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絮凝法处理L-异亮氨酸发酵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定性试验筛选,壳聚糖絮凝效果较好,并考察了pH值、絮凝剂用量和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5,壳聚糖用量为180 mg/L,絮凝温度为40 ℃时,絮凝效果最佳.通过对过滤常数的测定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证实了所得的絮凝条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L-乳酸发酵液絮凝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壳 聚糖絮 凝预处理 L- 乳酸 发酵 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 H 值、絮凝剂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其最佳条件是:壳聚糖用量50 m g/ m 3 ,p H40 ,30 ~60 ℃,搅拌5 min 。  相似文献   

3.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提取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仿为除菌介质 ,在温度为 2 8℃ ,pH值为 7.5及搅拌直径比为 2 / 3条件下 ,从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 (HA) ,其提取率大于 97.5% ,纯度大于 97.3% .  相似文献   

4.
膜技术分离透明质酸发酵液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膜技术分离透明质酸(HA)的可行性。试验表明,PVDF材质的膜适合于HA发酵液的过滤分离;以膜分离技术为主体,采用微滤和超滤相结合的工艺,能够实现HA发酵液的分离提纯。HA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微滤:≤1.2g/L;超滤:≤1.5g/L),膜工艺可稳定的运行。膜的选择性与TMP、剪切流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微滤膜,合适的TMP应为0.1MPa;超滤膜为0.15MPa;试验中最佳的剪切流速应为1.25m/s。  相似文献   

5.
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是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关键步骤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从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的各种方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聚合铝铁与有机絮凝剂对鸟苷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菌体及杂蛋白沉降较好,滤速高,能得到澄清透明的上清液,因此有利于鸟苷的分离提取。对影响鸟苷发酵液中杂质絮凝作用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发酵液pH为9左右时,添加2%聚合铝铁、34mg/L的絮凝剂,经搅拌后,静置30min,得到澄清透明的上清液和沉积较迅速的絮团,为发酵法生产鸟苷的各种提取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与硅藻土助滤剂配合施用对α-淀粉酶发酵液的絮凝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适宜的絮凝条件为pH7.0-7.5,温度30-35℃,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4-0.5g/L,硅藻土用量20g/L。此时茵体絮凝率(FR)可达95%1;2上。α-淀粉酶发酵液经絮凝处理后,过滤速率(FV)为未处理的9.36倍,滤液澄清率(TR)在98%以上,α-淀粉酶活力回收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考察分离纯化条件对发酵液中透明质酸(H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和十六烷基吡啶(CPC)相结合的办法来提取HA,提取率较高;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温度30℃p,H为7。提取物和HA标准品有着相同的吸收峰,说明该发酵产物呈极为典型的HA红外吸收谱图,证明该提取物即为透明质酸。  相似文献   

9.
对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以絮凝率和苯乳酸回收率为指标,研究了7种絮凝剂对苯乳酸发酵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Al2(SO4)3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H为3.0,温度为30℃,絮凝剂用量为8g/L,以100r/min振荡35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脱色率达到60.88%,苯乳酸回收率达到88.13%。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发酵液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用壳聚糖絮凝谷氨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絮凝剂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其最佳结果是:壳聚糖用量度100ppm,pH5—6,30—60℃,搅拌15min。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降低透明质酸的蛋白质质量分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酶解法去除透明质酸发酵液中蛋白质进行研究。在蛋白酶的筛选实验中,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处理后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最低,并确定了胰蛋白酶酶解的最适条件:酶解p H 8.4、酶解温度50℃、酶用量44 000 U/g、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透明质酸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6.75%,蛋白质去除率为66.25%。经过硅藻土进一步后处理,得到透明质酸产品蛋白质质量分数小于0.1%,蛋白质去除率达到99%以上,符合医药级透明质酸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与透明质酸(HA)溶液反应体系进行了全波长扫描,绘制了不同波长下的标准曲线,并对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反应体系的吸光度逐渐升高,但当反应时间固定后,在可见光区反应体系能较好的遵循朗伯-彼尔定律,并且不受温度的影响。依据此原理,建立了发酵液中HA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即CTAB比浊法,并与Bitter-Muir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TAB比浊法的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均优于Bitter-Muir法,并且具有快速、安全等特点。反应体系中除了蛋白质以外,葡萄糖、KH2PO4、MgSO4对CTAB比浊法测定的影响很小,因此,应尽量减少反应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提高测定准确度,而上述杂质对Bitter-Muir法测定HA含量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估测出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对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与菌体量、浊度、粘度、电导率、还原糖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性分析,选择与透明质酸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指标构建一元线性回归、二次项曲线回归以及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估测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P<0.01下,发酵液浊度、电导率与透明质酸含量不存在相关性;菌体量与透明质酸含量存在虚假性相关;粘度及还原糖含量与透明质酸含量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869,粘度与透明质酸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可作为估测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唯一指标;利用三种数学模型对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进行估测验证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测最为准确,方差仅为1.89×10-2,通过测定发酵液粘度可快速准确估测出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透明质酸的菌种选育、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温度、pH值、搅拌转速,发酵时间以及培养方式等发酵条件对透明质酸产量和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发酵条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用磁聚复配物预处理L-乳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复配物用量、搅拌速度与时间、温度、磁场强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5~6,40 mg/L壳聚糖与100 mg/L Fe3O4复配,200r/min下搅拌5 min,35~55℃,外加磁场(0.5T)作用1 min的情况下,发酵液的絮凝率达到了98.5%,表明磁聚复配物对L-乳酸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且更大的优势在于显著提高了固液分离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株产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兽疫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在5.00 L发酵罐和250 mL摇瓶中考察了温度和pH对HA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HA产量、HA分子量大小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H为7.00时适合菌体生长,而在产物合成阶段更高的pH条件8.00下HA比生成速率更高。据此,设计了分段和周期性改变发酵过程pH的调控模式,研究表明:分段pH调控方式与pH为7.00时相比HA浓度没有提高,但是pH在7.00和8.00之间进行的分段调节时分子量提高了10.60%,同时显著降低了多分散系数,另外在pH在7.00和8.00之间进行的分段调节的同时在33℃的培养温度下收获时HA分子量提高了18.70%,而为后续工业化生产分子量更为集中的HA,同时降低不同分子量HA分离成本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Streptococcuszooepidem icsH23 摇瓶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条件,并对发酵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H23 在通风和厌氧条件下都能生产透明质酸.透明质酸的合成和菌体生长是偶联的,对不同的碳源质量浓度显示出不同的规律.酵母膏、葡萄糖是合适的氮源和碳源,初始质量浓度应分别为2 g/dL、4 g/dL. Mg2+ 对发酵有很大的影响,MgSO4·7H2O 最佳质量浓度为0.2 g/dL. 摇瓶条件如温度、通风等也影响透明质酸的形成,温度33 ℃,摇瓶装液量40 m L时最有利于透明质酸合成.在较适合的条件下,透明质酸产量可以达到0.47 g/L,产物对碳源的转化率为2.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