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平衡数据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数据重抽样方法是影响分类准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现有不平衡数据欠抽样方法不能很好地保持抽样样本与原有样本的分布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密度峰值的不平衡数据欠抽样方法。首先,应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估计多数类样本聚成的不同类簇的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进而根据样本所处类簇区域的局部密度和不同密度峰值的分布信息计算样本权重;然后,按照权重大小对多数类样本点进行欠抽样,使所抽取的多数类样本尽可能由类簇中心区域向边界区域逐步减少,在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同时又可抑制噪声;最后,将抽取到的多数类样本与所有的少数类样本构成平衡数据集用于分类器的训练。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RBBag、uNBBag和KAcBag等欠抽样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F1-measure和G-mean指标上均取得一定的提升,是有效、可行的样本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是数据挖掘领域的关键挑战之一。过抽样方法是解决不平衡分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过抽样方法没有考虑类内不平衡,为此提出基于改进谱聚类的过抽样方法。该方法首先自动确定聚类簇数,并对少数类样本进行谱聚类,再根据各类内包含样本数与总少数类样本数之比,确定在类内合成的样本数量,最后通过在类内进行过抽样,获得平衡的新数据集。在4个实际数据集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在二维合成数据集上对比k均值聚类和改进谱聚类的结果,解释基于两种不同聚类的过抽样算法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是一种新颖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其原理简单、运行效率高.但DPC算法的局部密度只考虑了样本之间的距离,忽略了样本所处的环境,导致算法对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聚类效果不理想;同时,样本分配过程易产生分配错误连带效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密度估计和多簇合并的密度峰值聚类(DPC-RD-MCM)算法. DPC-RD-MCM算法结合K近邻和相对密度思想,定义了相对K近邻的局部密度,以降低类簇疏密程度对类簇中心的影响,避免稀疏区域没有类簇中心;重新定义微簇间相似性度量准则,通过多簇合并策略得到最终聚类结果,避免分配错误连带效应.在密度分布不均数据集、复杂形态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将DPC-RD-MCM算法与DPC及其改进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C-RD-MCM算法能够在密度分布不均数据上获得十分优异的聚类效果,在复杂形态数据集和UCI数据集的聚类性能上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密度聚类算法因使用全局变量导致对不平衡数据集的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密度聚类算法.首先进行数据集密度峰值计算,用于估计全局密度;然后通过密度聚类将数据集划分为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接着构建和分割最小生成树对低密度区域内样本进行关联挖掘,用于将高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互联;最后计算簇密度并以此作为特征进行簇合并,得到聚类结果.该算法结合图论知识,将数据按密度特征进行分块后合并处理,克服了传统密度聚类算法存在的局限性.通过选取多个不平衡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对该算法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信息瓶颈(Information Bottleneck,IB)方法在处理非平衡数据集时,倾向于将大簇中的数据对象划分到数据规模较小的小簇中,造成了聚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非平衡数据的多簇信息瓶颈算法(McIB)。McIB算法采用向下抽样方法来降低非平衡数据集的倾斜度,使用先划分再学习后合并的策略来优化IB算法处理非平衡数据的合并抽取过程。整个算法包含3步:首先根据分离标准来确定抽样比例参数;然后对数据进行初步的聚类,生成可信赖的多个簇;最后再利用簇之间的相似性对簇进行合并,组织多个簇代表每个实际的簇来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IB方法在非平衡数据集上的“均匀效应”问题;与其他聚类算法相比,McIB算法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张枭山  罗强 《计算机科学》2015,42(Z11):63-66
