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程幸  戴强 《中国陶瓷》2012,(10):66-67,84
红绿彩瓷源于宋金时期的北方民窑,元代是传入景德镇。元代景德镇红绿彩瓷在继承前代红绿彩瓷成就的基础上,形成其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元代景德镇红绿彩瓷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明清时期景德镇五彩瓷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隆年间浮梁知县沈嘉徵作《窑民行》记有“景德产佳器,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描述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盛况及从业人员构成的真实写照。明代后期,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空前发展,除本县民外,大量的相邻各县的佣工涌入景德镇以制瓷谋生,他们主要包括:鄱阳籍人、余干籍人、德兴籍人、乐平籍人、安仁籍人、万年籍人及南昌、都昌籍人,各县籍人经历了随着人员比重及制瓷技术掌控的变化而导致各自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地位的变化。明清两代景德镇隶属浮梁县管辖,那么作为本地人的浮梁县人在景德镇制瓷业中的地位如何呢?本论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结合相关历史事实和文献记载,简述明清时期浮梁本籍人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地位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年间浮梁知县沈嘉徵作((窑民行>记有"景德产佳器,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1]是描述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盛况及从业人员构成的真实写照.明代后期,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空前发展,除本县民外,大量的相邻各县的佣工涌入景德镇以制瓷谋生,他们主要包括:鄱阳籍人.余干籍人,德兴籍人,乐平籍人,安仁籍人,万年籍人及南昌、都昌籍人,各县籍人经历了随着人员比重及制瓷技术掌控的变化而导致各自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地位的变化.明清两代景德镇隶属浮梁县管辖,那么作为本地人的浮梁县人在景德镇制瓷业中的地位如何呢?本论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结合相关历史事实和文献记载,简述明清时期浮梁本籍人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地位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水匜是中国独特的水具,在周代已出现,其材质、造型与功能伴随朝代更迭发生较大变动。在元代墓室壁画中,瓷匜多出现于酒桌,与玉壶春瓶、酒杯等器皿构成酒具套件,但并未明示其功能。同一时期,景德镇瓷匜的生产数量与品类均较前代大幅增加,成为流行器皿,其中原因值得深究。以各地出土景德镇瓷匜为样本,结合宋、元代图像与文字资料,通过对比瓷匜与酒杯的容量关系,探究瓷匜在元代兴起的原因,推测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余欣 《中国陶瓷》2012,(1):39-41
广州是清代最重要对外贸易港口,是景德镇瓷器外销最主要出口地,对景德镇瓷业生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景德镇瓷艺风格变化亦起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瓷业在景德镇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景德镇瓷工在对瓷业的依赖中产生了瓷业神信仰,主要为瓷土神、师主、风火神,在景德镇瓷业祭祀礼俗中具有极尊崇的地位,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既具有积极意义亦具有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御厂雇役制萌芽于明后期,清代御窑厂雇役制得到全面实施。雇役制下,清代御窑厂管理制度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对清代景德镇官窑和民窑瓷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丽萍  于剑 《陶瓷学报》2009,30(4):584-586,575
景德镇工艺礼品瓷市场缺乏创意品牌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景德镇具备开发创意品牌的优越条件,工艺礼品瓷创意品牌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品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塑造,以及有规划、有意识、科学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就当今景德镇整个新彩瓷艺术发展状况而言,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依然是新彩瓷发展的主流。在体现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同时,艺术家们把新彩瓷创新的视角转向材料性能、工艺、烧成技术。新彩材料潜在性能的挖掘、工艺手法的综合利用,是新彩瓷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途径,而"技"与"艺"的交融将成为景德镇新彩瓷发展的必然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中国风物热影响下,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创造了外销瓷奇迹,但在当代景德镇却呈现出本土缺位现象,亟待恢复与构建。纹章瓷是明清外销瓷至精品之一,本文以纹章瓷为例阐释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发展史、现状和重构。  相似文献   

11.
陈雨前 《陶瓷学报》2006,27(3):296-303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是对宋代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在元代的流变情况以及对宋、元时期景德镇青白瓷在胎釉、装烧、装饰、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祥翠 《陶瓷学报》2006,27(2):201-204
青花瓷首先在元代的景德镇获得划时代发展。元代,在商品经济、市民社会的发展下,雅文化开始向俗文化过渡,雅俗文化呈现合流的趋势。加之民族融合的现实,必然使景德镇的青花瓷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时代审美特性。它既不同于唐代陶瓷的雍容华贵,也有别于宋代的精巧秀丽。本文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论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青料、造型、纹饰、以及对款识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它在整个陶瓷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以史实阐述明朝景德镇陶瓷社会生产情况,说明了景德镇陶瓷生产、艺术装饰风格与社会经济、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元代景德镇瓷器对外输出的形式、途径、地区、吕种,并就有关《岛夷志略》中的“青白花瓷”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雨前 《陶瓷学报》2007,28(4):308-315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而宋代的政治方针、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人审美和书画意趣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正是形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审美风格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代永乐时期 ,景德镇陶工就进行了建筑陶瓷的尝试。本文收集了景德镇御窑场出土的明代永乐瓷质墙地砖残片、白瓷残片和瓷质用具残片 ,观察和比较了所收集试样的外观 ,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能 ,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明代永乐瓷质墙地砖的坯料属于单一瓷石的一元配方 ,可塑法成型 ,烧成温度在 12 80℃以下 ,还原气氛中烧成 ;但制品吸水率低、成型力不足造成的制品平整度差和结构不均匀等缺陷 ,是这批瓷砖遗存在景德镇数百年而未被使用的技术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十年来对元青花研究颇多,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元青花的起源、类型、鉴赏、纹饰、存世量与收藏、生产制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使读者对我国元青花研究能有宏观上的认识,并指出研究不足之处,推动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其独具魅力的釉色、造型和纹饰之美而享誉天下,具有鲜明而突出的美学特征。其美学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在宋代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同时亦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