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凌刚  季雨 《金属学报》1995,31(8):B353-B359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FeZrB(Cu)非晶合金在动态升温过程中和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合金晶化过程中,非晶相由富Zr和富Fe区组成。富Zr相对bcc Fe相的析出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α-Zr相的析出是bcc Fe相开始失稳长大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凌刚  季雨  胡小军  邬秋林  褚维  杨国斌  王润 《金属学报》1995,31(20):353-359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FeZrB(Cu)非晶合金在动态升温过程中和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合金晶化过程中,非晶相由富Zr和富Fe区组成.富Zr相对bccFe相的析出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α-Zr相的析出是bccFe相开始失稳长大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Fe-Nb-R-B纳米晶和Fe-Zr-R-B合金的磁特性非晶合金通过热处理能获得以bcc-Fe相为主相的10~20nm左右微晶,这种Fe-(Zr,Nb)-B合金,具有1.5~1.7T高饱和磁感。这种材料和硬磁性纳米晶Fe-(Nd,Pr)-B合金复合,...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些含Cu的和含Nb的铁基非晶合金晶化热处理时 ,通过控制部分晶化过程可获得超细晶组织 (纳米晶 )。这种纳米晶合金的特点 ,是具有优越的软磁性 ,亦即具有很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低的矫顽力。铁 类金属非晶合金通常采取 50 0~ 6 0 0℃退火即可实现部分晶化。这类非晶合金之所以形成纳米晶相 ,往往与合金中有少量铌和铜的存在有关 :铜实际上不与铁混溶会形成局域原子丛聚 ,从而促成了纳米晶组织的形核 ;加铌会使剩余非晶相稳定化并阻止晶粒长大。印度和意大利的研究者比较研究了FeCuNbSiB非晶合金采取炉内退火和通电退火对其…  相似文献   

5.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在不互溶的Fe-Cu二元系的富Fe端和富Fe端和Cu端,分别制备出bcc和fcc结构的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用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晶粒尺寸,溶质原子含量等因素对Fe-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Cu端形成的f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硬度、随溶质原子F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在富Fe端形成的b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硬度,随溶质原子Cu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早期开发的纳米晶软磁合金Finement,是由复合添加了Cu和Nb的Fe Si B非晶合金 ,通过晶化后获得的晶粒尺寸为 1 0nm左右的bccFe(Si)纳米晶组织的合金。这是因为Cu与Fe有相分离倾向促进由非晶相形成晶核 ,而且Nb具有阻止晶粒长大的效果。此次 ,则研究了含有与Cu相反的能大量固溶于Fe中的Al元素的Fe Al Si M B(M =V ,Nb ,Ta)非晶合金薄带 ,通过晶化后所得到的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能。研究用的合金是用单辊急冷法制得的Fe Al Si M B(M =V ,Nb ,Ta)非晶薄带 ,宽 1 .5~ 3.0mm…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铁基软磁微晶Fe69.5(CuCrV)9.5Si18B8的实验基础上,探讨了微晶合金中界面耦合作用的特征及其对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晶FeCuNbSiB合金中晶间非晶相的居里温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具有最佳磁性时纳米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晶间非晶相的化学成分制得3种非晶条带,测量其居里温度。结果表明,在纳米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中,处于高居里温度α-Fe之间的纳米尺寸的晶间非晶相的居里温度高于相同化学成分的非晶合金的居里温度,这可能是由于在纳米晶合金中晶间非晶相受到α相的强的铁磁交换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Fe(78.5)Cu(1.0)Nb(8.0)Si(13.5)B9纳米软磁合金的显微结构与磁性特征。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Ta=535℃时,合金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其起始磁导率μi为14.8×104。合金中αFe-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d及Si含量对退火温度不很敏感,当Ta=495~575℃时,d为10.65~11.87nm,Si含量为18.87~21.01at%,而非晶相的体积分数VA及短程有序范围δ则随退火温度变化较大。合金的磁性除与αFe-Si纳米晶有关外,还与合金中非晶相密切相关,在αFe-Si纳米晶的d为10.65nm、Si含量为20.56at%、非晶相的VA为0.33、δ为1.43nm下,合金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并用新近提出的双相无规各向异性模型分析了纳米软磁合金显微结构与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Hopkinson效应及X光衍射技术研究了Fe(73.5)Cu(1.0)Nb(3.0)Si(13.5)B9纳米软磁合金的居里温度特性。随晶化退火温度Ta的提高,合金中αFe-Si纳米晶相的居里温度提高,但低于相同Si含量下的常规Fe-Si合金,且与显微组织结构有关,当Ta较低时,合金中非晶相的居里温度与原始非晶合金基本相同。但其Hopeinson峰宽化,Ta>783K后,其Hopkinson4消失,无法判断居里温度。认为居里温度的上述特性与合金晶粒的小尺寸特性及元素成分分布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超薄FeBNbCu纳米晶合金的磁性Fe基纳米晶合金具有比非品合金更加优越的软磁性能和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因而受到人们的很大关注。研究了超薄FeBNbCu纳米品合金的高频磁性和表面绝缘涂层的影响,从而开发适合于高频MHZ范围应用的新型铁芯材料。利用单辊熔...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SEM和TRM研究了FeCuMSiB系(M=Nb,Mo,Mn,W,Ni)合金的表面晶化、磁性、结构和温度稳定性。发现B含量低,表面晶化严重。B、Si和M含量影响合金的磁性。在晶化温度(Tx)附近温度下进行无磁场、纵向磁场或横向磁场退火,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高起始磁导率、高矩形比或低剩磁合金。FeCuMSiB系超微晶合金是由10~30nm的α-Fe(Si)相(或还有少量的Fe3Si相)和非晶相组成。上述三类性能不同的超微晶合金,显示了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现Fe Si B Nb Cu系铸造非晶态合金棒(直径约为 0 5mm) ,通过退火晶化可形成由纳米级bcc-Fe晶粒与其周围残留非晶相所组成的显微组织 ,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新近研究了利用铜模铸造法生产的Fe Si B Nb Cu系非晶态合金棒的部分晶化组织与其磁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时采用了纯金属铁、铌、铜和纯硅和晶体硼作原料配成的混合料 ,在氩气氛中电弧熔炼制得Fe95-x -ySixByNb4Cu1 (原子百分比 )多元金合锭。该合金锭重熔后用铜模铸造法制成不同直径 (≤ 2mm)的合金棒。同时也利用熔体旋淬法制备合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Fe74.7-xCu1NbxV1.8Si13.5B9(x=1,1.5,2)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综合磁性。x=2的合金的高频铁损水平为:p3/100k=468kw/m3:P2/200k=706kW/m3;P2/500K=3620kw/m3和P0.5/1000k=810kw/m3优于Fe-Cu-Nb-Si-B类纳米晶合金的水平所考察的三种合金铁损水平都大大优于功率优良的Mn-Zn铁氧体H7C4考察了起始磁化率的温度关系,观察到原始非晶样品出现两个尖锐的Hopkinson峰,与此不同的是,在具有最佳磁性的样品中只出现第二Hopkinson峰,用Thomas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观察到高温下纳米α-Fe(Si)晶粒系统的超顺磁行为,起始磁化率的温度关系符合Curle-Weiss定律。  相似文献   

