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大量电动汽车无序充电会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智能充电策略尽可能减小电动汽车充电对于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同时使得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成本尽可能低。根据电动汽车负荷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优化数学模型,用Matlab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策略进行编程计算,制定智能充电策略。通过分层分区管理中的中央自主管理层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进行管理,解决电网侧和电动汽车用户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算例表明,智能充电能减少电动汽车无序充电给电网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未来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大规模接入,将给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如何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将有助于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为此,提出了基于实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导航系统。电动汽车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充电导航系统得到最优的充电策略,电力系统也会因为引导电动汽车去预期的充电站充电而受益。针对不同的导航目标,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充电导航策略,并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模拟了大量电动汽车在不同充电导航策略下充电对电网的影响。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无序充电的情景,所提导航策略可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成本的同时,起到改善配网电压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林 《电测与仪表》2024,61(5):78-82
近年来,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PEVs)的销量稳步增长,充电桩数量急剧增加,这一现象可能会给电网和当地配电电路和变压器造成负担,而且可能会导致电力公司的成本增加。文中介绍了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逻辑,使电动汽车、PEV与电网之间能够实现动态交互。这种智能和动态的交互能够减轻电网负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避免负载过大造成的损害。本文以开发算法为重点,提出了完整的系统设计,该系统充电速度快、效率高,可以成功地用于减轻电网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电池及其充电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各种充电方法,指出了大电流充电存在着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时空上具有不确定性,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会导致配电网峰值负荷超过设备允许极限,给电网运行带来严重影响。以平滑配电网日负荷曲线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考虑各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约束的规模化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策略求解模型,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以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为例,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规模化电动汽车并网场景,对比研究了无序充电和智能充电两种控制模式下电动汽车负荷对配电网的影响,验证了利用所提方法对实现平滑负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及电动汽车的推广,电动汽车作为分散储能单元,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其纳入到智能电网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状况,影响因素,探讨了充电设施建设原则,提出了充电设施建设方案,并进行了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锂电池由于其优越的循环充放电性能、能量密度大、可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针对目前电动汽车中使用的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方法,设计了一个双向的DC/DC变换器对单体锂电池在两种充电方法中的充电效率和充入电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恒流充电,脉冲充电由于其去极化作用可使电池充入更多的电量。分析了不同的负脉冲占空比对充入电量的影响,得到了选择脉冲时间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大规模的无序充电将对现有电网的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如果仅以现有电网扩容作为解决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且在低负荷时会造成容量的浪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management system,EVCMS)的优化算法,在满足充电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配充电时段和充电速率,来优化需求侧管理,减少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该优化算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时电价、电池剩余容量、电网侧负荷容量和充电时段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系统中智能电卡支付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应用等,为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提供了支付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1.
阐述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监控系统的必要性,从充电监控功能、配电监控功能、计量计费功能、安防监控功能等方面介绍江苏扬州吴州路充电站所采用的智能充电运行管理系统以及该系统的组网方式,论证监控系统在充电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性能良好的车载充电系统对于电动汽车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给动力电池充电。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车载充电系统增量式数字PID控制模型、PWM驱动模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模型、主回路模型。将模型验证后的APFC电路及控制算法移植到所开发的样机中进行测试,能够输出稳定的电压、电流,纹波系数低,系统功率因数高。实验证明所设计的APFC电路性能良好,所采取的增量式数字PID控制策略能够对充电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特点,基于当前较为先进的非耗散型均衡技术,提出了两种分级均衡充电方法,并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案都利用了非耗散型均衡效率较高的特点,结合分级控制的概念,可有效适应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大型电池组均衡应用情景。与传统的耗散型均衡相比,所提出的两种均衡方法减少了均衡充电时间,且能耗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电池组热管理的难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站,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结合已建成投运的扬州吴州路电动汽车充电站实际情况,介绍了吴州路电动汽车充电站内的CEV1000智能充电运行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对未来电动汽车商业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自适应调整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统一定价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精度与灵活性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自适应调整机制。通过建立考虑购售电双方收益的充电服务费优化模型,从购售电双方收益及负荷引导需求两方面对充电服务费进行优化;同时运用智能合约技术,制定更加精确、更具针对性的单座充电站的充电服务费调整策略。通过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定价模式,所提自适应定价模式下的负荷引导能力和交易双方的收益水平都具备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分析宁夏地区汽车市场能耗型式及水平,综合考虑了不同的能源补给方式,提出了宁夏电动汽车换电定价建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能耗成本进一步下降,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一定规模,预期5~7年后,电动汽车换电价格可以不依靠政府补助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兼顾电力系统电源与负荷的双重属性,因而,充分挖掘其柔性、灵活的供需电特性,对其做出合理的充换电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充放电控制策略以连续的充电电量为决策变量,然而,受电池荷电状态与数量限制,此类模型的最优解往往难以与现实对应。由此,基于日前分时电价,本文提出双向能量交换下以电池充放台数为决策变量的充换电站充放电二阶段优化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以充换电站运行的最小支出费用为目标,在其基础上,第二阶段以站内满充电池数量最大为目标寻求最优充换电策略。以实际山东焦庄充换电站为例,比较了无序充电与本文有序充放电的充电负荷及费用支出,分析了本文提出的以电池充放台数为决策变量和传统方法以连续充电电量为决策变量的优化结果的区别,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适用于电动汽车优化充电的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鹏  顾丹珍  张志伟 《电源技术》2015,39(2):277-279,289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策略的热潮,探讨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优化充电的管理方法。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应该由电力公司而不是由车主直接控制,以发挥其"削峰填谷"的作用。分析了电力公司对电动汽车充电信息管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电动汽车优化充电调度模式。同时,分析了车主参与优化充电在时间上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激励车主参与优化充电的经济杠杆,该杠杆能激励车主多参与优化充电。  相似文献   

19.
电动车用蓄电池充电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亮 《电池》2002,32(4):245-246
综述了电动车用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总结了现代充电技术几个特点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蓄电池荷电状态估测SOC的充电方法。电池的有效充电要求减少充电时间并防止发生过充,然而给电池充满电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给出了改进的恒流-恒压(CC-CV)快速充电方法,利用三相AC-DC升压整流器及结合SOC对电池充电。该方法减少了总充电时间,满足了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大功率强度。通过实验结果将此方法与传统的CC-CV法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SOC的相对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