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纲领,其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是统一于个体自然性、主体精神性和心灵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在于理性认知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后者主要在于审美描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逍遥游》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和美感的无限性的追求;第二,对审美境界的无限性的构建;第三,对审美意蕴的无限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格调、基本形象的分析,说明寓言是《庄子》一文最基本的文学构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反映了庄子的自由思想。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出庄子心中的自由是无所待、绝对的,要达到这种自由境界,就要做到无名、无功、无己。庄子的这种自由观产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孟子》和《庄子》中使用了大量的寓言,孟子和庄子在寓言运用的背景、目的及寓言所具有的比喻性质等方面有相同之处,而在取材、表达方式及寓言所表现的思想意义方面存在总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6.
《庄子·逍遥游》开篇就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由鲲化鹏"的神话,作者还以其奇特的想象力为读者详细的描绘了"鲲"和"鹏"的外在特征以及鹏由"南冥"飞往"北冥"的雄壮之举,这对我国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而鲲鹏作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动物,也因庄子的生动描写而深深的印在了后人的脑海之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格调、基本形象的分析,说明寓言是《庄子》一文最基本的文学构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静止的过去,还在于能不断地生成。庄子的《逍遥游》以其超脱精神启迪现代人应打开心胸,认识自身的局限,提升心灵境界,摆正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与万物相谐,从而避免物累,智慧地生存。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逍遥游>和<秋水>中"海"的内涵."海"是庄子寓言系统中的一个喻体.庄子等先秦诸子喜用"海",反映了先民对海洋的崇拜以及对海洋精神的一种探求.  相似文献   

10.
《庄子·逍遥游》开篇就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由鲲化鹏"的神话,作者还以其奇特的想象力为读者详细的描绘了"鲲"和"鹏"的外在特征以及鹏由"南冥"飞往"北冥"的雄壮之举,这对我国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而鲲鹏作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动物,也因庄子的生动描写而深深的印在了后人的脑海之中。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思想主旨是道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道"即自然界固有的循环往复的规律,遵循"道"即是用平等的心态对待相对存在的事物,用超越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相对价值,最终达到"逍遥游"的大自由。《坛经》的思想主旨具有宗教特点,强调了主观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心"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驾驭心灵从而达到无分别心和大智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就《庄子》与《坛经》中的相对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孟子>和<庄子>中使用了大量的寓言,孟子和庄子在寓言运用的背景、目的及寓言所具有的比喻性质等方面有相同之处,而在取材、表达方式及寓言所表现的思想意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寓言艺术的美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寓言都有一个故事,寓言的美学魅力首先在于寓言故事的怪诞无稽,绚丽光彩,具有奇幻美;寓言都寄寓着教训,寓言的美学魅力还在于寓言教训的深刻睿智,耐人寻味,具有哲理美;寓言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但是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具有精粹美;寓言的风格多种多样,却又有着共同的谐趣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奇特、变幻的故事,表现严肃、深刻的哲理。正是寓言的美学魅力,使它成为文艺园地的奇葩,产生巨大而又持久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刊传播是近代兴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同时也为外国文学的译介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渠道。作为传入我国较早的一部文学作品——《伊索寓言》,研究者多将目光停留在独立刊行的版本上,然其在近代中国报刊上的三次刊载,同样提升了这部作品在普通读者中的接受程度,扩大了影响范围,也博得了更多国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以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成长故事为例,分析了第三代电影导演塑造英雄成长的模式.以吴琼花为代表的女性的成长必经入伍、入党和完成预定任务三个阶段,当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英雄时,她作为女性的特征却消解在政治群体中.导演从这些革命女性身上寄托了改造民族、时代和社会的审美理想以及重建英雄神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顾建华的《寓言:哲理的诗篇》一书对寓言从美学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寓言艺术、寓言教训、寓言形式、寓言风格4个方面阐述了寓言艺术的美学魅力,并对中外寓言史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初步探讨了现代主义作家的寓言作品,是一本寓言美学教育和研究的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西游记》研究中,对于玄奘史实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玄奘史实在小说成书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玄奘史实之最终衍变为"神话",究其原因,是由玄奘事迹本身的超一般想象、宗教题材的神秘性、民间传播渠道的调制三端所共同促成。而《西游记》小说中的游戏色彩、诙谐滑稽特征、取经主人公与实际主角发生错位等特征也是在不同程度上,经过民间渠道的传播后所打上的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18.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是将西方反逻各斯思潮以反文以载道的形式在中国语境下展开。这些译者无论是执着于道,还是执着于文,其翻译实践及效果恰恰与其主张相背离。文章通过这些不同译本,浅析译者受限的主体性空间。  相似文献   

19.
电影《寻抢》在当前繁多的公安题材影视剧作中与众不同。它不仅讲述了警察马山寻枪的故事,而且通过寻枪的行动。完成了对警察生存境遇包括权力的和体制的反思,完成了对警察生命价值的审视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从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工具理性的四个雏度对警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困此,电影《寻枪》成为了指涉警察文化的寓言。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的《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其中隐约透出的神秘性越来越为批评界所重视。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对《小鲍庄》进行再次解读,试图找出这种神秘性的神话原型。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对几种神话原型的移位,进一步理解了王安忆所找寻到的民族精神文化之根,以及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