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勘探技术,是地震剖面与地质层位之间的桥梁,能为利用地面地震反射信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和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阐述了VSP技术的基本原理、采集方法和在油敢勘探中的作用。介绍了VSP技术在河南油田油气勘探中提供时深参数、层位标定和研究井旁构造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勘探技术,是地面地震剖面与井中地质层位之间联系的桥梁,能为地面地震资料解释提供高精度的速度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与描述提供可靠的依据。介绍了GeovecteurPlus 7100 VSP处理系统的特点、处理流程及其主要模块特点。该处理系统在河南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其能精细标定地质层位,可靠识别断层和断点,准确确定的油藏边界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井地联合3D—VSP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面三雏地震勘探和井中VSP测井技术都是相对成熟的勘探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的井地联合3D—VSP勘探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实现了地面三雏地震采集与井中VSP采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井地联合3D—VSP采集设计、论证思路、方法以及井地联合3D—VSP采集资料频谱、信噪比与波场等效果的分析,认为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解释精度,为落实构造、扩大和发现新的圈闭、确定油藏类型、油气开发评价等提供依据,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应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渤南油田沙三段砂岩储层的地震横向预测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南油田,油气主要储层为沙三段浊积砂岩,储层埋藏深(大于3000m),空间岩性和物性变化大,属岩性断块油藏。以往的常规地震资料难以用于储层研究。为此,在该区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VSP测井。通过对该区精细平均速度、合成地震记录及VSP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首先在联井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确定油气储层的地震反射响应,进而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然后,作出储层的构造图和厚度图,结合油气动、静态资料,对储层进行评价,提供有利钻探井位。利用上述方法,在该区已解释了17个砂体,展开面积38km~2;提供勘探开发井位25口,已完钻8口,层位预测深度与钻探结果吻合,其中有7口井获工业油流,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和井中VSP测井技术都是相对成熟的勘探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的井地联合3D-VSP勘探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实现了地面三维地震采集与井中VSP采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井地联合3D-VSP采集设计、论证思路、方法以及井地联合3D-VSP采集资料频谱、信噪比与波场等效果的分析,认为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解释精度,为落实构造、扩大和发现新的圈闭、确定油藏类型、油气开发评价等提供依据,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应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裂缝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本文针对中国深部陆相河流相碎屑岩裂缝储层,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包括VSP和三维地面地震采集设计、VSP处理与储层参数求取、VSP驱动的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储层构造和储层沉积解释以及纵波地震属性、VSP信息和测井信息的综合解释,并最终获得了裂缝性储层的预测结果。通过研究认为,裂缝储层预测要以储层的构造、沉积解释为基础,对于陆相碎屑岩裂缝储层,需要储层沉积相解释才能正确预测裂缝性储层发育带。在此基础上,仍需进行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预测裂缝油气藏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分辨15~30m的地层,但低分辨率和缺乏详细的速度信息会降低地面地震勘探的效果,在研究更薄细的油气储层和已研究过的老区时,要采用一些更先进的勘探技术,对储层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描绘。为此,分析了VSP、测井和地面地震勘探各自的优势、不足和局限,采用VSP方法只能得到井周围一定空间内的丰富速度信息,而详细的速度模型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面地震勘探的效果。据此分析,组合VSP和地面地震方法优势的井—地观测系统——3D VSP,可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并可通过引入VSP数据处理时所用的基于模型的处理技术,来使井—地观测系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如果与精细测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寻找和开发剩余油气,这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塔河油田三叠系油藏勘探和开发的深入,规模小、构造幅度低且被断层复杂化的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圈闭识别的难度逐渐加大,因此识别和落实低幅度背斜圈闭对三叠系油气藏勘探开发至关重要。针对此,开展了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研究,形成了由地震资料层位精细标定、层位自动追踪对比、等时切片提取、相干断裂系统解释、精细速度分析、地震振幅属性提取与分析等技术构建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塔河油田阿克亚苏盐上地区,新发现了众多低幅度构造油气圈闭,扩大了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低幅度含油气圈闭群。在新落实的低幅度构造上部署的多口井均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开发地震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濮凹陷码维地震覆汪面积约3600km^2,已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区的三维连片,三维地震、VSP技术和井间地震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东濮凹陷目的层地质特点,开展了井约束地震反演、深层开发地震、构造复杂区地震,井地联合勘探试验,井间地震技术试验等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及硬件的发展,在东濮凹陷油气田开发后期急需解决的小断块构造精细解释、储集层精细预测、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分布的监测,储集层裂缝识别、油气层识别等问题的应用前景方面,开发地震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图3参6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宋传春 《岩性油气藏》2010,22(2):133-139
在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地震技术和地质思维方式不断结合,相继产生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探索地震反射相位与地质层位、沉积相之间的关系;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反射特征与地质构造、岩石沉积的成因联系;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研究方法,尝试寻找地震特殊处理与解释、地震特征属性与地层沉积特征的内在联系。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使用地震第三级特征属性,尝试进行地震储层、流体地震识别的研究。文中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4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其主要在陆相湖盆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分析出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井间地震装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中华 《物探装备》2004,14(3):154-157
