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丁酯为单体、水为分散相、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浓度、共聚单体比、引发剂用量、水油比、分散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高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反应温度影响显著;乳化剂用量和油水比对反相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淀粉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淀粉团粒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3.
水乳型压敏胶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以 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 ,引发剂配比及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压敏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随丙烯酸丁酯用量增加 ,胶液的黏度增大 ;随降解深度的增加 ,接枝共聚产物粘接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描述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pH调节剂以及保护胶体等基本组成及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加料方式等影响因素对丙烯酸酯乳液共聚过程及所得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C/MMA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基氯(A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技改性天然胶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配比,胶乳浓度等对接枝聚合反应中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天然胶乳的粘度,粘接性能及其硫化胶膜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和阻燃性,结果表明,适宜的接枝聚合反应条件为:引发剂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和四乙烯五胺(TE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8%和0.36%-0.72%(占橡胶质量的百分率)、反应温度为30℃、单体体积配比v(MMA):v(AC)=1.5:1、胶乳质量分数为53.3%,所得接枝胶乳粘度较高,粘结性能较好,耐溶剂性能剂,且有较好阻燃性。  相似文献   

6.
CTS-AM-DMC强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用壳聚糖为基材,液体石蜡为油相,以硝酸铈铵水溶液为引发剂。合成壳聚糖(CTS)-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强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加料方式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壳聚糖为3g,液体石蜡为40mL,丙烯酰胺为9g,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摩尔浓度为3.324×10-2mol/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5h,油水体积比为0.80:1,单体配比(AM/DMC)为9g:20mL,加料方式为分步加料,得接枝率为42.40%。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接枝成功。  相似文献   

7.
贺宏彬  王晓光  宋阳  尹满新 《化学与粘合》2007,29(2):146-147,150
以尿素和亚硫酸钠改性大豆蛋白,与醋酸乙烯酯等复合单体在过硫酸铵引发下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性能较好的醋酸乙烯酯-大豆蛋白接枝共聚乳液胶黏剂,降低了原料成本.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乳液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是以聚乙烯醇作保护胶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复合单体与大豆蛋白比例为3.0:1,引发剂用量1.2%(占单体质量),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共聚时间4.5h,制备的乳液胶黏剂具有最大剪切强度和良好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NR的接枝共聚综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NR的制备原理(包括引发体系和反应介质)以及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和主要用途。甲基丙烯酸甲酯与NR接枝共聚的引发体系可分为化学引发,辐射引发和光引发;反应介质可分为有机溶剂,水介质和无介质三种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NR可用作粘合剂、补强剂,相容剂,增韧剂以及用于共混和胶乳制品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核-壳聚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概况,并对核-壳聚合法制备替代天然胶乳的水性复合胶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讨论了加料方式、乳化剂的比例和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单体的比例等对水性复合胶的影响。比较了水性复合胶与天然胶乳的性能,证实了水性复合胶能替代天然胶乳且具有涂布量比天然乳胶更少,剥离强度更大,没有氨臭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管洁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应用化工》2006,35(3):192-194,197
为了合成适于药物包衣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MMA-EA)共聚物胶乳,对以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的MMA-EA乳液共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初期共聚速率随着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共聚物乳胶粒子平均粒径随着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乳胶粒子数目增加所致。通过调节乳化剂、引发剂以及反应温度可以达到合适的聚合反应速率,最终合成出转化率大于95%的MMA-EA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11.
支化型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交联单体,以具有支化型大体积疏水基团的有机硅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MATS)为功能单体,与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稳定的交联型高硅含量硅丙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及聚合物膜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聚合体系中MATS用量由0增加到占单体总质量的10%,乳胶粒子的z-均粒径(Dz)由133.5 nm减小到123.7 nm,粒径多分散指数由1.150减小为1.131;聚合物膜的水表面接触角由61°增大到78,°48 h吸水率由5.9%降低为2.5%。  相似文献   

12.
用环己烷作为连续相,Span80/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KPS-TMEDA作氧化还原引发剂,在室温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00万的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钾(AA-K)的稳定共聚物胶乳,并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配比对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反应条件:c(KPS)=1 7×10-3mol/L,c(monomer)=3 5~5 5mol/L,n(AA-K)/n(AM)=0 1,温度20~30℃较适宜。对聚合物胶乳的絮凝及泥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效果明显,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组成和加料时间 ,研究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SAN的接枝率随着 P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共聚单体中增加引发剂 ( CHP)和分子量调节剂 ( TD-DM)的含量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而共聚单体的配比 St/ AN和加料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加料方式、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的粒径分布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能得到平均粒径为50~80nm的单峰窄分布微乳液,并有效地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  相似文献   

15.
聚合工艺条件对含氟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较高性价比的含氟乳液。FTIR光谱和DSC测试表明,含氟单体参与了聚合反应。运用KrussK12型动态表面能分析仪,测定聚合工艺中以不同用量的乳化剂、引发剂、含氟单体、N 羟甲基丙烯酰胺(N MA)在不同的单体滴加速度下合成的乳液涂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结果表明,w(乳化剂)=3 5%、w(引发剂)=0 45%、w(N MA)=4%、聚合物中x(F)=14%时,乳液涂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较佳,对水的接触角达115°,涂膜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醋酸乙烯(VAc)和改性单体(Veova)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VAc/Veova乳液;然后以此为母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结果表明:当保护胶体选择低聚合度不完全皂化的PVA、采用连续滴加法加入引发剂、采用前混工艺加入抗结块剂、干燥塔进口温度为150~200℃和出口温度为80~90℃时,VAc/Veova型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的主要应用性能满足JG 149—2003标准,并且接近甚至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7.
羟乙基纤维素添加在醋丙乳液中做保护胶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制备了醋丙乳液,探讨了乳液聚合过程中共聚单体配比、保护胶体用量、温度和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多方面考察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羟乙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可制备稳定的醋丙乳液,该乳液具有优良的电解质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 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 4种不同碱皂化的 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分布、黏度、乳胶稳定性及乳胶膜的吸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种碱皂化 SMA作为乳化剂均可以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最佳用量为单体的 8%(质量分数,下同)。乳胶性能及乳胶膜的吸水率受皂化 SMA所用碱的类型的影响较大。其中, NaOH皂化 SMA作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乳胶的综合性能最好,乳胶的粒径较小为 142. 4 nm,呈单分散,黏度为 14. 68 mPa·s,综合稳定性良好,乳胶膜吸水率较低,为 9. 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