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Slack&Parr公司生产的新型齿轮泵,由于元件制造精密,其计量非常精确。计量泵外形坚固,泵的元件要求非常高的制造精度标准,以确保生产精确和始终如一的纤维。仔细选择制造泵元件的材料和先进的设计技术,确保新型泵在漫长的使用周期中维持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型分梳元件的梳理效能和包卷要领,强调必须配以合理的上机工艺和严格的针布管理制度,指明A186D型梳棉机上加装新型分梳后,生条结杂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聚丙烯腈纤维的合成质量,从提高合成聚丙烯腈的三股物料混合均匀度出发,利用CFD技术进行多相流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探讨SK型静态混合器的元件结构参数及元件数量对混合器管内三股物料预混均匀度的影响,并分析相应的压力降变化等。结果表明:当混合元件的宽度D=110 mm、长宽比L/D=1、元件扭转角α=270°时混合效率最高。为达到理想混合均匀度的目的,以优化后的混合元件参数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器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满足要求时的新型混合器的总长度约为传统SK型静态混合器长度的1/2。新型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比传统SK型静态混合器约提高了50%,但压力降损失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型针布的应用、分梳元件和除尘设备的改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梳棉机梳理技术和除杂技术的发展情况。指出,为了提高生条和成纱质量,应该广泛使用新型金属针布和附加分梳元件,以及除杂吸尘技术、自动监控装置和新型辅机、清梳联技术。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新型乙炔气体敏感元件。这种元件以Sno2为基体材料,工作在室温条件,对低浓度C2H2气体非常敏惑,对1000ppmH2几乎没有气敏响应;其输出特性与一般加热元件明显不同,呈现为规律性极强的振荡波形,并对这种元件的气敏振荡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带有混炼元件的二阶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并运用Solidworks建立实体模型,以有限体积法为基础,采用ANSYS/CFX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豆粕在机筒内的运动与加工过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恒定温度为80 ℃时,新型双螺杆挤出机由于混炼元件、差速非对称流场以及一、二阶段螺槽容积差的存在,产生了交替分布的压力,物料不断被拉伸与压缩并经历多次分割、重组,提高了新型双螺杆挤出机压缩能力和分散混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产实际对新型细纱前区牵伸元件进行对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外鞋业》2001,(6):84-85
序号 01001名称前帮机的鞋面压掣装置 摘要一种前帮机的鞋面压掣装置,包括:一压掣杆、一衔接件、一连动接臂、一基座元件、以及介于连动接臂与油压缸间的榫接元件;榫接元件的两侧为接臂,于接臂内形成滑槽容纳滑块,滑块连接至轴杆,于滑块后端并设一阻块,并有一弹簧设于滑块与阻块间,在榫接元件上端设有一电气开关,而滑块侧部则有一压抵件,滑块向后滑动时,可借压抵件顶抵电气开关而使油压缸停止动作,进而达到压掣杆与不同材质鞋面作不同程度接触,以达到对鞋面的保护。 序号 01002名称新型干鞋机 摘要新型干鞋机,以电阻丝发热,…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免疫分析是基于抗体与真菌毒素间的相互作用 . 虽然具有高亲和力及特异性的抗体制备技术已非常成熟,但代替传统抗体或真菌毒素的新型检测元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元件分为以重组抗体片段为代表的重组类检测元件,如单链抗体,以化学法人工合成的合成类检测元件,如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他用于取代真菌毒素标准品的检测元件,如抗独特型抗体.本文重点综述了新型真菌毒素检测元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真菌毒素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子提花机选针元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斌  李志祥  袁嫣红 《丝绸》2004,(12):32-34
介绍了应用在目前的电子提花机选针机构中的电磁阀和压电陶瓷片两种选针元件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为设计新型的选针机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梳棉针布的技术进步与选配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张达卿 《纺织器材》2005,32(5):33-36
以锡林针布为核心阐述了棉纺针布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并就针布的四配套及固定盖板等附加分梳件的应用、新型化纤梳理针布的应用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费青 《纺织器材》2004,31(1):5-12
分析了金属针布和高速梳理在高产梳棉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介绍了针布新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A186C型梳棉机安装附加分梳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才 《棉纺织技术》2002,30(10):17-21
介绍了A186C型梳棉机附加分梳件的齿形与结构、测试与分析、使用与维护等情况 ,提出梳棉机不同部位安装附加分梳件有其各自的作用 :刺辊预分梳板有效提高棉束分离度 ,锡林后固定盖板对棉束进行预梳理 ,而锡林前固定盖板则是对梳理区的纤维层进行补充梳理 ,改善棉网内在质量。指出梳棉机安装附加分梳件是增加梳理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梳理宽度及影响梳棉机工艺和效益的其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rhard Mandl  薛文良 《国际纺织导报》2006,34(9):28-28,30,32,39
降低成本和遵循质量标准是纺纱厂一直追寻的两个方面.增加梳理宽度是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法,但不是最佳方法.改善梳理效果可以通过减少产量这种更加经济的方法来获得.对于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更好的梳理部件,尤其是使用最佳的针布--可用于任何梳棉机,而不仅仅是新型梳棉机.  相似文献   

