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红岭铅锌矿岩层移动规律,综合采用工程类比法、前苏联矿山研究所推荐的岩层移动角计算方法和人工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红岭铅锌矿锌1号矿体、锌1-1号矿体以及锌2号矿体上盘、下盘以及走向岩层移动角进行了预测研究,并圈定了红岭铅锌矿崩落开采岩层移动范围,研究结果为红岭铅锌矿实现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阳泉矿区岩层移动角的分析,认为采用混合平衡所得的移动角作为设计保护煤柱的参数比较笼统,从而求得初采和重采条件下不同的岩层移动角,及其随不同深厚比的变化,最后提出对分析成果的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3.
4.
岩层移动角的准确预测是金属矿山圈定地表移动范围和建(构)筑物保护区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采用简单易算的SVM算法建立了金属矿山岩层移动角预测模型,选取围岩普氏系数、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影响、开采深度、矿体走向长度、开采厚度、矿体倾角7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端,岩层移动角为模型的输出端,统计39组国内外金属矿山充填法开采岩层移动角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应用该模型预测了黄竹园铜银矿充填法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圈定了矿区铁路保安矿柱范围,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保安矿柱以外的矿体开采对地表铁路路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于SVM算法预测的岩层移动角数据基础之上,地表铁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岩层移动角是金属矿山开采表征地表移动规律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克服理论计算法和数值分析法在力学模型匹配、参数选择、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岩层移动角预测方法,首先在分析BP神经网络、粗糙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粗糙集-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将粗糙集作为前端处理器对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将BP神经网络作为核心建立输入、输出间的映射关系;然后通过对34组实测岩层移动样本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构建了包含下盘岩性、上盘岩石普氏系数、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开采深度、采矿方法等6个因素的粗糙集-BP神经网络岩层移动角预测模型,并对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岩层移动角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矿山总体岩层移动角的预测值分别为上盘62°,下盘68°,走向73°,预测结果与工程类比法、数值模拟法等传统方法接近。所提方法由于可科学选择变量、简化网络结构以及具有提高容错抗干扰和分类的能力,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矿山开采岩层移动角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山区采动坡体滑移对地表建构筑物具有极大的破坏,合理科学的进行保护煤柱留设对于山区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移动角作为保护煤柱留设的重要参数,受到岩层性质与地表坡度的影响.应用基于滑移影响函数的山区地表移动预计模型,计算分析坚硬、中硬、软弱岩性条件下,地表坡度0°~30°变化时移动角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岩性与坡度影响下的移动角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应用进行了验证,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深部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角确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目前深部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角确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地质采矿条件下,探讨了岩层移动角随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及煤层倾角等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深部开采条件下移动角的计算公式。指出在同一矿区,不同的开采深度、开采厚度条件下,移动角并不是一定值,而是与采深、深厚比等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后,实例验证了岩层移动角确定的合理性,从而为最优设计保护煤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水平层状岩层移动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开采煤层上覆层状结构岩层受开采的影响,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的移动机理,并定量解释了岩层的移动现象,得出了岩层中下沉盆地剖面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多煤层同采时下部煤层开采对上部煤层开采影响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试验矿上,下部以开采时上覆岩层移主有规律、有 移动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无线电坑道透视仪在“微山湖下采煤的试验与研究”项目中所进行“两带”高度及岩层移动角的探测,并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下部采动煤层的顶板岩层内布置巷道,其位置选择与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状况密切相关。依据煤矿地表移动计算公式和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建立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预计计算模型。根据最大下沉量、主要影响半径、拐点移动距等移动参数与埋深的关系,利用参数坐标系确定采场上覆岩层移动下沉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岩层移动变形预计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2.
保安煤柱一般是根据移动角留设的。可是,同一工作面各分层移动角的差别并非观测误差所致,因此通常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值是不妥的。移动角应根据具体条件按分层计算选用,本文提出了初次采动的煤层、厚煤层、煤层群的移动角计算方法,采用此法计算既可增大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又能确保保安煤柱留设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张飞  王滨  田睿  王少杰  张朋 《金属矿山》2011,40(3):38-41
书记沟铁矿地下开采导致地表沉陷垮塌,沉陷坑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周边村庄,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岩层移动角,通过现场实地调查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矿地下开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最终确定出岩层移动角为:斜长角闪岩上盘62.5°,下盘62°,走向65°,第三系、第四系移动角取45°。  相似文献   

14.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地下采煤产生地表移动和变形,而地面有各种建筑物,需要留设煤柱加以保护.若要合理地留设煤柱,就要根据岩层移动规律,合理选择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各种参数,而地表移动的移动角是煤柱留设的最基本参数,直接关系到煤柱留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计算地表各点下沉和水平移动以及倾斜、曲率、拉伸和压缩等的岩体动态变形,一般要求确定影响系数。积分格网法既费工又费时,因此,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进行岩体动态分析和预计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加之井下和露天开采对地表影响的不断加大,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必要性。由地下采动而引起的移动和变形及其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和软件系统,编制的GEKAN计算程序为本文探讨的对象,并推荐使用。 2 GEKAN程序 2.1 岩体移动/变形概述 GEKAN程序以克诺特的岩体的动态计算法为基础。这是一种利用移动和变形函数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矿山开采沉陷的计算中,通常采用经验法来确定岩层移动的角值参数。但在我国西部的一些新建矿区,由于地表观测资料积累较少或缺乏临近的煤田作为类比,应用经验法会有明显的缺陷,如何合理地确定岩层移动角就存在着困难。数值模拟法只要利用前期地质勘探的钻孔数据求取移动角,而无需地表移动变形的观测资料,可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现有的研究普遍基于地层简化结果建模,这势必引起一定的误差。为研究基于完整钻孔柱状结果的数值模拟求取岩层移动角的可靠性,分别基于地层全柱状结果和简化结果建立了FLAC3D模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全柱状结果的FLAC3D模型计算结果与矿区后期实测的角值符合更好,指出了基于完整柱状建模求取岩层移动角是更加合理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在矿山开采沉陷的计算中,通常采用经验法来确定岩层移动的角值参数。但在我国西部的一些新建矿区,由于地表观测资料积累较少或缺乏临近的煤田作为类比,应用经验法会有明显的缺陷,如何合理地确定岩层移动角就存在着困难。数值模拟法只要利用前期地质勘探的钻孔数据求取移动角,而无需地表移动变形的观测资料,可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现有的研究普遍基于地层简化结果建模,这势必引起一定的误差。为研究基于完整钻孔柱状结果的数值模拟求取岩层移动角的可靠性,分别基于地层全柱状结果和简化结果建立了FLAC3D模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全柱状结果的FLAC3D模型计算结果与矿区后期实测的角值符合更好,指出了基于完整柱状建模求取岩层移动角是更加合理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平顶山一矿工作面回采导致侧向顶板巷道在已留设保护煤柱的前提下维护困难的问题,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运用UDEC2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工作面上方水平测线的10mm下沉边界点与采空区边界点的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定义为内部岩层移动角,岩层埋深越浅其内部岩层移动角越大,丁戊三辅助巷围岩的内部岩层移动角为40°,可知巷道所需保护煤柱宽度为102 m,大于实际的保护煤柱宽度,因此在工作面回采后巷道受采动影响产生了较严重变形。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一致,说明使用内部岩层移动角来设计巷道保护煤柱宽度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开采煤层上覆层状结构岩层受开采的影响,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的移动机理,并定量地解释了岩层的移动现象,得出了岩层中下沉盆地剖面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