15.
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晶化相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晶化相结构以及不同晶化相中的各元素含量变化,合金于450℃退火1h析出尺寸小于5nm的bccFe(Si)相,并且其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约15min,于600℃退火时合金中析了四方结构的Fe3B相,其晶格常数为a=0.878nm,c=0.439nm在700℃退火时出现面心立结构的Fe23B6相,其晶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十年来 ,对于磁性器件 (如变压器和感应器件等 )用的非晶和纳米晶的研究和开发十分活跃。一些典型的纳米晶合金如FINEMET(Fe73 5Si13 5B9Nb3Cu1)和NANOPERM (Fe88Zr7B4 Cu1) ,其纳米晶组织在其优越的软磁性能上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开发的纳米晶软磁合金HITPERM (Fe4 4Co4 4Zr7B4 Cu1) ,其显微组织主要是粒径 10~ 2 0nm的α′ -FeCo纳米晶粒所组成 ,大大改善了高温磁性能。但是HITPERM合合的矫顽力 ,在室温下大约为 2 0 0A/m ,却比前两个合金高得多。人们发现在Fe基…  相似文献   

17.
用XRD法研究了退火Fe73.5Cu1Mo3Si14.5B8合金中α-Fe(Si)晶化相的有序化过程,结果表明,Fe73.5Cu1Mo3Si14.5B8非晶合金经460℃×1h退火后,α-Fe(Si)晶化相是具有DO3结构的有序相,有序畴为球形,直径为6.1nm,它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在560℃退火后达14.0nm,与α-Fe(Si)晶粒的尺寸相当。此时,α-Fe(Si)的有序度为0.78。800℃×1h退火后,α-Fe(Si)的DO8超点阵线条消失。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退火温度与晶化相结构的关系,讨论了退火温度对Fe73.5Cu1Mo3Si14.5B8合金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α-Fe粒子在460-560℃范围内几乎不长大,但温度高于560℃时,晶粒尺寸明显长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Fe73.5Cu1Mo3Si14.5B8合金的电阻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Fe74Cu1Nb(3X)MoXSi125B95(X=0,1,2,3)系列合金的退火温度与软磁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退火温度随Nb含量减少、Mo含量增加而降低;取得最佳直流磁性能和最佳交流磁性能的退火温度不同;无磁场退火和磁场退火取得最佳磁性能的退火温度不同。最佳温度退火得到的是晶态和非晶态复合结构,晶态组分是具有DO3超点阵结构的bcFe(Si)相,平均晶粒直径10~20nm。  相似文献   

20.
高文  李春志 《贵金属》1995,16(2):43-46
利用X射线能谱(EDS)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等手段研究了Au-Ni-Fe-Cr-In-Zr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Au基固溶体和Ni基固溶体组成。此外还有两种第二相粒子,一种粒子(命名为η相)含Cr量为90at%,属简单正交结构,a=0.448nm,b=1.40nm,c=1.21nm;另一种粒子为具有fcc结构的化合物(Ni,Au)_5Zr,a=0.682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