在面对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时,大多数 传统分类算法假定数据集类分布是平衡的,分类结果偏向多数类,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融合欠抽样的改进AdaBoost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聚类融合,根据样本权值从每个簇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多数类和全部的少数类组成平衡数据集。使用AdaBoost算法框架,对多数类和少数类的错分类给予不同的权重调整,选择性地集成分类效果较好的几个基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CFSFDP(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是一种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对非球形分布的数据聚类,有待调节参数少、聚类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对于类簇间密度相差较大的数据,该算法容易遗漏密度较小的类簇而影响聚类的准确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密度比例峰值聚类算法即R-CFSFDP。该算法将密度比例引入到CFSFDP中,通过计算样本数据的密度比峰值来提高数据中密度较小类簇的辨识度,进而提升整体聚类的准确率。基于9个常用测试数据集(2个人工合成数据集,7个UCI数据集)的聚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类簇间密度相差较大和类簇形状复杂的数据聚类问题,R-CFSFDP能够使得类簇中心更加清晰、易确定,聚类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密度的聚类是聚类算法中的一种,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噪声不敏感.而现有的该类算法对于空间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聚类效果不佳.鉴于此,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保持了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的优点,并且可以有效地处理分布不均的数据集,减少了时间复杂度,适用于对大规模数据库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文本多分类算法中,由于不平衡数据集产生的小样本分类数据准确率低问题,提出基于轮廓系数动态K-means聚类的文本多分类混合式均分聚类采样算法.在不平衡数据集中针对小样本数据集利用聚类簇进行等比例过采样,针对大样本数据集利用聚类簇进行欠采样.基于微博灾害数据集,设计文本卷积神经网络,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文本不平衡数据集的准确率和F1值,较好解决了不平衡文本数据集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格密度峰值聚类在兼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识别任意形状类簇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的网格化简化整体计算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聚类方法.针对大规模数据,如何进一步区分稠密与稀疏网格,减少网格密度峰值聚类中参与计算的非空网格代表点的数量是解决“网格灾难”的关键.结合以网格密度为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呈现出类Zipf分布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Zipf分布的网格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首先计算所有非空网格的密度并映射为Zipf分布,根据对应的Zipf分布筛选出稠密中心网格和稀疏边缘网格;然后仅对稠密中心网格进行密度峰值聚类,在自适应确定潜在聚类中心的同时减少欧氏距离的计算量,降低算法复杂度;最后通过对稀疏边缘网格的处理,进一步优化类簇边界并提高聚类精度.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对大规模、类簇交叉数据的聚类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在保证聚类精度的同时降低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SVM对不均衡数据的分类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拆分集成的不均衡数据分类算法,该算法对多数类样本依据类别之间的比例通过聚类划分为多个子集,各子集分别与少数类合并成多个训练子集,通过对各训练子集进行学习获得多个分类器,利用WE集成分类器方法对多个分类器进行集成,获得最终分类器,以此改进在不均衡数据下的分类性能.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对少数类样本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类是模式识别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大多数经典的分类器往往默认数据集是分布均衡的,而现实中的数据集往往存在类别不均衡问题,即属于正常/多数类别的数据的数量与属于异常/少数类数据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很大。若不对数据进行处理往往会导致分类器忽略少数类、偏向多数类,使得分类结果恶化。针对数据的不均衡分布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谱聚类的综合采样算法。首先采用谱聚类方法对不均衡数据集的少数类样本的分布信息进行分析,再基于分布信息对少数类样本进行过采样,获得相对均衡的样本,用于分类模型训练。在多个不均衡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数据的不均衡问题,使得分类器对于少数类样本的分类精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非平衡数据,大多数传统的分类算法假定类分布平衡或者样本的错分代价相同,因此在对这些非平衡数据进行分类时会出现少数类样本错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代价敏感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代价敏感集成学习的非平衡数据分类算法--NIBoost(New Imbalanced Boost)。首先,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利用过采样算法新增一定数目的少数类样本来对数据集进行平衡,在该新数据集上训练分类器;其次,使用该分类器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并得到各样本的预测类标及该分类器的分类错误率;最后,根据分类错误率和预测的类标计算该分类器的权重系数及各样本新的权重。实验采用决策树、朴素贝叶斯作为弱分类器算法,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当以决策树作为基分类器时,与RareBoost算法相比,F-value最高提高了5.91个百分点、G-mean最高提高了7.44个百分点、AUC最高提高了4.38个百分点;故该新算法在处理非平衡数据分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刘宁  朱波  阴艳超  李岫宸 《控制与决策》2023,38(9):2614-2621