井间地震技术是井中地震技术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作为一种可优化和增加油田末期产量的有效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胜利油田的井间地震采集设备是从三家公司购买的,这些设备都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本文对这三家公司的地震采集装备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徐基祥  王平  林蓓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4):61-66,79
随着对地下非均匀介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地震波成像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在复杂构造区域,尤其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区,传统的反射波勘探遇到明显挑战。这种情况下,散射地震勘探技术可能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种方向,逆散射成像技术将发挥其核心作用,尤其在近地表散射噪声分离、不均匀介质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将有所作为。从概念、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对逆散射成像方法进行介绍,重点展望它在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潜力,为散射地震勘探的实现提供前期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地震相的自动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地震相的目的在于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地震相分析是指根据地震属性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道波形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获得地震相图,进而与已知的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到与地震相相对应的沉积相,识别出特定的目标地质体。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在三角洲、浊积砂体、古侵蚀地貌等地质体的描述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还介绍了二维测线的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波形建立地震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地震属性中,波形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是最重要的地震参数,而且也是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参数。用波形建立地震相就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对波形进行分类。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关键参数,实验效果以及对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关键的技术环节。实践证明地震波形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拾取并识别出这些信息是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此法有利于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及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向油田开发和生产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资料采集特色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井筒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如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叠后与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油藏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过程,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井中地震勘探技术和仪器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中地震勘探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随着采集系统的改进,其观测方式也灵活多样,能达到的地质目的也越来越多。文中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井中地震勘探技术的最新发展,井中地震用设备的状况,及其井中地震的发展前景。在井中地震勘探技术中,主要介绍了Walkway、2D/3DVSP、SWD和RCM方法,以及它们的观测方式、特点和在油气藏开发中能够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辨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是地球物理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新方法。通过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线性系统假定,首先建立了地面地震信息与声波测井信息相互联系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系统辨识技术估计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系统特性,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补偿性高频恢复。对不同分辨率的正演模拟资料和实际地面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持原地震资料主要特征不变的条件下,主频为代表的优势频带提高约10~20Hz,频带拓宽约10Hz,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层体是指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波所蕴含的地层反射界面特征和地层沉积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层位所组成的特殊三维数据体,是前人所提出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和“层位体”概念的一种扩展。利用地震地层体可确定地层界面的形态及某些层状或近层状地质体的外部轮廓,并可根据不同地层界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地震地层体概念,然后详细描述了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流程,最后以理论模型和实例说明这套方法具有的特点及能生成高精度地震地层体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倾角传播技术的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能在地层倾角扫描的基础上获得高精度地震地层体,为真三维构造解释模式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与前人所提出的层位体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地震地层体分析具有三个特点: 1利用基于最小方差法多方位倾角估算技术可获得高精度地层倾角信息;2应用倾角传播技术可提高层位追踪的准确性;3在复杂断裂区利用控制层位对追踪层位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9.
数据采集技术是井间地震勘探技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方法与野外采集时观测方法的选择、采集装备技术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2004年,胜利油田引进先进的井间地震设备并在垦西地区成功进行了试验。本文对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同时结合试验的实际情况对今后数据采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