均在0.96以上,电源的效率大约为82%,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与恒压恒流输出.该电源具有结构简单、恒压恒流特性好、开关损耗较小、功率因数高等优点,能高效、可靠地驱动LED灯工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线性电源具有体积大、质量大、效率低、功率因数低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提出一种新型高压可调高频开关电源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半桥拓扑结构,具有控制输出电压和限制最大工作电流的能力。针对此电源,对其主电路高频变压器进行设计,提出一种改进型半桥拓扑结构;使用芯片SG3525和LM324设计一套控制电路,提出一种多段分程控制方式。利用PSPICE仿真软件设计仿真电路,对控制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利用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高压调解0~1 000 V的试验样机,有效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速数据采集预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软硬件的设计能够正确测量并显示触头断开电路时过电压信号和电路功率因数、电源频率、I^t、燃弧时间等参数。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采集速度和波形分辨率,它为电弧电压突变运动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镀电源具有低压、大电流工作特性,传统的电压控制模式因动态响应慢和不能动态限流等缺陷而难以满足控制要求.经比较分析,提出了使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器控制方案.对电镀电源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按照先电流内环后电压外环的顺序设计双环控制器.对系统模型使用伯德图进行环路稳定性分析,设计环路参数,并根据双环系统工作时电路出现的条件稳定现象对电流环路参数进行修正,并对设计的环路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DCBM模式160瓦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PFC)的拓扑结构和几种工作模式,分析了电流断续临界模式(DCBM)控制的PFC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160WPFC电路参数的选取方法、实验波形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类PFC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及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降低谐波对电路的干扰,使用功率因数校正集成电路UC3855设计以升压电路为主电路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利用UC3855中电压环和电流环的双环控制原理,对环路器件参数进行设计,使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达到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该设计方法提高了变换器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并有效地抑制了谐波和噪声,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9以上,总谐波畸变率小于0.5%.对设计的仿真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型医用高精密恒流电刺激器系统的整体方案,可作为诱发电位的电刺激器,也可用作功能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针对高精密恒流电刺激器对刺激电压高伏值和刺激电流高精确度的设计要求,电源设计部分采用推挽升压后再倍压整流得到一个平稳的360 V高压,同时电路中的12 bit D/A和运放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可以保证一个高质量的脉宽低于10 μs、最大100 mA恒定电流的产生。针对高精密恒流电刺激器的高人体安全系数的要求,对电路中的控制信号、反馈信号和通信信号采用光电隔离,并对供电电源采用DC-DC电源隔离屏蔽;同时设计了过流保护电路、脉宽限制电路和脉宽检错电路,结合底层硬件保护和上层脉宽检错电路的双重安全保护措施,大大提高了刺激器的安全系数。系统硬件电路的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满足临床医疗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控制脉冲能量,提出了一种多电流脉冲单元并联的反激变换微弧氧化功率电源方案.简要分析了微弧氧化电源的负载特性,建立了在微弧氧化负载条件下,耦合电感原副边进行能量交换时的等效电路模型,结合模型分析了能量交换过程对电流脉冲波形和脉冲能量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脉冲波形主要受微弧氧化负载参数、负载...  相似文献   

13.
基于UC3843的半波整流电路辅助电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基于UC3843的半波整流电路的辅助电源。先介绍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再将半波整流电路与传统的辅助电源获取方式进行相关的定量计算和比照,最后设计半波整流电路的实际电路,并应用在LED恒流驱动器上,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为12 V。对样机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UC3843的半波整流电路的辅助电源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相交流输入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变频器、光伏逆变器等变换器辅助电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管反激结构的辅助电源,采用UC2844A电流型PWM控制芯片,实现了四路电压的隔离输出,5伏输出时通过LDO芯片进一步稳压。测试结果表明:该辅助电源可以输出80 W额定设计功率,效率高达84%,且纹波小;在100~800 V宽范围电压的直流输入下,能实现四路电压的稳定输出。可见,该电源是一种结构可靠、成本较低、应用广泛的高性能辅助电源。  相似文献   

15.
在Z源风力发电系统中,当电网电压发生对称跌落时,会导致Z源网络电容电压上升和交流侧过电流,严重威胁风电机组和变流器的安全,破坏系统的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Z源永磁直驱发电系统在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情况下的故障穿越策略。详细分析了Z源永磁直驱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Z源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电网电压正常情况下,运用Z源电容电压外环控制和电流内环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Z源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在电网电压发生三相对称跌落的情况下,分析功率流动情况,将耗能crowbar电路并联在Z源网络输入端,以实现系统的低电压穿越,从而保持恒定的Z源电容电压和稳定的交流侧电流。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模型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容降压式的小功率直流电源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电容降压式电源电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的对比,提出了电路参数的计算公式。将此结果应用于小功率电容降压式直流电源的设计中,为此类电源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基于LM25116的车用开关电源,输入直流电压为24 V,输出电压为12 V。采用BUCK电路拓扑结构,将阻抗较小的MOS管代替传统的二极管,以实现同步整流,提高电源的输出效率。分析了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实物测试结果表明,本电路能稳定输出电压,输出效率可达90%以上,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型电机,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采用工频电压做现场面压非常困难这一情况,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调幅方式-0.1Hz超低频正弦波高压发生器,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