CGAN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其分布特性,被引入不平衡数据处理中对少数类样本进行过采样,可以生成符合原始数据分布的新样本,因此比传统的重采样方法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然而,CGAN对数据分布特性的学习易受限于样本规模,在少数类样本规模较小时不能充分学习其分布特性,难以保证生成样本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将CGAN与SMOTEENN相结合的不平衡数据平衡化处理方法.首先,从既有的少数类样本出发,采用SMOTEENN方法生成一定规模的少数类样本;然后,在此基础上训练CGAN模型,保证其能够生成符合原始少数类样本分布特征的新样本;最后,再利用CGAN重新生成符合原始少数类样本分布的新样本构建平衡数据集.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公开的不平衡数据集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几种经典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与近期文献报道的方法,所提出方法在几项不平衡数据分类评价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陆宇  赵凌云  白斌雯  姜震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750-3755
不平衡分类的相关算法是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的过采样通过重复抽取或者人工合成来增加少数类样本,以实现数据集的再平衡。然而当前的过采样方法大部分是基于原有的样本分布进行的,难以揭示更多的数据集分布特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半监督聚类算法来挖掘数据的分布特征;其次,基于半监督聚类的结果,在属于少数类的簇中选择置信度高的无标签数据(伪标签样本)加入原始训练集,这样做除了实现数据集的再平衡外,还可以利用半监督聚类获得的分布特征来辅助不平衡分类;最后,融合半监督聚类和分类的结果来预测最终的类别标签,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不平衡分类性能。选择G-mean和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评价指标,将所提算法与TU、CDSMOTE等7个基于过采样或欠采样的不平衡分类算法在10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TU、CDSMOTE相比,所提算法在AUC指标上分别平均提高了6.7%和3.9%,在G-mean指标上分别平均提高了7.6%和2.1%,且在两个评价指标上相较于所有对比算法都取得了最高的平均结果。可见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平衡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一种面向不平衡数据的结构化SVM集成分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面向不平衡数据的SVM分类器性能,以结构化SVM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的结构化支持向量机集成分类器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训练样本的聚类,得到隐含在数据中的结构信息,并对样本进行初始加权.运用AdaBoost策略对各样本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适当增大少数类样本的权重,使小类中误分的样本代价增大,以此来改进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高不平衡数据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过采样方法是解决非平衡数据分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SMOTE的过采样方法在数据集出现类别重叠(class-overlapping)和小析取项(small-disjuncts)问题时将降低采样的效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局部密度的过采样算法MOLAD。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非平衡数据的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采样阶段将MOLAD算法和基于Bagging的集成学习结合的算法LADBMOTE。LADBMOTE首先根据MOLAD计算每个少数类样本的K近邻,然后选择所有的K近邻进行采样,生成K个平衡数据集,最后利用基于Bagging的集成学习方法将K个平衡数据集训练得到的分类器集成。在KEEL公开的20个非平衡数据集上,将提出的LADBMOTE算法与当前流行的7个处理非平衡数据的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LADBMOTE在不同的分类器上的分类性能更好,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K最邻近(KNN)算法对不平衡数据集进行分类时分类判决总会倾向于多数类.为此,提出一种加权KNN算法GAK-KNN.定义新的权重分配模型,综合考虑类间分布不平衡及类内分布不均匀的不良影响,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聚类,按照权重分配模型计算各训练样本的权重,通过改进的KNN算法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基于UCI数据集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GAK-KNN算法的识别率和整体性能都优于传统KNN算法及其他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