15.
FA212型梳棉机使用附加分梳件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前固定盖板、后固定盖板、预分梳板和棉网清洁器在FA212型梳棉机上的分梳效能,对这4种附加分梳元件的工艺配置及改善半成品、成纱质量进行了试验分析,并提出了安装附加分梳元件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费青 《纺织器材》2010,37(5):54-59
为提高纺织厂针布选型和配套水平,介绍了梳棉用新型针布的特点、规格、梳理效果及迅速提高梳理和成纱质量的措施。分述弧形变角齿尖和组合齿尖道夫针布的设计与应用、新型通用型金属针布的特点以及新型针布的优良纺纱效果,并介绍高产、细号纱、化纤及高含杂低级棉用金属针布的特点,讨论了新型针布的"五度"及其配套问题。指出:新型针布选用配套时应综合考虑加工纤维性质、梳棉工艺、纺纱条件、各梳理器材间技术参数的相互影响及针布的使用寿命五方面因素;通用型金属针布科学地协调了梳理过程中针齿对纤维的分梳与转移的核心矛盾,实现了梳理功能从单一纤维向多种纤维的飞跃;新型针布"五度"是由制造质量、材质和包卷维护决定的,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制造厂和使用厂须共同努力发挥其优质高产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梳棉机各针布参数的回归方程,不同品种、不同产量针布配套的建议及棉纺针布配套选用表。  相似文献   

17.
新型针布的选型与配套(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青 《纺织器材》2010,37(4):51-55
为提高纺织厂针布选型和配套水平,介绍了梳棉用新型针布的特点、规格、梳理效果及迅速提高梳理和成纱质量的措施。分述弧形变角齿尖和组合齿尖道夫针布的设计与应用、新型通用型金属针布的特点以及新型针布的优良纺纱效果,并介绍高产、细号纱、化纤及高含杂低级棉用金属针布的特点,讨论了新型针布的"五度"及其配套问题。指出:新型针布选用配套时应综合考虑加工纤维性质、梳棉工艺、纺纱条件、各梳理器材间技术参数的相互影响及针布的使用寿命五方面因素;通用型金属针布科学地协调了梳理过程中针齿对纤维的分梳与转移的核心矛盾,实现了梳理功能从单一纤维向多种纤维的飞跃;新型针布"五度"是由制造质量、材质和包卷维护决定的,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制造厂和使用厂须共同努力发挥其优质高产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梳棉机各针布参数的回归方程,不同品种、不同产量针布配套的建议及棉纺针布配套选用表。  相似文献   

18.
费青 《纺织器材》2007,34(5):29-32
系统分析了新型针布的配套选用及影响梳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如何正确配置解决好"分梳与转移"关系的方法.同时,分析了新型通用型(多功能)金属针布的作用特点,说明采用通用型(多功能)金属针布,梳棉机必须进行严格精心的设备整修,综合分析讨论了试验效果,列举了试用中的对比针布和目前完善的新型针布(即专用型针布),以说明试用资料中通用型(多功能)针布的迁就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型通用型(多功能)金属针布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梳棉机结构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梳理技术的发展为梳棉机的高产和优质提供了保障.在改善梳理能力的技术手段方面,梳理工作区比率和梳理面积的增大是近阶段的一个创新点.介绍了国际上几家梳棉机生产厂商研发的新机型,分析了梳棉机新结构与梳理能力的关系,并对梳棉机后续的结构创新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配置针布型号,对新型梳棉针布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锡林、道夫、盖板、刺辊新型针布的规格参数对梳理质量的影响,对比了原针布相对于新型针布在梳理质量上存在的差异,实践表明新型梳棉针布的梳理作用和质量优于原使用针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